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Z/T297-2017|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百战归来 2017-11-13



-----点“阅读原文”下载-----

扫码拉进微信群,享资料、优惠信息


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职业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步骤与方法、及相关 伦理。

本标准适用于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Z/T224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文件。

 

3.1 需求评价  demandevaluation 

通过系统收集工作场所各种与健康有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 或推测与某种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及性的过程,从而为确定职业健康促进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3.2健康预  healthintervention 

针对健康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教育活动,目的是促使工作环境、目标人群的行为生活方式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水平,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3效果价  effectevaluation 

对职业健康促进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结果进行测量,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 较,判定健康促进项目是否完成了预定目标及完成程度。

 

4 目的和基本原则 

4.1目的

指导用人单位创建健康、安全和清洁的工作环境,将健康促进工作融入到管理体系和 组织文化中,促进劳动者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并使职业健康促进的积极影响延伸到社区。

 

4.2基本原则 

应坚持领导层支持、员工参与、多部门合作、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  基本内容 

5.1建立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5.1.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危害物质物 理因高温湿及电离辐僵蚕子、枯草效学良体重物

 

5.1.2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

a)  消除或替代: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从根本上消除或替代职业病危害因素,实现自动化操作。

b)  工程控制:采用防尘、防毒、减振降噪、防暑、防寒、防湿、防非电离及电离辐射等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或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c)  行政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制度和政策,对员工进行操作规程培训,加强对机器设备和防护设施的维护,建立合理的工作作息制度,实施卫生保健措施,确保良好的管理效果。

d)  个体防护:当采取上述措施仍未达到控制效果时,为劳动者配备和使用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

 

5.2建立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 

5.2.1工作场所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安排不当、组织文化不良、管理方式不佳、 基本权利得不到落实、轮班工作、缺乏对工作-生活平衡的支持、缺乏处理心理健康、疾病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失业等。 

5.2.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建立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态度、道德和价 值观,减少员工情感和心理压力等,建立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 

5.3充分利用个人健康资源 

企业为员工创造支持性环境(卫生服务、信息、资源、培训机会),使员工改善或保持 健康的个人生活方式,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5.4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包括企业将自身所从事的活动、专业知识和其他资源提供给 所在地的社区,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影响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6  步骤与方法 

6.1组织动员 

6.1.1倡导健康促进活动 

动员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了解管理层和员工的价值观,争取企业管理 人员、工会领导等的支持。

 

6.1.2做出承诺 

企业最高管理者做出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承诺,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工作经费、 人力资源的需求。

 

6.1.3信息传播 

将签署承诺的内容传达给所有的员工及其代表,并使相关信息在工作场所内外传播, 动员员工积极参与。

 

6.2资源整合 

6.2.1机构建设

用人单位应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 并承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成员由用人单位负责人、生产、卫生、安全、环保、质量、 人力资源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等人员组成。

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的规模、性质设置(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职 业健康促进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在小企业,可外请专家或志愿者参与。 

6.2.2组织资源 

应通过资源整合,为健康促进委员会提供活动的场所、时间、经费等必需的资源保障。

 6.2.3活动 

健康促进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部署健康促进工作,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 以上职业健康促进活动。

 

6.3需求评价 

6.3.1用人单位和员工的现状评价 

现状评价需求根据企业的目前状况、规模的大小和复杂性确定。通常应收集员工的人 口信息、疾病损伤数据(包括工作场所有关的伤害和疾病、短期和长期残疾)、人员离职率、投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问题、生产率数据等基础数据;同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工作压力、非工作相关的压力源和个人的健康行为,以及他们担心的作业环境或在他们的社区内的伤害等问题,见附录A。

 

6.3.2用人单位和员工所需求的未来条件和结果评价 

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评审,学习良好实践的案例或关于良好实践的建议, 了解和评价用人单位和员工关于如何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健康的想法和观点,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确保为女性和男性提供相同信息的机会,见附录B。

 

6.4 需求排序 

6.4.1工作场所当事人应包括经理、员工和员工代表的观点和需求。 

6.4.2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6.4.3结合难易程度、风险、科学性、可能性、相对成本等实际问题综合考虑的需求。

 

 6.5

 6.5.1和问制定3~5括 短期政策,职法。

 6.5.2根据3~5职业健康都必度计所 需的项目、项广培训计划。

 6.5.3先顺


 6.6  

6.6.1根据行动计划里所包含的职责和内容,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 

6.6.2实施干预的内容包括工程控制、行政管理、正确配备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戒烟活 动、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等。 

6.6.3对员工和管理者实施关于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的资源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6.6.4争取相关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外部帮助。

 

6.7 综合评价 

开展综合评价,可了解项目的开展情况,获得经验和教训并适时地获得反馈。综合评 价包括:


6.7.1线:项线据,息,求 评

6.7.2过程评价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及时掌握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活动效果、参与者 满意度、项目执行质量、需要改善的问题,以及谁是项目的受益者等。过程评价评价应解 决以下问题:计划执行情况;干预措施是否覆盖拟定的目标人群;实际接受干预措施的目标人群所占的比例;目标人群接受干预措施的情况;目标人群的满意程度。 

6.7.3效果评价评价:根据健康促进委员会制定的目标,确立每一项目活动的指标,从而 对项目活动的短期或长期效果和预期的目标进行评价评价。项目活动的指标可包含员工的意识、知识、信仰、技能和参与行为、意外损伤比例、吸烟率和企业的环境及政策改变等信息。长期效果评价评价旨在改善员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对风险因素、发病率、死亡率、伤残、公平程度和生活质量是否在干预措施推行后有所改变加以评价。长期效果评价评价可以包括员工健康状况和工作场所环境的改善,见附录C。 

6.7.4综合评价应考虑所有参与者在项目干预行动中的反应因素,每两年一次,见附件D。

 

6.8 持续改进 

通过综合评价,发现未达到计划提出的需求目标的原因,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为今 后的项目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也为新的活动计划奠定基础。

 

 

7  健康促进伦理 

在健康促进活动中,应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用工方式,全员自愿参与原则。注意 当事人参与评价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所得资料的保密性。相关工作人员应不受第三方影响,不涉及利益冲突,不隐瞒评价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