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7-11-13
看到学生一个个疲倦地趴在桌子上的那副神情,心里真不少滋味,他们为什么会那么累?他们真的很认真很用功了吗?表面上看他们的确很努力,的确比过去用功了很多,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趴在桌子上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到了高三会如此疲倦,如此辛苦,是因为到了高三才发现自己过去的学习欠了很多的债,有很多的漏洞要补,如果再不多花点时间,如果再不下点苦功夫,估计未来一定很糟糕。我们是要对这些开始努力的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是不是蛮干,拼死力去干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以为不一定,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
     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一番?他们为什么不能对自己过去进行一个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他们为什么不能认真地对自己的优劣进行深入到位地剖析?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进行比较到位地规划?作为老师的我们到底能够给予这些孩子什么样的帮助?我们的家长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慢慢地培养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
     客观上讲,这种未雨绸缪意识的培养,家庭教育方面不足,学校教育方面也很不够。现在的这些高三孩子虽然年纪不小,十七八岁了,但是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是很有限的,再加上他们从小到现在基本上都被限制在校园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之又少,而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更多的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其他方面的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几乎没有几个家长懂得从小培养孩子养成一种未雨绸缪的意识,更没有几个家长会从小培养自己孩子未雨绸缪的能力,孩子能够完成学校的学习,能够不被老师批评,能够成绩中等就阿弥陀佛了;而在学校教育里,我们老师的工作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也是放在教学方面,毕竟考试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了好的成绩,学校就会面临生存的压力与困境,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与要求是十分苛刻挑剔的,即便有个别老师有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也未必有足够的时间来精心培育自己的学生,日常教学繁重的工作量和各种各样的检查,已经压得很多老师疲于奔命,哪还有什么时间与精力静心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与能力?真的下定决心去培养,这些到了高三的孩子他们的各方面的习惯已经养成,哪里是一个老师用一个学期就能够轻易地培养起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是需要家校的配合,是需要各科教师的协调,是需要班主任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交流,更需要家长、各科老师的观念基本一致,才有具体操作的可能。
     所以每当我们面对这些有缺点有不足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并不想狠狠地批评他们,因为光批评是没有用的,他们能够做的的工作只能从他们当下的现实出发,根据他们的基础、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制定一个相对比较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一点一滴地在每一天细细地帮助他们慢慢地建构起这是未雨绸缪的意识,一点点地去落到实处,变成行动。只要有几个人去做,只要有不少人能够坚持去做,并且一点点进步,就足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