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红:呼兰河,我血管中跳动着的那滴血液

 冬天惠铃 2017-11-14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没好好得挽留住,十月就慌慌张张的离开了。一转身,我的十一月就一头钻进了我的怀抱里。它将我抱的那么的用力,那么的紧实;没有一丝空隙,无法喘息。让我从内心深处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我的十一月,北方的孤雪还未开始飘落,然而这并不代表外面的世界里没有一丝寒冷的气息。我的生活太过枯燥了,因而每一个适合空想的日子,我都不会辜负。我常常猜想,我的乌鲁木齐,和我一样应该也是个情绪化的女孩子。当她开心的时候,阳光普照大地,晴朗而又明亮。而每每到了她情绪低落的时刻,阴冷便会毫不留情得吞噬人间所有的温暖,萧瑟而又冷清。

        我的十一月,最开头的那段日子献给了萧红,那个我一直都十分渴望遇见的萧红。

      《呼兰河传》这一本小说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忘记那段岁月是高几了。只晓得学过一篇萧红写过的文章,名字叫做《小团圆媳妇之死》。后来就是在大一上公共课大学语文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过讲述萧红简短一生的电影《黄金时代》。

        如今两年时光转眼匆匆而过,我真正静下心来去研读萧红的作品,就是从《呼兰河传》开始的。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的呼兰河,也就是今哈尔滨市呼兰河区。原名张迺莹。萧红自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与萧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次年到上海,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之下发表长篇小说《生死场》。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与此同时,萧红与张爱玲、石评梅以及吕碧城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然而上帝从未疼惜过才华横溢的萧红,在这四大才女之中,萧红的命运最为悲苦。

      《呼兰河传》是萧红难以忘怀的童年生活的一本回忆录。在她苦短的一生当中,呼兰河这座小城,带着她尝识了世间真正的沧桑与人情世故。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在书的前几页,萧红就这样如此简单的向读者道出了她那残存记忆中从未消失过的故乡。

      《呼兰河传》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其中每一个章节都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出发为读者分享了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与众不同之处。在第一个章节里,作者谈到了这座小城里坐落着的几条热闹的小街,每一条小街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例如最有名的十字街,它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各类大店小店都集聚于此。再来就是东二道街和西二道街,更有着它自身的特色,这两条街上的人和其所在的街道一样,也是同样的独特,好像他们彼此天生就命中注定能够非常和谐的融为一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书的第二章不同于第一章。在第二章节里,作者向读者描述了这座小城里人们平凡而又卑琐的实际生活。即便每日平淡的活着,但是小城中的人们却从未忘记过精神上的消遣。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之中,每逢佳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盛举,例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总之应有尽有,个个都是那么的精彩绝伦。

        本书的第三章,萧红开始摆脱小城人民热闹非凡的生活,回归到了自己家的花园里。对于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小稚童来说,这座大花园简直就是独一无二的人间天堂,那里没有悲苦痛恶,只有永恒不变的喜甜乐善。因为这座秘密花园的经营者,就是萧红一生中最珍爱的祖父。祖父是萧红苦难的一生中,带给她最多欢乐的人。萧红对“家”这个概念的认知,就是来源于她的祖父。这也使得萧红在后来的人生当中,当祖父逝世之时,她便再也不想留在家中,毅然决然离家外出读书。祖父的这座大花园,不仅成为了萧红童年时期了解世间万物的百科全书,同样,也成为了萧红一生中最珍贵也最难忘的独家记忆。在这里,在祖父这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男人身上,萧红渐渐的懂得了“仁爱”这个字眼背后暗藏着的深刻含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第四章节里作者依旧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谈起了自家院里住着的各个租客。萧红家的院子很大,房子很多,因而被她的祖父租出去给了很多在外糊口的小贩。在这些租客中,有养猪的、开粉房的、拉磨的、以及赶车的。这些租客,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旧时代贫苦人民面对残酷现实的坚强毅力,以及对于世故世界的默默适应,或多或少都给作者留下一些难以忘怀的回忆。

