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有过多少个皇帝家族

 sccdrchmjly 2017-11-13

    Land  of  Hope  and  Glory

 英国皇室专用音乐


法国的路易十四到底是皇帝还是国王?欧洲还有皇帝吗?日不落帝国时期大英帝国为什么没有皇帝只是国王?---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 世袭v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 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 (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直到现在,德语、俄语中的“皇帝”和“恺撒”还是一个词根(“沙皇”就是“恺撒”的意思)。到了 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

欧洲的第一个皇帝是罗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维(虽然当时“皇帝”的称呼并不普及),理论 上讲,此后的欧洲各国的所有皇帝,继承的都是屋大维传下的罗马皇冠,否则就是不合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从屋大维开始的帝国皇冠,后来究竟传给了 谁?有多少个家族、多少个帝国,曾经有幸拥有“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都自认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所以两者的国家标徽是直接采用罗马帝国样式,即单头鹰+被橄榄枝包围SPQR字样的红底军旗。 

附注:在罗马旅游,会看到每个井盖上都有刻着SPQR”字样

SPQR是拉丁语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的首字母缩写词,一意思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作为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被纹饰在罗马军团的鹰旗上以及古罗马很多公共场所之上。时至今日,你依然可以在当今罗马市的城市内所有的孔盖上以及大部分公用建筑上找到这个缩写词。

对于这个词的完整写法,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差异主要集中在这个R”代表什么意思。最常见是Romanus(形容词,“罗马的”,相当于英语Roman)和Romae(名词属格,“罗马的”,相当于英语of Rome)。在图拉真纪念柱和提图斯拱门上的版本都是“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从屋大维到戴克里先,虽然帝国的中心向东转移,但罗马在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 后,实行“四帝共治”,帝国的四个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罗马,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开始丧失向心力、丧失统一的政治基础。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 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狭义的罗马帝国),象征分裂的“双头鹰”从此成为帝国徽章。这样,欧洲就有了两个合法的皇帝系统。其中西罗马帝国很快于 公元5世纪灭亡,皇冠无人继承;而东罗马的皇帝系统则一直维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阿拉伯人灭亡。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西欧经历了一段“没有皇冠的”时代。虽然法兰克王国的势力非常强大,也诞 生了克洛维、丕平这样的强大君主,但他们毕竟是“国王”,是继承蛮族法统的地方君主,不是继承罗马法统的“欧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 在罗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为“罗马人皇帝”“奥古斯都”,这才结束了西欧300多年没有皇帝的历史。“罗马人皇帝”可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 号,它意味着查理曼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罗马帝国的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了查理及其继承人的身上,早已灭亡的西罗马皇帝系统,现在由查理曼重新接续。


                      扑克牌中的老K就是查理曼大帝


但是查理的帝国很快分裂,皇帝头衔由查理的孙子、中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继承。中法兰克王 国继续分裂,帝国皇冠落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丧失了它的神圣性。直到公元11世纪,出身东法兰克(今天的德意志)贵族的奥托从罗马教皇手中再 次接过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欧洲共主,一切其他国家君主都没有资格称 帝,在名义上都必须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但这 个帝国是由许多封建领地构成的,很不稳定,皇帝根本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章


到了13世纪以后,皇帝不再世袭,而t是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科隆大主教、萨克 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等“七大选侯”选举产生。从16世纪开始,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渐把持了皇帝位置,“选举”成为走过场。由于东罗马帝国已 经于1453年灭亡,因此欧洲只剩下一个合法的皇帝,那就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这个是奥地利帝国的双头鹰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给了同为东正教的俄罗斯以可趁之机。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东正教教士的强 烈建议下,决定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将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自称“沙皇”(恺撒),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又改为“皇帝”(但一般习惯上仍称 “沙皇”),这也是欧洲历史上诞生的第四个帝国(前三个分别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虽然在名字上与“罗马”没 有什么关系,但历代沙皇都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并声称自己继承的是东罗马的东正教传统,因此从法统上来说,沙皇的皇冠仍然是来自罗马帝国。 


  这个是俄罗斯沙皇家族的徽章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直到18世纪,“皇帝”这个称号都是与罗马帝国分不开的, 只有罗马帝国精神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为“皇帝”。18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法国王位与罗 马帝国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西欧当时还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法国波旁王氏家族


但是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掌权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拿破仑将教皇召到巴 黎,要求其为自己加冕,称自己为“法兰西人的皇帝”——这也是近2000年来,皇帝的称号第一次脱离“罗马”二字。但是,拿破仑此后又迅速解散了神圣罗马 帝国,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称号,事实上也是想造成一种“法兰西皇帝是欧洲正统”的印象,而这个“正统”与罗马也是分不开的,否则拿破仑又何苦一定 要罗马教皇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儿子为“罗马王”呢? 



