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教材“小练笔”编排价值与教学策略

 宝妞 2022-04-05

                   殷宗祥  主讲

统编教材纠偏五个方面的教学痼疾

重“学得”轻“习得”、重“语识”轻“语用”、重“课内”轻“课外”、重“训练”轻“体悟”、重“给予”轻“参与”。

一、统编教材习作编排

随文小练笔、普通单元习作和独立习作策略单元,建构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全覆盖,写实、联想相映成趣,文学性写作、实用性写作相得益彰,保证了习作训练体现的均衡和完备。

统编教材习作方面最大的特点:对于学生学习写作——高质量引领和高频率输出。

统编教材的使用,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教材对“读写相融”的重视,对读写各占“半壁江山”的定位,将促使我们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实践从一潭死水走向涟漪四起。

统编教材习作板块三条线(指向习作能力):

单元习作(大作文)  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八次。

习作单元(习作策略) 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一个单元。

小练笔(微型写作)  从低年级开始,多种形式。

单元习作:年段重点与功能划分,每册八个单元习作(大作文),题材各不相同,培养的习作能力不同,分别适合不同的教学模式。三年级写作兴趣、欲望,四年级写作方法,五年级说明事物和描写人物,写清楚、写具体,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写出自己的感情。

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设置了一个独立习作单元,突出习作兴趣、策略、方法等全方位培养,以此改变多年来“重阅读轻写作”的状况,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各项内容环环相扣。

习作单元的编排思路

精读课文  学习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  归纳梳理,提炼方法

初试身手  初步尝试运用

习作例文  进一步感悟、积累表达经验

习作      形成习作单元成果

小练笔:

单元习作每学期八次,撑起了习作学习的骨架。但是,提高习作水平需要多练。每学期八次的量还不够,学生“吃不饱”,达不到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

为此,教材设计了“小练笔”。

统编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独具创新价值的设计,“小练笔”是其中之一。

小练笔写的字数相对少,不求完整篇章架构、片段式的习作练习。小练笔这样这样新颖、独特的练习形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清新之风。

小练笔属于习题的一种,不能算是作文,但又不同于造句那么短,而是根据要求写一片段,或者是段落。3——6年级一共安排73次小练笔。有的安排在课后,有的安排在“词句段运用”,有的安排在“初试身手”。3上9次,3下10次,4上8次,4下13次,5上10次,5下7次,6上10次,6下6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练笔体现了这一教学目标。

小练笔的编排

编排在课后的小练笔,3——6年级一共30次,其中有8次“选做”。

三年级《荷花》课后小练笔:第二自然写出了荷花的不同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年级《走月亮》课后小练笔: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四年级《巨人的花园》课后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五年级《落花生》课后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

五年级《手指》课后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六年级《穷人》课后小练笔:“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六年级《腊八粥》课后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欢的食物。

安排在“词句段运用”里面的小练笔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练笔“练”什么?

内容上的结合和优化。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完课文,知道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课后让学生写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这是写作在内容上的结合。

强化表达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体会准确,学习应用。

学习使用修辞(排比、夸张)

学习文章结构(开头、结尾)

学习拟题目。

非连续文本文体呈现。

二、小练笔的编排价值

小练笔是一种新的习作训练形式,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有必要弄清楚其特点和编排价值。

依傍课文选点练写的课后“小练笔”,为学生寻求一把打开言语表达的金钥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小练笔的编排紧贴课文、形式丰富、梯度合理。教材在“小练笔”的设计上体现了匠心独运的智慧。

微型化写作

小练笔不同于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用时不多、交流反馈及时,实质上是一种微型化习作训练形式。

邓彤,教育学博士,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曾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任职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他的《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微型化写作教学范式聚焦学生的写作困难,选择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提供微型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学生特定的写作学习要求,提升写作水平。

“小练笔”,伴随着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实施的习作训练,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跟着教材学写作

小练笔的意义

读——写  实现课文学习向写作过渡  凝结读与写的粘合度

写——读  习作是对阅读的特殊理解  习作促进阅读的写作

小——整  整篇习作技能的拆分训练  降低写大作文的难度(如“词句段运用”中的各项训练)

小练笔的安排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

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

五年级《手指》:小练笔安排的是写人的五官中的一种,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仿照课文表达写出它的样子、特点,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容易实现学习迁移。

小练笔的优势:短平快 及时性 机动性 小步子 高密度 常反复

小练笔的特征:选点小 时间少 篇幅短  —— 一课一得

随文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以教材为依托,另辟蹊径的采用边阅读边写作、先阅读后写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解构、思辨与模仿、创新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真实感悟、个性体验来进行创意练习,让学生真正做到“真感受、真表达”,更具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具有落地生根的作用。

统编教材对小练笔的重视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读中学写”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

三、小练笔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小练笔”的出现,老师们有这样的困惑:小练笔要不要教?小练笔怎么教?小练笔和单元习作之间有什么关系?

弄懂这些,有助于老师们带着学生练笔,主动练习,练出成效。

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亮丽有深度,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读写结合”的教学真正落地。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小练笔”要取得实效,研读教材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

余映潮说:“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半壁江山。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管我们一辈子的语文教学。”

认真研究教材体系、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新变化,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控。

以前一般认为,中年级教段,高年级教篇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微观的层面。小学阶段更多指向语文的准确。写出通顺的清晰的句子、段落。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会关注一些语言的现象、形式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情境帮助练笔。

小练笔仿什么?

1. 仿句式 仿写段中的典型句式,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有价值的精彩片段。

2. 仿段落 用典型的结构段落进行创造性仿写,有利于学生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

3. 仿篇目 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全篇的合理构架,素瓷的合理选择,语言的恰当运用。 

先入格,再出格。

小练笔形式:概写、缩写、概写、扩写、仿写、评写、缩写、抄写……

小练笔,无论是哪一种“写”,都要“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其最终的目标,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欣赏、分析、学用……也是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练学生之技。

小练笔时机:课前写,读中写,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读后写,自由写,复习写……

小练笔,无论什么时候“写”,都要根据解读文本的规律和阅读活动的实际“适时适势”地安排。随着阅读的节奏和进程如影随形地跟进。

树立“语用观”

语用观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体现出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模仿、迁移,学法、用法,吸纳、表达。小练笔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特质鲜明。

依托教材

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提炼出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内容。要遵循“基于教科书、因文而异、突出重点”的原则。基于教科书,避免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

反馈与评价

要有适当的展示、交流、分享;

建议以学生之间的评价为主;

老师不一定详细的修改和评价,但不能放手不管。

关于“选做”

3——6年级的30次小练笔,其中有8次是“选做”。为什么要“选做”?

其一,适用范围有限,不能达到百分百覆盖;

其二,必要性不强,不是“非做不可”;

其三,具有可替代性,不做“这一项”也有“其他项”。

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小练笔(选做),要求学生记录排练、表演时的经历。这一类的经历未必都有,不好强制要求。

“选做”的意思不是“可做可不做”,不应该放任自流,而应更加注重对“做得如何”的关注,让更多同学参与到“已做”的行列中来,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或者,改变小练笔的内容。

小练笔:多写多练

教材的编排,知识提供例子,是高质量的“引领”;

用好教材的例子,感悟体验,学到“方法”;

多写多练,迁移运用,高频率的“输出”;

教材“小练笔”,是保底训练,还要“随文练笔”。

依托教材选好练写点

精彩语段:《鸟的天堂》《火烧云》

拓展想象:《巨人的花园》《花的学校》

体会感悟:《匆匆》《田忌赛马》

文本留白:《军神》《慈母情深》

形式借鉴:《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