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流深shi 2017-11-12

关于瓷器釉面里气泡的形成,常看到很多不同的观点,让很多人不知对错!不少藏家,专家都认为瓷器釉面里的气泡,是因为烧造时瓷坯里还没亁透的水蒸发出来受釉面阻挡挤压形成的,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不正确的。经过大量相关实践积累,终于揭开了谜底!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确实,瓷坯阴干后,里面还有大量的水份藏着,不甘走出来,水是以两种形态存在瓷坯体里。

一种是: 水以自由形式藏存在坯体原物貭颗粒的孔隙间。

另一种是;水与其他物质构成一种含水结晶体,也留存在瓷坯构体中。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当窑里的温度加热到一百左右摄氏度,瓷胚体里面固体颗粒还没熔合,而渗进颗粒孔隙间的游离水已经开始气化跑出胚体,到了二、三百度,瓷坯体里面的游离水已经被烤得几乎干净了。还没上到一千度,所有的水合结晶物貭里的结晶水分子,也脱离分解,坯体里的物质没法以水合物的形态存在,该跑的跑了,不让跑的水分子(H2O)中的氢(H)与氧(O)被其他物质置换拆开,生成另一种物质形态留在瓷器里。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窑里温度上到1000度至1100摄氏度左右时,瓷釉熔点比瓷胎低,还没到1300度,釉就己经熔化成流动性半液体紧贴坯胎。而坯胎中有些物质熔点超过1300摄氏度,不会被熔融。瓷坯在窑里,当窑温逐渐上升到一定高温时,釉、胎土中熔点较低的物貭开始熔融,相互渗透咬合。瓷胎里凡是先熔先咬合的物质颗粒,在高温的作用下有部分物质之间的分子互相发生了化学反应。有些化合物被分解被置换了。置换出多余的化学物分子,能气化的多数从瓷胎表面跑出,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的氧化物、硫的氢化物、氟的气化物等。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瓷胎体的固体颗粒在高温下不断熔化,物质化学置换反应在不断进行,被置换而能气化的物质不断跑出聚集。这样,气体聚集在已液化了的釉层里,就形成了一个个的气泡,密布于釉中。在窑温未降的时候,气体聚集到一定的容量,就能形成足够的涨力,冲出熔成粘稠半液态的釉面;当窑温下降(烧瓷停止),而继续生成的气体所形成的大量气泡,还未有形成充足的涨力冲开釉层,就被封存在逐步凝固的釉里了。被封死的气泡,或大小不一,或大小较均匀。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烧瓷,实际是瓷泥土在高温的窑体里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而产生多余的气化物质跑出:或是“硫化物”气体;或是碳化物气体;或是微量的氟化硅、氟化氢及微量的轻金属氧化物等等。瓷釉在高温中不但自身产出各种气体,又把瓷坯胎中产生的气体封住了。瓷器釉层里的气泡也就是在此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瓷器釉层中存在的大小气泡就是这样形成产生的。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因各时代瓷胎泥、瓷釉的配方各有所差异,气泡的形成与大小也有差别。各时代瓷器气泡的大小不是绝对的固定。历朝出土出水同时代器物经研究证实了此一点。比如明成化瓷的釉中汽泡,部分相对于明其他朝代瓷釉中的气泡会较小、大小较均匀,却也有部分较大而大小悬殊。同配方的瓷泥或釉的物质颗粒大小不同,或在烧造过程间各个时段窑温控制的不同,对气泡大小形态必有所影响。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但是,有些时代因为瓷泥和瓷釉的配方稳定,原料各种物质含量比稳定,瓷原料在加工时工序未变,及入窑烧造温度在控制方面也稳定,那么,其时代器物,瓷釉里面所形成的气泡,大小形状也相对地较统一些。鉴定瓷器的气泡大小与形状的特点来“一票否决”瓷器的真与伪,需谨慎考虑!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报名(向编导):135,496,670,91,0000,0000,0000

栏目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三楼)

第六季大型全国海选:征集瓷器 玉器 书画 杂项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不论气泡的大小如何,是气泡形成于瓷胎体中的混合材料重组的过程。在窑炉里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混合材料之间发生了化学置换反应,而产生的气体在熔融的釉中聚合形成了气泡。当烧制停止时,气泡变成三种状态固定住:一是形成完整一个滚圆的气泡:二是形成的气泡,被继续产生的气体气压涨力,把泡膜冲出一个大小不一的小气孔;三是气泡整体被气压冲破,如火山口,再被熔化,或只遗存一个痕迹。

瓷器气泡是怎么形成的?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动手

这三种态状的气泡存在于每一个瓷器的釉面上,是鉴别新器老器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