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泉盗泉与操守》

 野之老 2017-11-12
狂泉,顾名思义就是指喝了它就能够使人发狂的泉水;而盗泉,顾名思义要么就是强盗们挖的泉要么就是喝了它的水您或许也就会变成强盗了。总之,不论“狂泉”还是“盗泉”,通常都是指我们社会上那些错误的、不良的甚或是极端的、疯狂的势力与狂潮。这也就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您是顺乎这种势力呢还是偏偏毅然而然地去逆这股潮流而动?谁都会知道,如此这般,最后所彰显的,当然就是人们所谓的道德操守了……

据南朝沈约的刘宋《宋书》改写到:“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 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而饮之。于是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此段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国家,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都饮此泉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君主不饮此泉而是打井喝水,故而不疯。全国人民都已疯了,他们当然就都认为国君的不疯那才是真正地发疯了呢!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想办法,然后抓住国君,为其治疗疯病;针石艾灸、熬药煎汤等就全都给国君用上了。国君终因受不了那般种种痛苦,最后干脆也就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如此以来,此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之君臣庶民等就都是一样的疯病了;街市之上也便因此而呈现出了一副其乐融融、兴高采烈的样子……

狂泉不过是个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之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与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坚持其公正的原则,那的确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具体到这个故事中的国君,他就没有坚持真理,最后可悲地屈从了。人狂而己不狂,这个能办到吗?相信自己,有时候就是对的,哪怕别人眼中的自己再疯狂!人错而己不错,这个又能做到吗?坚持己见,有时候您就是对的,哪怕与自己站在一起的人再少再少……尽管多数人的荒谬有时竟会成为“真理”,但它的本质仍然终会是荒谬;谁都知道,坚持真理有时会很难很难,甚至尚需“抛头颅洒热血”,但这也勿能使志士仁人们随波逐流与人云亦云。

但无独有偶,《尸子》中的那句“不饮盗泉之水”却被后世广泛引用。此“不饮盗泉之水”乃是古代留用至今的一句俗语,其字面意思是,哪怕仅仅只是因泉名为盗泉,故而即使口渴,也绝不饮用那泉中的一滴水!当然后世多用于表示坚守节操,即不污其行的高尚道德操守。比如晋-陆机的《猛虎行》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传说孔子经过盗泉时,因泉名为“盗”,故虽口渴也不饮此“盗”泉之水。还有,唐代白居易的《感鹤》里云:“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等,都是这种操守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