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时速,终于救活了他……

 微笑如酒 2017-11-12


2017年10月25日一大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5A示教室内洋溢着笑声与掌声,出院恢复良好的王强(化名),专程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在场的医护人员看到神采奕奕的王先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一个多月前,那些凶险的日日夜夜……


供稿心外科 廉波

整理余弦

编辑小楠、余弦

来源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凌晨,整个城市沉浸在睡梦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CU(心内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划破夜的宁静。


3床王强心电监测示波室颤!血压测不出!”


“立即准备电击除颤!”


“200J一次!200J两次……


电击恢复窦性心律后没多久,室颤又再次出现,继续电除颤……


急剧加重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反复出现的室速室颤,都让医护人员捏了一把汗。


监护室灯火通明,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持续到天明。


守在床旁指导抢救的心脏中心陈红主任做出了坚定的决策——“启动ECMO(膜肺氧合)生命支持救治程序


生命告急




王强,47岁,本该是年富力强的年龄,没想到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病拖入到生命的谷底。


高烧、腹痛、腹泻,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症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但越来越重的喘憋心慌让他逐渐恐惧。


到医院检查心肌酶全部升高,射血分数只有30%还在进行性下降的,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预示着危险的信号。


患者正值壮年,突发起病,急性发热,伴随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是什么呢?


急性心梗?原发性心肌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医生脑海中闪过——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


这一凶多吉少的急重病症让所有医护人员提高了警惕。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心肌炎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这类患者病情极其'凶险',死亡率高达70%~80%,且治疗效果差,是目前医学上的难题之一。


一个月前,王强一家刚刚迎来新生命的诞生,其乐融融尽享天伦的美好时光似乎就停留在昨天。


等候在病房外的妻子,刚刚成为母亲就面临丈夫病危的噩耗。


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倔强的不肯掉下——“你一定要好起来!宝宝等你回去。”


然而王强所患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了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无效,全身各个器官在迅速衰竭中……


生命告急!


一线生机



心脏中心联合全院多科室以及外院专家的联合会诊,专家意见一致倾向于,唯有积极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治疗,还能保存一线生机。


患者被迅速转移至外科重症监护室。


15分钟,ECMO机器就位!心外科监护床位就位!循环灌注团队到位!心外科手术团队到位!重症医学科救治团到位!麻醉科团队到位!


心内科团队持续治疗不间断。




ECMO是一种心肺生命支持的新技术,作为收治疑难危重症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医院,ECMO已成为急危重抢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高效的ECMO团队,将术前准备时间由最初的近2小时缩短到15分钟左右,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化险为夷




ICU床旁,廉波医生带领的心外科小组有条不紊地实施全麻下经皮股静脉ECMO置管术。


伴随着手术进程,患者仍然险情频发——“室颤又出现了!”“血压没了……”话音未落,几位医护人员立即开始心外按压、除颤。


一边是与死神博弈的抢救,一边是与时间赛跑的手术。


当插管完成,生命支持系统启动,ECMO循环血泵转起来的那一刻,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血压很快平稳下来,室颤不再发作,四肢末梢饱和度逐渐改善,尿量也随着循环改善增加了。


每个经历了那个过程的医护人员,都体会了生死时速的惊心动魄。


马上迈进死亡线的患者就这样被暂时拉了回来。


当等候在病房外的王强妻子听到这一情况,眼泪终于瞬间夺眶而出……


王强的生命暂时保住了,但是ECMO生命支持只能提供2-3周的时间。


原发病治疗就是和时间赛跑,抢夺生命的主宰权。


又一场战斗打响了!


时间赛跑



有了ECMO生命支持系统,王强的心脏处于部分的休息状态,成为一个没有心脏工作而存活的人。


同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感染科、控感、肾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消化科、重症监护等科室的专家联合起来共同会诊,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者心肌损害因素是病毒,给予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同时对患者心功能变化、循环管理、营养管理、器官保护、预防二重感染,ECMO管理、呼吸机管理等多方面做了规划。


心内科、心外科医生每日共同查房,每天进行心脏超声监测,其他相关科室医生也每日观察患者情况,随时提出治疗建议。


随后的几天,病情逐渐出现逆转迹象,心脏射血分数慢慢提高到15%、再到30%,再到40%。


看着王强逐渐脱离呼吸机的辅助治疗,能够自己吃喝、同家属电话交流,能够看着刚满月的萌宝露出笑容,每一名医护人员的笑意都情不自禁地挂在脸上。


危机再现



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但在疾病面前,总是存在着太多的“转折”。


前5天的治疗过程非常顺利,但第6天危机再度出现了——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并在后3天出现血色素逐渐下降的情况,手术切口局部张力也逐渐增大插管部位有出血可能性


医生团队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这可能是致命性的并发症!


由于ECMO使用的是非生理的人工材料,伴随着重症疾病出现的血管内皮损伤,患者由于股静脉置管必须绝对制动等原因,容易形成致命性血栓,必须给与抗凝治疗。但同时ECMO管路又在大量消耗凝血底物,导致凝血功能下降,患者出血的风险,同样致命!


转危为安



面对生命,医生团队严谨审慎权衡,保持冷静处理危急病情,努力制定最准确恰当的治疗。


医院积极协调及时给予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外源性支持,让患者又艰难的挺过3天的ECMO辅助治疗。


经过9天严密的监控和治疗,王强的心脏经过治疗已经在恢复,射血分数基本正常,ECMO生命支持系统完全撤离。


撤离后的严密观察和后续治疗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医护人员深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用药、每一个剂量都至关重要。


那颗饱受病毒侵害的心脏,在经历抗病毒、改善循环、改善心功能……一系列治疗之后,逐渐走上了康复的正轨。


王强这名九死一生的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终于化险为夷,生命的主动权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