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其自然的“其”是谁?》

 周更生188 2017-11-14

写一篇好文章,《顺其自然的是谁?

顺其自然,是个脱口就来的词,它指向即将发生和未来发生,至于到底发生什么,智者或许能预知结果;而平凡如你我,顶多也只是随口一说。

顺其自然,是因为某事已经生发了前提,而自己有无法驾驭,因此才脱口而出。

我个人认为,于凡夫而言,顺其自然是个逃逸性词汇;它不是逃避,而是临时安置忐忑的一种精神状态。

顺其自然,这四个字说起来非常简单,但细究起来,每个字里都有大道、都深藏不露、引而不发,是暗合老子《道德经》中自因、自成、自本、自根”且“无为、无争”的最高境界的

高深语言平常说,这是我们对文字轻蔑的最坏的习惯。

首先我们说“顺”,顺是一个方向词,其对应的反义词是“逆”,顺是跟随的意思,于水而言顺其流,于风而言顺其势、于电而言顺利力,都是顺应跟随的意思。

其次我们说“自然”,自然,也是个道家词汇,是有放任的意思,不加入一毫勉强主观的干预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成败得失是非福祸都不干预,力求无为、淡泊、虚清、中和,任其应力发展;力求“自然而然”,一副缘来不拒,缘走不留,泰然自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但人生的虚伪,就虚在一个“要”字。

如果你把社会看遍,你就会发现很多人的“不要”、很多时候的“不必了”、很多情景里的“别客气”之类的拒绝下面都委婉地暗藏了一个险零零的“要”字,就如我们经常在色情段子里讲的“不要!不要!不要停”一样。

通常我们脱口而出的“顺其自然”并非道家所追求的“无为和淡薄”,而是一种虚构的泰然和切齿的不服,是灵魂深处的势在必得!

因此,我们真要认真而深刻地去理解“顺其自然”的内部真相:

顺其自然,若要深究,简单的是个“顺”字,深奥的是“自然”,而最为复杂的,反而是这个看起来不动声色的“其”字!

其,是谁?

在顺其自然里,“其”是有对应目标的,有“其”必有“我”,那么,如果一件事已经发生端倪,并且感知自己无法驾驭它的过程和结果,那么,因“我”所对标的“其”到底应该是个谁?

而我们口中常说的“顺其自然”的“其”字,到底有哪些标的?


一,顺他?(天要下雨)

如果我的对面是有“他”,而“他”又是这件事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就要认真理解一下这个“他”了。

记得一个伟人,因为一件大事,慨然而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句看起来顺其自然的话下又有多少心底奔雷!

如果事出无端,我又要顺他,那么,这个“他”字到底有几类?

如果他是强者,我将顺应他的强,但这一个强字,伤我多少?利我多少,总得有数;

如果他是弱者,我将顺应他的弱。但这一个弱字,伤我多少?利我多少,总得有数;

如果他善良,我该如何顺应他的善?

如果他邪恶,我该如何顺应他的恶?

且在强弱善恶里,有没有机会做个“因势利导”?

自问一下,在我们说出“顺其自然”的同时,真有一个“顺他”的意向?

庄子看到这句,或许会笑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顺我(我命由我不由天)?

顺其自然的顺,字面上是“顺外”的多,但中国古代智慧超群的人无数,他们在说出顺其自然是同时,是不是明里暗里顺应一个自己早已布局的“势”,这是在三国演义里是发生过无数次的。顺内,才是顺的本质。

如果顺我,那我是哪路神仙拜哪家码头?

古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我长我短我强我弱,是不是有个米桶量过深浅?

顺其自然,如果是为了顺“我”,那么“我”到底又是谁呢?

普天之下,最难解的是个“我”字吧?记得我进马家湖农场,入狱的墙上迎面问来一句“你是谁?你来这里干什么?”一下给我问懵逼了。

我是谁?西方哲学家问了几千年,在人本至上的西方社会,“我是谁”的启蒙远比我们伟大中国集体主义至上“我是谁”要来得早的多,中国人集体惯了,从天地君亲师开始,“我”就是个消失状态的词,古代大哲里面,专门讨论“我”的思想典籍极少,只有一个奇葩庄子算是花心思研究了一下“我”,但最后结果是他研究的太玄奥了,反而没有流传。

我是谁?我究竟要什么?

尼采说,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而当我们严肃对待“我们要什么”的时候,通常应该加个时序进去,少年时要什么?年轻时要什么?老年时要什么?随时都会不一样。

更为要命的是,我们今天要的,可能就是明天不再想要的,在我们没把“我是谁”这个问题想清楚之前,顺其自然里的“我”还是隐藏一点为好。

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是个托词,因为“我”是动态的,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人生最可期也最可怕的就是,山不转水转,河东河西轮流转。


三,顺事(成事在天)?

古话还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我们既不顺人,也不顺己,顺的只是这个事情的本身,那这个事是不是一个事?

人间世里,事分三等:

天大的事(人命关天即为大事);

碗大的事(贫富吃喝均非小事);

屁大的事(无关痛痒都不算事);

人类待事也只是两样:

一是关你屁事!

二是关我屁事!

