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百科-中国画流派之“南北宗”

 红旗飘飘军号响 2017-11-12

  南北宗


  南北宗是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


  董其昌《关山雪霁图》

  董其昌把李思训和王维作品分别视为“青绿”和“水墨”两种山水风格的始祖,以此奠定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之说。另外,莫是龙在《画说》中说:“禅家有南北二宗,于唐时分,画家亦有南北二宗,亦于唐时分。”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南北宗理论借用佛教的说法,提出所谓“南顿’、'北渐’的说法,把“顿悟”和“渐识”(苦功修练)作为彼此的主要区别。如同禅宗以“顿悟”与“渐悟”的修持观念而分南北一样,山水画分派依据的是风格技法方面的“渲淡”与“钩斫”的不同。这种划分标榜了“南宗画”即文人画出于“顿悟”,因而视为“高越绝伦”,“有手工土气”;同时,以“北宗画”只能从“渐识”,也就是从勤习苦练中产生,受到轻视和贬谪。



  王维《雪溪图》

  清代方薰认为,顿但概于性灵,渐则成于力行。前者重在领悟,后果重在攻夫。南宗王摩洁(维)始用宣纸,变勾勒之法传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以及元之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北宗则李思训父子,风骨奇峭,挥扫躁挺,传至宋之赵伯驹、赵伯骕、马远、夏圭、戴文进、吴小仙等。


  荆浩《匡庐图》


  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历史上,禅宗的北宗在与南宗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逐渐势微,在董其昌看来,山水画的北宗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而他所推崇的则是南宗。


  董其昌《岚容川色图》

  董其昌主观构建的一个山水画家传承体系,是应对当时画坛状况有感而发,并非单纯的理论建构。从实际效果来看,南北宗论虽然并不严密,但却理清了众多茫然无措者的思路,很好地启发了此后山水画的发展,实现了对现实困境的超越,造就了一个数百年稳定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