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王国丙:元青花瓷器的看泡

 文香阁 2015-02-26

在用放大镜或用40~60倍显微放大镜看元青花瓷器釉层下的气泡中我们常常看的不是单独的气泡,其实是看了釉层下的许多现象,如:釉层中的泡分布、泡的层数、大小、颜色、泡的形状……还有胎的表面色度,釉层的开裂,开片状态、色度、破泡的沁色、沁物、看氧化斑痕,看炸裂与裂纹的表相,看圈足的火石红,看足釉边际。还可以看伪品是否用漆盖假火石红,是否是假的破泡,是否是用过药品消光造旧。如此种种都可以得到证实,放大镜下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观真假,也为我们断出了窑口、窑系。

元代青花瓷的白地上的泡基本上是小泡、多密,以胎泡(干泡)为主,少有釉泡(亮泡、水泡)胎面显灰、久入土的也会显灰黄。

看泡也是一门科学、气泡的生成,是高岭土中的某些成份在高温1200℃时使某些成份(可能是微量)在高温下先软化,后成为气体,分解成其它物质后冲出胎体,在冲出过程中胎面和釉层是冲出中经过领域,当窑炉降温时(还原温度时)冲出中的气泡存留在胎釉之中,这是某些物质在高温下形成气体在胎釉中的冲出的过程反应,是相当于记录下了由高温熔融到降温还原的凝固记忆,这些气泡象历史依据一样凝聚在胎和釉层中,是当时烧制过程中的真实反应,是历史痕迹,也是鉴别真假、断代、断窑口的方法之一。

这些气泡的冲出,不是通常所说的水蒸汽的冲出而是某些物质在更高的温度时软化后又变成气体的冲出,在化学领域称为可熔解盐类,平时是固体,如:一些有机物在高温下可熔一样,正是这些物质存在于高岭土之中才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因此我们研究高岭土的地质理念和生成原因是有必要的,也是会有成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