顺其自然,如果只是“顺事”本身,那么处理事情无非两个参照,一个是有轨道的事,如火车,走哪都有它的规律和规范,因此无需担心结果,因为结果都在意料之中;另一种,是无轨的事,前无经验,后无章法,那这事是利好利坏,是要分出个进退的。

有名人说,有七分把握就去做,这话说得语焉不详。

就算是七分,还是要看方向和趋势的,大方向对了,七分把握怎么做都错不了;趋势对了,风口的猪也会听雷军老师的插上翅膀飞起来。比如最近这风口上的人工智能,做它,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气候到没到还得再看看。早期看鲁政旺做农村冷链,我就捏把汗,气候还没到啊你急什么?农村物流、5G通讯,百姓网感都还不成熟呢!这方向是对的,但势头没到,急一步就万劫不复!

所以,顺事,既要看大事小事,也要看方向趋势,若一点不对头,这使其自然,就是个事了!


四,顺势(势不可挡?)

势这个东西,玄妙,非一般常人所能参透,还是古话说的,从来只有时势造英雄,哪有英雄造时势-----可见时势这个东西,构成条件相当复杂,天地人三样都合轨,才会有顺风顺水的行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才有气场,但这气场成了,这良机就会被所有的平庸者瓜分,做起来就没劲了。

如果我们在顺其自然中,既不选择“顺人”,也不选择“顺事”,而是从了这个“势”字,那我们就得学会“看势”,看势,在成语里叫“审时度势”;审时,审的不是时间,而是时机;时机一对,事半功倍;其后的“度势”里的“度”字,讲的是判断,讲的是观察分析而后把握;

孙子兵法讲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所谓审时度势,大概也就讲这五种吧-----宗旨、天时、地利、人气、方法。

想想这文章,单就一个“势”字,就要写成鸿篇巨制-----

从形势、到声势、到气势、到权势、到势倾天下,每一词都可万言成表,写来复杂。不如从简------

势,分开来是“执力”,这力字,是势的底盘,借个风水说话,就是要凭的,凭个形势逼人紧、凭个势在必行快。

顺势的核心,也只有两点,一要把握一个“时”字,一要托住一个“力”字,两点都到位了,势如破竹就不再是一个字面上的成语,而是你的事业了。

但有一点还要提醒: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如果是战争,如果是竞争,这势字,更是要把握契机的。

比如说开高级战斗机的飞行员,引擎分明着火要炸了,你是顺着飞机摔死呢?还是解开安全带,摁下弹射装置吧自己弹出天空,而后“顺风而下”?

这两样,都是一个顺字,看你怎么选!


五,(何处变)?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能写出一个天机来。

顺其自然,如果真是暗藏功利心,事由上,顺他不对,顺我不对,顺势也不对;那么,顺变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变,是顺的前因;顺,是变的胁迫;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讲的就是这个魔术,《素问》里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物极必反,是逆境转顺的逻辑。

我曾说,每一个坚持在山重水复里的人,必将看到柳暗花明。这话也是从“变”中得来;

希腊有个老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傻乎乎地说过,世界一直在变,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如果我们因出师不利而无奈喊出顺其自然的时候,我们内心所期待的那个“翻本”、那个“扭转局势”、那个“形势逆转”就是在等待一个“变”字。

变字这么厉害,它,有迹可循么?

有。孙子在《孙子兵法》里写过九变,仅仅地面战争这块,他就找出九种变化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孙子先生的厉害之处,就是懂得通过层次的分解和角度的把握来破译“变化”的因应,而这还仅仅是“地变”一格,在“天地人”三才中,天变和人变都还没有完整表述呢。

因此,变者如兵者,诡道也!


六,顺道(大道不通天)?

从上面的五层推进,终于推到了“道”的层面了。

顺其自然,如果真能顺到“道”的层面,很多事会变得简单和了然。

道,以我肤浅的理解,就是深埋在规律之下的能量源。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日升月落斗转星移花开花落春秋代序,都是有它特定的规律的。

因此,从规律出发,无论事件的进退开合,都少不了三种结构的规律交合及其变化

1,我的规律有哪些?我的习惯、我的手法、我的处事原则决定了我的规律,而对方知道我的规律么?

2,对方的规律有哪些?他的习惯、他的手法、他的处事原则决定了他的规律,而我知道对方的规律么?

3,事情本身的规律,这个规律既符合自然法则的规律,又符合行业结构的规律,那么这个自然规律的整体逻辑是利他还是利我?如果利他不利我,我应该在哪个环节上施加干预的技术,从而影响这个事情厉害走向?

诸葛亮在借东风那出戏码里,玩的就是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干预战争成败的走向的,他化被动为主动,逆转战局,反败为胜,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天气预报,知道苍天闷热必有大风,而他的对手曹孟德聪明一世,却不懂得气象学,因此大败!

“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惜了盖世曹操,战场上,没输给诸葛亮;学术上,却输给了气象学!所谓,没学问真可怕!

气象学,就是大自然的“道”,天不打雷天不下雨还叫天?

如果真不起东风,那么诸葛亮只得跟你我一样说:

顺其自然吧!

哈哈哈

杜子建2017.11.14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