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法 | 言意共生:让读写美丽相约

 默默的收割者 2017-11-14


 

言意共生:让读写美丽相约

 

黄春华

 

摘 要: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善于捕捉和开发课文中具有特色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形式、结构特色、独特意境等方面去借鉴课文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语言,能让语文课堂上的读与写美丽相约,于言意共生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随文练笔 读写迁移 情感抒写 想象表达

 

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要求。面对精心遴选出来的小学语文课文,我们应当擦亮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作者精彩的表述,并引领学生在品味、仿写中兴味盎然地习得技能、积累方法,融会贯通于今后的写作之中。这样的经常性练笔,开口小,角度新,集腋成裘,对循序渐进丰实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我从以下四方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和引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围绕别具匠心的表达形式展开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够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定能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新课程标准”理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的指引下,有老师过度放手让学生写,这种缺少必要方法指导的写作,貌似给了学生我手写我心、畅所欲言的自由,但忽视了学生没有找到合适表达方式的实际,他们依然对写作充满茫然和恐惧。借助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及时发现适合本阶段儿童特点的写作方法,在让学生发现特点、趣味仿写、写法迁移中,一步步习得表达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这种随文练笔的形式最常见的就是对句式的仿写,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中有“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联系上学期《安塞腰鼓》中的句式“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给学生呈现这两种将事物特点专门突出出来,再以排比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新颖、有力的感觉。带着学生换种方式再说一说,在比较中去体会该种特点前置和特点后置的表达方式对言意表达的作用,继而进行句式的写法迁移,形成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这样的研学、实践中,学生兴味盎然,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稳步展开联想,优美的句子接连不断地从口中流淌出来:“朝霞一样,是娇艳的桃花;白云一般,是雪白的梨花。”“我爱桃花的娇艳如彩霞,梨花的洁白如轻云。”“猛虎下山一样,是奔跑在跑道上的健儿们;白鹤展翅一样,是腾跃在跳高竿上的健儿们;咬牙切齿一样,是使出浑身解数的拔河运动员们……”“我要大声赞美你——跳高运动员的矫健,长跑健将的毅力,拔河队员的团结……”

在《认识技能迁移》一书中,作者西格勒和安德森向我们呈现了他们的实验结论。他们认为:单个的样例阅读不及多个相同或相似的样例,只有在对比强化中才更有利于学习者领悟个中奥妙,实现有效迁移。上面两例的呈现,给了学生对比和选择的空间,所以激发出来的想象和表达也超越了开课的预设。于永正老师说:“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技能,在我们精心的设计和引领中,会将这随文练笔发挥到极致。

二、关注充满意蕴的表达形式展开读写迁移

叶圣陶认为:“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文字不光承载着传达信息的功能,还有表情达意的情感流露,因此,我们说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让学生的语言不再干瘪,帮助他们找到心灵倾诉的载体,也就是让他们的习作语言言意共生,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重任之一。课文里不乏这样在字里行间潺潺流淌情感溪流的美词佳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品味,定能发现其巧妙之处,将其融为个体体验,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如《广玉兰》一课在描写刚刚绽放的广玉兰花时,通过“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的侧面表现,而写“盛开着的广玉兰花”。又以比拟的手法,说它“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这样的多种手法呈现,在带给我们多姿多彩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一股深情礼赞的情感之波也扑面而来。带着学生去体会“迫不及待”和“钻”的拟人效果以及侧面烘托的作用,再去品味比喻的形象生动,然后以填空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思维的跳板:“满树的桃花一串串,一条条,瞧那含苞欲放的,已经盛开了的,有些已经凋谢了。”学生有了课文语言的跳板,思维火花尽情迸放,当然学得兴味盎然。

从着眼语言结构方式走向关注语言蕴含的情感,在进行句式仿写的同时,有意识地启发他们带着情感去抒写。在这样的“读”和“写”的有机融合中浸润,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情感倾吐能力必能提高,写出来的东西也会有一定的情感温度,使起初习作时苍白的语言在这样不断的语言滋润中逐渐得以丰满。

三、借助回味无穷的课文留白展开读写迁移

课文时有“言虽尽而意无穷”之处,借助这些情感喷发的源点,引导学生补写、续写、表达感受,能水到渠成,畅通读写迁移之道,实现丰富课文内涵、发挥学生想象、练习写作能力的三重功效。同时,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帮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在与文本对话、教师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思维,习得将真情流露寄于语言文字的本领,享受自主创作的愉悦,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可以说,补白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如《负荆请罪》一课详细描述了蔺相如府上的对话,表现了蔺相如处理矛盾的前思后想,前因后果,对廉颇一方却是只字不提。应该说,廉颇那边更热闹才对。你看他暴跳如雷、不断找碴,最后又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赤膊背带刺荆条请罪,如此丰富的情节,如果让学生仿着课文,展开想象,也来写一出廉颇府上的剧本,那该是多么畅快淋漓!再如《爱之链》,课文在乔依妻子轻柔的呢喃细语中戛然而止,那链子首尾相接、“付出总有回报”“爱有传递性”的道理阐述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此时,让学生接着展开想象,铺写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情感之门一定会轰然打开。还有那些概括叙述的,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关于肖邦夜以继日不停作曲的场面,《二泉映月》里阿炳的坎坷遭遇,《詹天佑》里詹天佑冒着生命危险勘测的过程,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写一写,在放飞思维中练习写作,其语感的敏锐度、观察力、写作力都会不断得到锤炼和提升。对于一些富含哲理的课文《如最大的麦穗》《明天我们毕业》等,则需引导学生去写写读后感,抒发阅读感慨……

习作是思维的练兵场。当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其源源不断的思绪就会借着笔尖恣意流淌,情真而意切,言之有物,述之有情。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适时对课文留白处进行想象填充和自由抒写,学生有了“在场”的意识,处于“在场”的状态,这样的练笔,既巩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了情感的交流,又引发他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美好境界。

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语文学习必须在语文实践中去提高。将写作教学分解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去,从关注课文语言的表达形式,从结构、情感、留白处去生发随文练笔的契机,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写,于读中学写,借读抒写,这样日积月累,在读与写的美丽相约中,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