附注:蜜蜂在法国徽章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57世纪,墨洛温家族统治着当今法国和德国疆域的大部分地区。而墨洛温家族长久使用的代表象征就是蜜蜂。据考古发现,在墨洛温家族的国王墓室之中,就存有数以百计的金制蜜蜂。拿破仑创立的帝国统治区域早已超越了法兰西的领土范畴,在他心中,只有历史上墨洛温家族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可以与他的帝国媲美,他对墨洛温家族心醉神往,认为自己是历史上法兰克伟大皇帝的继承人,因此在确定自己帝国的象征物的时候,拿破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墨洛温家族的象征――金蜜蜂。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举行盛大的皇帝加冕,他的皇袍之上便缀饰着美丽的金色蜜蜂

 

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暂的十多年,但拿破仑却开辟了一个称帝的先例,那些和罗马皇位没有任何 关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动,准备称帝。拿破仑覆灭后,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称“皇帝”,但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称“奥地利 皇帝”。

英国本来与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国的民主传统也不允许其君主自称“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君主也就改称“英国国王 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夺了法国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继承拿破仑帝国的 法统。这样,在欧洲就同时存在三个半皇帝——奥地利皇帝,法兰西皇帝,俄罗斯皇帝和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半个),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普鲁士王国连续战胜了丹麦、奥地 利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虽然德意志帝国是在奥地利、法兰西两个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普 鲁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皇位是从奥地利或法兰西“夺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这个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与后来希特 勒的“第三帝国”遥相呼应。


附注:德意志霍亨索伦王室勋章主体呈三片结构:

最上面一层是一个精致的珐琅质圆片,蓝色圆环上书写霍亨索伦王室座右铭“VOM FELS ZUM MEER”(从悬崖到大海)。中间的黑鹰头顶王冠,胸前覆盖着霍亨索伦家族双色盾徽,手持利剑和象征着基督教普世权利的十字圆球,威严而高傲。

中间一层是一个被称为Cross Patty的白色珐琅质交叉正十字,十字外沿有一圈金边,并用黑色珐琅勾勒出了第二道正十字形状,如果把正十字的外延连起来,整体将会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圆形。

最下一层是花环,左半部分的月桂花环象征着胜利,右半部分的橡叶花环象征着正义与美德。

 

虽然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继承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取消奥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兰西帝国被革命推翻而已,欧洲仍 然维持“三个半皇帝”的状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个帝国纷纷被推翻。

 

英国本土一直是王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继承莫卧儿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头衔是“天佑大不列颠、爱尔兰及海外领地女王,国教保卫者,印度女皇”

这是所谓“大英帝国”的来源。不过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有一个共同君主的两个国家,大不列颠王国(及其海外领地)和印度帝国。英国在印度的直接统治者为Viceroy,直译为“副王”,意译为“总督”。而英文皇帝称emperor,女皇称empress


英国皇家徽章(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王徽,因此也成为英国国徽。盾面上两组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红狮象征苏格兰,竖琴象征北爱尔兰。两侧是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盾徽周围的圈饰用古法语写着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怀邪念者蒙羞」),这个圈饰是嘉德勋章上的吊袜带。下端悬有饰带,上面用法文写着Dieu et mon droit(「我权天授」)。盾徽上端为头盔、圣爱德华王冠狮子[

 

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男性的英国君主头衔是“国王大皇帝”。只有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三个国王用了这个头衔。爱德华八世未加冕即逊位,乔治六世时期印度独立,印度皇帝的头衔被取消。

 

自从彼得一世和拿破仑使得“皇帝”的尊号成为伟大帝王的头衔和象征之后,一些小国的君主也称自己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称墨西哥皇帝的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等等。海地独立之后,还曾经有一个奴隶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埃塞俄比亚也有皇帝,不过更确切的翻译是“万王之王(国王们的国王),犹太人的雄狮”。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国王也是一种和公爵伯爵一样的贵族头衔。中非共和国总统博卡萨也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加冕为皇帝。

匈奴采用单于,突厥和蒙古采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隋朝时期,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记载是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中国称日本元首为天皇大约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绪时期。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君主对内自称皇帝,对中国则称国王。朝鲜在1896年后改为帝国,其国王李熙也改称皇帝。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