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忍法师:“印老思想反思”义辩基础的十点思考

 弘护正法 2017-11-13
能忍法师:“印老思想反思”义辩基础的十点思考


1.珍惜佛缘:双方都是学佛或研究佛学的人,大方向上都是“与佛有缘”之人,建议互相珍惜这种“佛缘”。

2.有理有节:借鉴历史上曾有的法义之辩,有理有节,君子风度,杜绝进行谩骂式的人身攻击或乱扣帽子。

3.尊重祥和:世间尚且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平等交流,“佛缘人”更应该做到大度、慈悲、祥和。

4.理应反思:历史上都有过很多次的义辩,很正常,所以,既然印老的思想与传统大乘佛法及太虚大师反差较大,反思则是责无旁贷,但不代表不恭敬、不尊重。印老当年虽然跟太虚大师等进行义辩,但都很尊重。

5.兼听则明:义辩中尽量避免急躁,不一定急于否定对方观点;最好先静下心来思考对方的观点,就理说理,不可避重就轻,相信兼听则明。

6.历史传承:义辩的视野不应执著于某个人的某些观点的权威,看看是否符合传统教义及证量,看看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属于主流思想信仰,因为传统的主流思想信仰毕竟是经过了时间的淘炼。

7.如理思维:如果觉得只是局限于现代人相传的权威、年纪、道德等标准,可能需要暂时放下。如果觉得绝对认同印老的论理,那么是否应该否定太虚大师及千年祖师们的言教及证量。

8.诚恳做人:如果,如果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范围、思维观点似乎有些“顾了芝麻,丢了西瓜”,建议先把之前所学的停下来,看看祖师大德们的教言。

9.义辩目的:我们“佛缘人”的义辩,只是为了佛法知见,为了能够真正解脱成佛;不是你赢我输,不是为了面子风光,不是比较口才文笔,更不是内心较劲而发泄情绪。

10.归于平常:此次籍由对印老思想的反思而展开的护持大乘的义辩,不管结果如何,双方都把该讲的内容尽量讲完,可以保留意见供后人参考。但也必须注意到,“佛缘人”的智慧,可能是“适时知止”,开开心心,归于平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