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对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反思:一、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体现-反思 “印顺法师”

 弘护正法 2017-11-13
【连载】对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反思:一、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体现

作者:徐献军
 

[摘要]:印顺法师是当代中国极有代表性的佛教学术家。他在海内外佛教研究界以及佛教信仰界都有极大的影响,但近年来,有关他的争论逐渐在增多。他一生的著述极为丰富,而这使得任何想要通读并把握他整个佛教研究体系的人,都会面临异常大的困难。然而,无论他整合了多少佛教研究资料,构建了多么宏大的佛教研究体系,他一生都奉行着对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作为佛教徒,他首先有对佛教的信仰,但基于他自身的禀赋,他天生就具备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甚至当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与他的佛教信仰发生冲突时,他更加坚持的是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他整个佛教研究体系,由于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本身的局限性,或者说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与佛教本身的不兼容性,变成了一个无法成立的体系。换言之,他开始时想要通过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为佛教信仰奠基,但最终的结果是:科学人本理性思维,解构了他的佛教信仰。这恐怕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关键词] 印顺 佛教 科学人本理性思维 大乘非佛说

 

印顺法师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僧人学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复兴,因此无论是在佛教界还是在学术界,他都被奉为佛教的楷模。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全23卷的《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因此,他的佛教研究著作,有可能是当代想要了解佛教的中国人,最容易接触到的著作。另外,他的佛教研究体系,囊括了小乘(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中观、唯识);其中还整合了很多现代的研究资料与观点(如日本佛教)。任何人想要了解当代中国佛教的研究,都不得不读他的著作。笔者最初涉足佛教研究时,首先就选了他的《唯识学探源》与《中观论颂讲记》,来做为佛教研究的入门指南。笔者在学术界的一些朋友,在最初接触佛教时,也选读了他的著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学术思维,让学者感到亲近,而他的信仰,也令学者称道。

 

然而,有关他的争议一直是存在的。中国佛教界在引入他的佛教研究著作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略了有关他的争议。2016年10月,召开了中国第二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印顺法师佛学思想:反思与探讨”。在这次会议上,佛教界的很多法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纷纷发表了各自对于印顺法师佛学思想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的特点在于:不只是高度评价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而且对印顺法师的学术观点及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反思。这使得人们可以更为全面与深入地认识印顺法师的佛学思想。

 

在佛教信仰界,对印顺法师提出质疑的焦点主要在于:印顺法师所主张的委婉的“大乘非佛说”。很多法师认为,委婉的“大乘非佛说”,在根本上摧毁了中国佛教的根基。在佛教研究界,对印顺法师提出质疑的一个焦点是:印顺法师在佛学研究中所贯穿始终的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本文将主要致力于解析:一,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体现;二,哲学视域中对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局限性的批判;三,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与佛教的关系。

 

一、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体现

 

印顺法师对于佛教的毕生研究,都贯彻了科学人本思维,尽管他没有明确使用“科学人本思维”这个名称。他的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具有三个要素:科学主义(scientism)、人本主义(humanism)和理性主义(rationalism)。他的科学主义思维体现在:他着重使用现代的历史学、考据学、文献学方法,以及实证主义的思维,去研究佛教。“理法,在印度佛学,中华佛学之外,有‘欧美新研究派’一项。欧美新研究派,就是日本‘纯客观学术之立场’、‘科学主义之方法’;日本现代佛学,是渊源于此而有更好的成就。”(印顺. 无诤之辩. 印顺法师著作全集[M]. 第8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204页)尽管他对日本现代佛学的研究成果不能完全赞同,但他十分欣赏日本现代佛学研究的科学主义思维。“纯从客观历史,对佛典加以分析、考证或批判,此即所谓科学主义者之方法部分,我想略加讨论。上面说到,我有客观研究的倾向,所以对历史考证,虽不是自己所长,也不完全同意日本学者的看法,但确乎对之怀有良好的感想。在这点上,我与太虚大师不同,自然也不能为中国传统佛学的长老所赞同。”(印顺. 无诤之辩. 印顺法师著作全集[M]. 第8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228页)印顺法师自己也认为,他的科学主义思维,使他不仅受到太虚大师的批评,也不为中国传统佛学所赞同。

 

他的人本主义思维体现在:他侧重从人间的视角,去理解佛学的思想以及建构佛教的体系。在佛教当中,人是众多生命存在中的一种,而人间是众多生命领域中的一个。尽管佛教十分重视人与人间,但佛教并不以人与人间为最终归宿。他说,他是为了反对中国传统佛教的“鬼化”与“天化”,所以特别地强调“人化”。“佛法本是人间的,容许印度群神的存在,只是为了减少弘传的阻力。”(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华雨集(四). 印顺法师著作全集[M]. 第12卷. 北京:中华书局,第46页)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似乎忽略了佛教中的“佛化”,或者说他在过于强调“人化”的同时,完全摒弃了佛的超越性,或者说模糊了人与佛的界限。“我以为:佛陀为理智的、道德的宗教家,有他的工作重心,无暇与人解说或争辩天文与地理。佛法中的世界安立,大抵是引用时代的传说,如必须为这些辩说,不但到底不能会通传说,而且根本违反了佛陀的精神。像上面所说的、组织完备的世界情况,是后起的。”(印顺.佛法概论. 印顺法师著作全集[M]. 第12卷. 北京:中华书局,第125-126页)唯人化的思维,使得印顺法师将超越人间的维度(色界、无色界、净土等),统统排除了出去。

 

他的理性主义思维体现在:他推崇个人的理性证知,而极大地弱化了信仰在佛教中的地位。“胜解才是信仰的前因,胜解后的信仰,才是真诚的信仰、理智的信仰,不是迷信。”(印顺. 华雨集(五). 印顺法师著作全集[M]. 第12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56页)他还主张信仰在阿含佛教中原本没有地位。“信佛法——在根本佛法中,是没有重要性的。因为传统的、神的教说,才要求人对他的信仰。释尊从自觉而得解脱,应机说法,是诱发、引导,使听者也能有觉悟,得到解脱,这是证知而不是信仰。所以佛说修持的圣道,如八正道、七菩提分、四念住、四神足、四正断,都没有信的地位;……佛法重自证而不重信仰…”(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上).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M]. 第16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259-260页)

 

尽管人们今天提到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时,通常会联想到西方哲学与科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在印顺法师这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几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因为纵观他的一生,他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学术训练。尽管他后来曾经通过读日本佛教研究的一些成果,接触到了西方哲学与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最多只是得到了一种外部的印证。然而,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之所以风靡于佛教信仰界与研究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贯彻。因为在佛教信仰界看来,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也许是将佛教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而在佛教研究界看来,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本来是就是学者们一直在运用且推崇的思维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