分享

父母凌晨的番茄炒蛋:你是感动,还是不敢动?

 昵称44943940 2017-11-12

编者按:这几日都被豫章书院和幼儿园虐童的事情刷屏,心情愤怒又沉重,希望这份迟来的“番茄炒蛋”的感动和内疚,能让你感受一些爱的美好。祝阅读愉快 :)



有位朋友给我发来视频链接,是讲述关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的故事。


一位留学生,打算在异国的同学聚会中,给同学们尝尝中国菜番茄炒蛋。


问题是,他不会做菜,于是发微信向妈妈求助。


很快,妈妈发来了语音,告诉他做菜的具体步骤,毕竟没有做菜的底子,听不懂。


于是,父母又去厨房,录制了番茄炒蛋的视频。


终于,男生在朋友们面前展示了他的番茄炒蛋。他沉浸在朋友的赞赏之中时,已经忘记了帮忙的父母。


在朋友随口说到时差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国内的时间是凌晨4点。


再看看微信消息,视频之后妈妈还给他发来了很多信息,他都没来得及回复,而在他回微信过后,妈妈又秒回了消息。


原来,妈妈一直在等着自己的回复......。



“看完有什么感觉?”

发视频给我的朋友,也在等着我的回复。


我反问她:“感不感动?”

她开玩笑回复说:“不敢动了!”




chapter one



我告诉她,我想到的是,孩子是否会产生内疚感


或者说,因此而感动的人,是否也多少有些内疚感在里面?


朋友发来一个笑着哭的表情,她继续分享说,看完视频的那一刻,她很感动,同时,她也会觉得很内疚,甚至可能有些愤怒。


因为她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读中学的时候,她在市里的学校住宿,有次生病了给家里打电话,因为妈妈是护士,她想问问妈妈可以吃些什么药。


结果妈妈因为特别担心,连夜从镇上赶来学校。


她说当时就非常感动,后来就很内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这么大的人了,还要父母如此地担心。


她说那次印象非常深刻,内疚到自责。


后来,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她都不敢和妈妈说。


因为她很害怕,害怕妈妈太用力太用心地爱她,这会让她产生很深的内疚感。


她想要的并不是这样的爱。



她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外面受的委屈难过,都「 不敢 」和家里说了。


和父母之间的话题仅限于衣食住行,都不敢说其他,甚至有时候,衣食住行的话题她也害怕和父母谈起。


有时候,她只是想和家里说说,自己独自在外的难过,但是父母又不能去感受她的感受,反而特别焦虑和担心,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她身上,忽然做一些对她好的事情。


而这又会让她内疚自责,所以干脆就什么都不说了。


比如,有次她随口说了句,平时很少吃到住家饭,都是在外面吃的。


结果妈妈来她所在的城市玩的时候,执意要为她做饭,而且天天都只忙着给她做饭。


她并不想这样,她更想带妈妈去玩去吃美食。


但是妈妈却认为为孩子做饭,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感动吗?感动!

内疚吗?内疚!


而且,她的妈妈是一个给孩子买再多东西都舍得,可就是舍不得对自己好的人。


作为女儿,她希望妈妈拥有自己的生活,有些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到她身上。


她很希望妈妈可以明白,一个人要懂得对自己好。


朋友发了个无奈的表情说:有时候,这样的爱,让她感动得不敢动了





chapter two



网络上也有很多网友吐槽,说连个番茄炒蛋都不会还留什么学?


也有网友说的:


别用亲情的感动来掩盖成长的缺失。正是因为父母的随时待命,半夜还能起来示范番茄炒蛋,才把孩子变成一个不会使用搜索引擎,不会做饭,随时依赖父母的样子。


的确是成长的缺失,看起来是孩子不会照顾自己,但这是相互的。


对孩子而言,他的自我功能都外包给了父母;

对父母而言,正是他们没有自我的爱,把孩子的自我功能给剥夺了。


看似付出,其实是一种剥夺。


这样的感动,往往却暗藏着内疚。


这样的感动,也常常在亲密关系中出现。


在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一书里面,就提到了这么一个例子。


有位男士要和妻子离婚,原因是压力太大。


因为妻子太好了,对他太好,对家里人也太好,什么都好,但他就是对这一点不舒服。


也许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在情感方面来看的话,因为只是付出,只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这样在关系里面,似乎就立于一种绝对正确的位置。


而你的好,让我容忍不了自己的一点点坏。


内疚,就像是把剜心的刀。


说出来都是你为了我好,你为了我如何如何,而我在这个关系里面,好像一无是处。


我会觉得做得不好都对不起你,会觉得内疚,内疚太深只能自责。


因为你好到我没有办法承受,所以,只有逃离。




chapter three



我们常常听到说愚孝,什么叫「 愚孝 」?

即孩子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自己小家庭的利益,一味去讨好父母。


对应的,就还有「 愚爱 」。

即父母牺牲和放弃了自己的时间、生活,一味地为了孩子付出。


而这些,都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存在感,都是希望在别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每个孩子对父母都是有爱有恨,而我们的家庭与文化,常常只允许孩子对父母表达爱,恨只能藏着。


所以感动之余的内疚,就会导致孩子的自责,我们常常会觉得不够好,就需要拼命地证明自己。


很多父母,没有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己的乐趣,

他们需要靠付出感来对孩子好。


而这种付出感,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的存在,让父母没有了人生。


做儿女的会因此想要离开父母,然而,又会因为自己有想要逃离的想法加深了内疚。


所以,会有很深的愤怒。

要么对父母,要么对自己。



“为什么你们要为我做这么多?为什么我自己这么没用?”


那位朋友说,这就是她内心当时的真实想法。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内心的话吧。




chapter four



而这些的根本,是孩子走向独立的成长之路。


荣格说: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如果父母不能和孩子在心理上分离,还把孩子视为自我的一部分,孩子的自我就没有了边界感,孩子的心理就会是未分化的。


所以,你的孩子也很有可能,会在成年之后为了一盘番茄炒蛋,深夜给你一条消息。


因为他只会考虑自己的事情,不会考虑别人的状态,更不用说是否考虑时差的问题了。


如果,你常常有这份内疚,可以试着从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带给你的内疚,很有可能也是你开始走向独立的成长之路。


理解和接纳,不光是对父母,也是对自己,这样至少可以减少对自己的自责和愤怒。


羁绊会被传承,爱和自由也可以传承。


只有父母拥有自我,孩子才能拥有自我。

只有父母拥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才有拥有自己的生活。


希望我们给孩子的感动,不要让孩子内疚得不敢动。


视频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