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医院医务人员自由流动将势不可挡!

 xyf4345 2017-11-12


作者:吴金华

来源:掌上医讯


医改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能否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三级医院的大型公立医院汇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以往这些人才受到单位人的制约,只能在自家医院提供服务。


但是,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又让病人不认同,而病人希望得到优质的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于是病人大量涌入大医院。大医院出于各种利益纠葛,不太愿意让自家优质医务人员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但是,有关部门为了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人可罗雀的不正常现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来看看推动医务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创造条件,推动医务人员自由流动


有关部门认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大医院的医务人员)自由流动有利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和提高老百姓的医改获得感。于是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推进公立医院改制促进人员流动。国内的大型三级医院,公立医院占了绝对的主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自由流动很少。为了打破这种三级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关部门这几年开始推行公立医院改制,这一点先从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属的医院开始。例如:    客观上说,这种改制会促进大医院的医务人员流动;


二是允许放射检验等独立医疗机构的成立有利于人员流动。为了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的医疗设备资源重复投入,卫计委发文《具体文件文号》,这种大医院的科室以后肯定会成为一种独立的医疗机构,这种独立医疗机构的形成一定会带动大医院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加入。有案例;桐庐县检验整体托管,或者宁波美康、杭州迪安;


三是药品零加成药房托管带动药学人员流动。自2017年七月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加成销售,由于没有了药品加成收入,有些大医院迫于经营成本的考虑把药房整体托管给有关企业。这种做法肯定会带来医院药学人员的流动;


四是普通门诊关停迫使人员流动加快。在国家强力推动分级诊疗的情况下,公立大医院纷纷关停普通门诊,这种状况下,大医院肯定会有一部分医务人员多余。这时候,富余医务人员的流动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五是医联体建设是人员合理流动一个方向。大医院的各种瘦身行动,必将带来人员相对富余,这时候,三级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人员流动途径。通过医联体向下级医院安排人员,既可以缓解本院多余人员压力,又可以支持基层,还缓冲把富余人员推行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六是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创业(开放诊所审批)。有关部门开放诊所管制。只要有资质就可以开设诊所,也为医务人员流动提供了又一条路径。


多途径为医务人员自由流动提供保障


医务人员要自由流动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去编制化为人员流动提供身份一致性的认同。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已经启动,今后医务人员都是同一种身份,不管哪一种性质的医疗机构都不受身份的制约,流动起来减少了一道最大的障碍;


二是解除自由执业的种种限制。重点是除去执业的种种枷锁:从一开始的多点注册的审批制改为报备制。后来又调整执业地点,由原来的医院注册升级为区域内注册。在推行医联体建设后,又允许医联体内行医。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自由流动,减少了在行医执业方面的法律障碍;


三是强化分级诊疗引导医务人员向下流动。不管是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等,还是大医院关停门诊等诸多政策多是围绕这分级诊疗工作来实施的。病人引导到基层,就要求基层需要更多、素质和能力更高的医务人员的加盟。这种制度性的安排,为医务人员流动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四是设置医疗责任险为人员流动提供风险保障。医疗行业中的医疗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行医过程中风险是存在的,如果自由流动没有医疗保险对医务人员的压力很大。提供保险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对人员流动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大医院的转型,医务人员的流动是大势所趋,希望通过医生的自由流动能够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