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脑消痔露的制备工艺及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张东玉诊所 2017-11-12
       【关键词】  龙脑消痔露
       摘要:目的:制备龙脑消痔露及观察其体外抑菌作用。方法:按标准工艺制取龙脑消痔露。采用平板打洞法及试管法观察其体外抑菌作用。结果:龙脑消痔露制剂成功。其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龙脑消痔露制备工艺简便易行;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该作用为该药治疗痔疮肿痛提供了药理依据。
       关键词:龙脑消痔露;制备工艺;体外抑菌作用
       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对治疗痔疮病及肛肠病术后所致肿、痛二症的中药进行筛选,选定《医宗金鉴》[1]所载“田螺水”为治疗之主药,研制成了“龙脑消痔露”。现将其制备工艺与体外抑菌实验研究报道如下。
       1 制备工艺
       1.1 处方田螺500 g ,冰片5 g , 甘油100 g , CMCNa 20 g。
       1.2 处方依据[1]《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九・痔疮篇:田螺水,大田螺一枚,用尖刀挑起螺靥,入冰片五厘,平放磁盘内,待片时,螺窍内渗水,用鸡翎蘸点患处勤勤点点,其肿自然消散。
       1.3 工艺取田螺击碎,至密闭容器内,用60%乙醇1 000 ml(含0.5%冰片)浸渍约两周,并不时搅动,用脱脂棉滤过,取滤液,减压回收乙醇,用蒸馏水调整体积至1 000 ml,加入甘油及CMCNa, 待成均一溶液后,将冰片用乙醇溶解,边搅拌,缓慢加入上述溶液中。分装,100℃循环蒸气灭菌45 min即得。
       1.4 制剂提供龙脑消痔露为中药复方制剂(液体),内含生药0.5 g/ml,外用,由江苏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000419。
       1.5 质量标准
       1.5.1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带淡黄绿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放置有少量沉淀。
       1.5.2 鉴别取药液2 ml,加茚三酮试液2滴,沸水浴中加热5~10 min,放冷后显蓝紫色或紫色。
取药液3 ml,置试管内,沿试管壁加入新配制的2%香草醛硫酸液1 ml,两液交界处即显橙红色或深红色。
       1.5.3  药性有关指标pH:5.0~7.5,相对密度不应低于1.02。
       1.5.4 卫生学检查符合卫生部《药品卫生标准》有关各项规定。
         2  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2.1 平板打洞法取16 h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汤作103稀释用于实验,在直径9 cm的灭菌平皿中加菌液1 ml,然后倒入已溶化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 ml,旋转混匀,等凝固后用直径6 mm的灭菌铜管于琼脂平皿上打3个小孔,用无菌镊子取出孔内培养基,于每个孔内分别加入0.05,0.10,0.50 g/ml药液0.1ml,置37℃培养20 h,取出平皿,量取抑菌圈直径,重复1次,取两次实验的平均值。实验按常规设定只有药物不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组和没有药物只接种细菌的阳性对照。结果见表1。表1  龙脑消痔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略)
       实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无细菌生长,阳性对照组均有细菌生长。龙脑消痔露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2.2 试管法 取16 h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3稀释用于实验,取龙脑消痔露(0.5 g/ml)0.4 ml加入第1管中,混匀后取1 ml至第2管,依次稀释,第10管吸出1 ml弃去第11管不加药液作为对照,每管加入菌液0.1 ml,37℃培养18 h。取出观察。结果见表2。表2  龙脑消痔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略)
       实验结果显示:龙脑消痔露对标准和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 讨论
       痔疮为多发病、常见病,祖国医学认为:“肛门不洁,外感邪毒,或湿热内蕴,下注肛门,久则致气滞血瘀,筋脉横解,肠为痔”,又“痔疮肿痛多因湿热蕴结肛门”而成。肛肠病术后创面局部肿胀多因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所致。中医药治疗总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要。《本草纲目》卷四十六・蚌蛤类:“田螺生水中,形圆,大者如梨橘,小者如桃李,治肠风下血,大肠脱肛,痔漏疼痛,疔疮恶肿……”。田螺,又名中国圆田螺,味咸,性寒,无毒,入膀胱、大肠、胃经,主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痔疮肿痛,疔疮肿毒。冰片辛苦、凉,入心、肺经,可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故予二药合用,以清热利水,消肿止痛败毒。现代医学认为,痔疮及肛肠病术后肿胀疼痛常常与局部炎症因素密切相关。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龙脑消痔露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为该药治疗痔疮肿痛提供了药理依据。
       本制剂取材简洁,使用方便,治疗时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有清凉舒适轻松之感,止痛消肿作用明显,易被广大患者接受。肛门疾病及术后患者,凡具有肿痛之症状者皆可选用。
         参考文献:
       [1]清・吴谦.  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023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科研资助课题(苏科鉴字No.[2002]第982号)
       作者简介:陈红锦(1965),女(汉族),江苏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肛肠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收稿日期:200507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