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话修复』张成梁:技术市场化、市场模式化、让矿山修复续上行业新篇

 tiansenlin 2017-11-13

       

       近日张成梁接受中国生态修复网记者独家专访,张成梁多年来一直从事干旱等胁迫环境下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环境监测与评价,林业可持续发展,植物的引种与驯化,山地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涉及水土保持、林学、生态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在自燃煤矸石山及相关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方面有多项成果和专利技术。

      中国生态修复网: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废弃矿区生态恢复的现状?


       张成梁:根据国土资源部的信息全国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到58600平方千米,且仍以每年400平方千米的速度递增,各类尾矿累计约为25×108t,并以每年3×108t的速度递增。全国露天采矿场每年剥离岩土约为2.2×108t  -2.6×108t,破坏土地面积约占矿山破坏土地面积的27%左右。仅'十五'期间我国各项建设工程就累计扰动地表500多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10亿t。全国仅因采矿就累计占地586万公顷,破坏土地157万公顷,直接破坏森林面积106万公顷、草地面积26.3万公顷,且目前仍以每年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


      当前我国废弃矿区生态恢复面临的问题很多。从修复工作的实施方面来说,首先,任务量大,难度大,全国很多废弃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土、少肥、没水的情况,一些地区甚至还有燃烧、盐碱、污染物等,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工作量和难度,领导重经济、轻环保;部门分隔不明,职责不清;群众观念落后,认识不足;企业不愿意花钱,千方百计抵触、逃避。


       中国生态修复网:什么样的修复结果是生态的?


       张成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生态修复的结果就是要达到废弃矿区地形、地貌的自然态。要达到这一结果,一定要做到在植被恢复中优先选取乡土植物,做到土壤的本地化(而非客土),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天然降雨。一个环境的生态,意味着更多的'自然',最小的'人为痕迹'。

      中国生态修复网:我国的矿山修复行业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张成梁:目前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这么说,从原始创新的角度看,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如果从引进创新的角度看,那么我们所处的阶段就是顶端或者亚顶端。我们接下来再创新的着力点可能就要主攻技术方面。


       中国生态修复网:您认为我国整个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张成梁:整个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当前,我国的废弃矿区面积大、类型多,生态恢复操作起来面临的问题复杂。


        我国矿山生态的变化基本上走了这样的老路:先破坏,后恢复,而我们现在矿山废弃区采取的主要恢复形式是'客土法、客水法',这样的做法仍然是以破坏另一个环境为代价。废弃矿区护坡方法多为刚性工程,工程有效性一般2年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人工干预性强,致使恢复后的矿区生态自我维护能力弱,很难长时间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我国矿区生态修复的项目注重短期效益,短期应付多、长期意识少。相对而言,在植被恢复上,美国是5-10年验收,加拿大的标准是1m以下有可见根,这也促使企业不得不考虑长期养护的巨额费用。


       在生态修复的技术层面,我国的原始创新少,研究和生产的时间短,基本是日本、台湾等技术的拼凑,研究人员或机构也多有一些国际学习的背景。目前我国的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基本上处于先生产后研究,生产推着研究走的状态中。


        在生态修复的监督管理上,我国的生态修复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农业、交通、国资委等多部门分管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

       采访详细内容请登录中国生态修复网专家话修复栏目,了解更多行业专家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