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课要兼有“人文性”和“创新性”

 指月ruv2j3661j 2017-11-14


  尚未走出省美术优秀课例观摩研讨会的余热,2017年5月2日开始,定陶区教研室进行了各科优质课评选活动,5月4日,7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学青年美术教师分别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美术课堂 。

本次美术优质课参评课题小学的是从3、4年级美术课本中选定,虽然时间紧迫,但是老师们依然呈现出了《瓜果飘香》、《面具》、《有趣的眼镜》、《献给母亲的礼物》、《游乐场》、《荷花美》等6个不同的课题。

5号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暂告一段落,晚上从省美术交流群里发现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文笔清新,页面优美,于是也偿试着对所参与评选的综合组课程做了一篇初页,名为《五月,初夏的味道》,文中重点评述了几位美术、音乐教师的课堂精彩一瞥,借此给青年教师一些肯定和鼓励。部分教师求知若渴,优质课比赛结束后主动和教研员一起探讨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很受感动! 经过一番斟酌,现就美术优质课评选中所发现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下小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点:

1、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操作熟练。

2、注意了课题及教学重点板书。

3、注意围绕课题进行有效的情景设置。例如:《瓜果飘香》一课,教师设置了一个“猜、摸、闻、品”百宝袋里的宝贝的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也便由此展开,围绕主题循序渐入;《献给母亲的礼物》开篇视频唯美感人的沙画表演艺术,既诠释了美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又很自然的融入了一股母爱的暖流,为整节课设了一个情境交融的导火线。

这次优质课大赛的优点很明显,但是问题也不少,存在的问题归结如下:

1、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重视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依然将知识与能力目标放在首位。这反映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依然不自觉地以学术理性主义和认知过程作为课程价值取向。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对教材分析大多从知识技能出发,甚至还有出现知识性模糊问题,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有趣的眼镜》一课,从各种素材的准备和设计上可以看出教师的美术专业水平很不错,但对于制作眼镜时如何测量两眼的合适距离,教师简单一句“双手并拢的宽度”就是眼镜的宽度,到底是四指并拢的宽度还是五指并拢的宽度呢?这就属于知识性模糊。在让学生讨论制作什么样子的眼镜这一环节,学生一下子兴奋了,并且直接动手开始了自己的眼镜创作,班里一下子呈现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应该体现出来,要有效组织课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转变师生地位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取代老师。还有一节《瓜果飘香》中,教师教态和个人素质都很好,这节课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应是色彩知识的复习和色彩的应用,但老师却将色彩知识的几乎是从头来讲,作业布置时也只是用彩纸做底,用黑色记号笔作画,色彩的运用似乎体现不够,重点有所偏离。这些美术课堂设计都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忽视隐性目标,偏离了美术课自身所特有的“美育”育人理念。

2、教师设置的是自己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部分教师的课本身设计的很有特色,能以文化情景作依托,注意到了人文意识的融入,可惜的是设计的学习目标和课堂重难点偏离,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一致。如:在贺卡制作的学习中,教师重点引导学习的是不同形式贺卡的认识以及贺卡的重要组元素,但作业布置时却又突然无限制放大要求,学生或写毛笔字,或做贺卡等,而且毛笔执笔姿势都不对,字也是毫无章法。教学目标和课堂重难点偏离,最终学生从这节课中收获的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们仔细斟酌。

3、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讲课平铺直述教材表面内容,不能挖掘出不同课型的美术课的真正内涵,这样的课堂必然会出现重、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浮浅,且教学环节缺少环环相扣和循序渐进之美感。如:《游乐场》一课中对游乐场的认识和探讨过程中,只停留在最初的表象认识上,让学生说去过哪里,喜欢什么等,而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发现这些娱乐设施的造型、色彩、功能、布局等特点,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美术课标所划分的“造型·表现”领域的特点没抓住,学生在创作时也就茫然下手,甚至不知所措。

4、部分教师不会写教学简案,教案内容空洞,环节凌乱,重难点不突出。教案的编写体现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更是检验教师知识储备以及备课是否全面的最有利证明。如果一名教师基本的教案编写环节都不清楚,课堂设计又怎么会层次分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呢?要想讲好课,首先就要学会写教案,而且要写好教案。真切希望老师们以后认真探究一下美术教案的编写方法,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涉及范围极广的学科,因此上好一节美术课不容易,而把美术课上成具有真正“学习”意义的课更不容易。个人认为,从教师自身的课前学习,到课中引导学生落实学习,再放手学生让其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

针对区美术优质课中发现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美术课要有“人文性”。

1、美术需要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才能被正确的认识,缺少文化内涵,缺乏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忽略情感的渗透和美术文化的滋润,美术课堂会显得苍白无味,因此,美术课堂要具有“人文性”,并且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学科的“多元化”特点决定了现代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单一技法传授层面上,不能只注重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而忽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上,而忽视了其“多元化一”的学科特点。美术学习要从普通的“美术课”提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学要提升课堂的“人文性”

2、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美术课程标准》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美术学习领域,但每个学习领域是相对的,既各有侧重点,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具体解读请参考《标准》) 。我们作为教师自己应当首先对不同课型的知识、技能内容弄懂、吃透,才能轻松面对学生的更高求知领域,并且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重、难点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瓜果飘香》这节课中老师的课堂设计就很值得借鉴,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题性质设计活泼有效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很自然的突破在教学过程环节的过渡之中,这说明老师的课前备课较充分,而要做到在美术课上对知识、技能、文化内涵等的融汇贯通,美术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美术教学。

3、教师设定的目标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对学情正确把握的前提下设置“教学目标”,设置的目标对于学生现在或是未来的学习以及职业发展要具有潜在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先把课“备厚”,然后再经过提炼,设置适宜学生长期发展的教学目标,选择学生易操作、能掌握的内容,这个过程暂叫它“备薄”吧。以上都是指美术课要具备的“人文性”。

二、美术课要有“创新性”。

1、美术又被称作“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这就要求美术课一定要有“创新性”,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建议大家认真学习一下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如果我们的美术课能融合这六大解放思想,给学生更多可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必然会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性”。

2、教学要想有创新,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吃透《美术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然后将所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加以提炼,创设活泼有效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宜不同学段学生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独特的思维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老师的课堂创新性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用“游戏”的方式引导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或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环节,作为情感导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自然而然便融入进课堂学习……总之创新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极具亲和力的笑容,或活泼,或优美,或激昂的抑扬顿挫的课堂语言,这节课便已经成功了一半。放开了对学生手脚和思维的束缚,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必然收获更多,同时也会更加喜欢美术课。

综上所述,美术课要具有“人文性”和“创新性”,这是本人对这次区美术优质课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只是对课而论事,同时也是为了帮助老师们更明确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对以后的美术教学找到有效的途径,限于个人水平有限某些观点可能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