        接下来,就是我最想要谈一谈的一个章节,也就是本书的第五章。在这里,讲述的故事就是之前我谈到的高中节选课文《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完整篇章。这一章节重点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萧红家院子里赶车的那一位租客家中。小团圆是赶车那个人的儿子。在小团圆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为他定好了娃娃亲,女主人是呼兰河外某个人家的女儿。在小女孩长到12岁的时候,小团圆的父母亲就花了很多钱将小团圆的小媳妇儿买过来了。从此娃娃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童养媳。小团圆的母亲想来想去都觉得应该从小就培养女孩子做媳妇儿的能力,若能让她从小就学会持家,将来定能更好的善待自己和丈夫。于是,从小团圆的媳妇儿被接过来的那一刻起,小团圆的母亲也开始着手于日复一日培养自家小媳妇儿的“工作”当中。但何人又会料到,这嘴里说着培养,身体却并不是那么老实。小团圆极度心狠手辣的母亲硬是让可怜的12岁小女孩儿完完全全的沦落为了自己发泄怒气的工具。在日常生活当中,虐待起她来更是不择手段。每天的打骂是家常便饭,与此同时,为了让小女孩儿完全向自己屈服,她便毫不犹豫的狠下心来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却未料到,这一烙,从此小女孩就半疯了,夜里常常做噩梦,梦见自己被婆婆打。为了小媳妇儿,这位“善良”的婆婆再一次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治病。然而整个治病的过程,却从未用过任何一种科学的方法,全部都是道听途说,听信于左邻右舍歪门邪道里的一些秘方。别的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讲述了。我就来说一说导致12岁小女孩儿死亡的这一迷信事件。对于小女孩儿半疯这一件事,家里所有人都坚信女孩是被鬼上身了,所以一定要驱鬼不可。而这驱鬼的方法,那就相当大开眼界了,何以见得,就是要当众给小团圆媳妇洗澡。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给小女孩儿驱鬼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呼兰河城。在准备驱鬼的那一天,人山人海,众人齐聚小团圆家的院子里,那场面,唱戏都无法比拼。于是当天黄昏,小团圆家里开始打鼓,备齐大缸、滚烫的开水、被抓来的大公鸡,全面开始所谓的驱鬼仪式。待全部工作准备完毕,大神命令小女孩儿当众脱衣。不管她愿不愿意,几个前来帮忙的人一齐上来将她的衣裳全部撕掉,很快就把她抬进入满是滚烫热水的大缸里。一开始,可怜的小女孩还会挣扎几下,再到后来,便再也无法动弹,倒在大缸里了。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待小女孩被拖出来再一次清醒过来之时,法术高强的大神为了让场面更加热闹,竟让一个手无寸铁无力抗争的小女孩儿当众被烫了三次!自那以后,小女孩儿再也没能经受住后来的一些折磨,最终她带着无声的眼泪死在了家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到这里,这一本书也很快就要读到最后,只剩下六七两个章节的内容了。在这两个章节中,作者向读者展现的是两个小人物的可悲命运。首先来简单的谈一谈第六章里的人物:有二伯。有二伯是萧红家里的长工,因此萧红对他格外的记忆犹新。有二伯在萧红眼中是个极其古怪的人。例如如果有东西,你不给他吃,他就会骂你。但是你若给他送过去了,他就马上变脸,强称自己不吃。再例如有二伯特别喜欢和天空中飞翔着的鸟儿说话,也很喜欢和家里的大黄狗聊天。但是他一旦和人待在一起,他就一句话也没有了。有二伯不仅做人做事很奇异,说话也同样如此。有二伯说话的时候,常常把“这个”说成“介个”。有二伯的名字也很与众不同,因而常常惹来许多的笑话。每当别人在有二伯的背后偷偷笑话他时,他总能找到机会去还击,然而当萧红的祖父叫他的乳名时,他却从来都不会生气。有二伯的行李零零碎碎的,没个完整的,但是即便如此,有二伯却非常爱护他的这一套行李。平日里有事没事,他总能腾出手来缝一缝。因为是长工,有二伯也没有个固定的住处。平常就是在其他小贩租的房子里住住,明天这一个,后天就是另外一个……关于有二伯的回忆,他的奇特之处,萧红描写的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就不过多的叙述了,就留给感兴趣的你,自己去书中领略吧。

        那么本书最后一个出场的人物就是第七章的主人公:冯歪嘴子。冯歪嘴子是萧红家院子里养猪人家厢房里的租客。在开头,萧红这样描写他到:“冯歪嘴子打着梆子,半夜半夜地打,一夜一夜地打,冬天还稍微好一点,夏天就更打得厉害”。磨房的窗子临着萧红家的后园,因为后园四周种着的爬行植物全部都在窗子上开花了,所以结果都结到房顶上去了。成群结队长在一起的黄瓜很快就将磨房遮的不见天日,因而,园里园外就被分成了两个世界。萧红和祖父在园里,冯歪嘴子在园外。园里的人无论是萧红的祖父还是家里的老厨子,经常讲话讲到一半就离开了,留下冯歪嘴子独自一个人在园外自言自语。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就这个人人都瞧不起的冯歪嘴子竟找上媳妇儿,还有了一个儿子。很快,左邻右舍都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由来,他们知道了冯歪嘴子的媳妇儿就是同院王氏的女儿。这女人在还没嫁给冯歪嘴子的时候人人都称口夸赞她,说她眼睛水灵灵的,又大又好看。不仅如此,还下定论说她将来定是个兴家立业的好手。没想到,这刚过门做了冯歪嘴子的媳妇儿,没有人不骂她。那叫一个热闹,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就连平常不爱讲话的有二伯也加入到了议论冯歪嘴子媳妇儿的队伍中来了。有二伯说:“好好的一个姑娘,看上了一个磨房的磨官,介个年头是啥年头!”冯歪嘴子结了婚,可是老婆孩子却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情急之下,他便来找萧红的祖父,请求他为自己的老婆孩子腾个地方住一住。经过一番思索,萧红的祖父决定将家里的一间草房腾出来给冯歪嘴子住。这冯歪嘴子一成家,周围方圆几里没有一个人是不想看戏的,每天都会有那么几个人到冯歪嘴子的住处去打探打探新的情况,然后回来再做详细的汇报。比如要是看见冯歪嘴子炕上有一段绳子,于是立马开始传说冯歪嘴子要上吊了之类的话。再比如要是看到冯歪嘴子从街上买回来一把新的家用菜刀,也同样大放冯歪嘴子要自刎的空气。然而即便外人如何瞎编乱造,议论纷纷,冯歪嘴子却从来都没有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放在心上,他仍旧一如既往的好好活着,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和老婆孩子生活着。就这样很平静的过了两三年,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冯歪嘴子好不容易讨来的媳妇儿刚刚生产完就死去了。冯歪嘴子老婆的死,又引起一阵轩然大波,喜欢看戏的人又开始络绎不绝的前来,他们想要知道冯歪嘴子这下一个大概四五岁、一个刚刚来世的两个儿子要怎么养活。一个大男人养活两个儿子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开开眼了。左邻右舍间传的沸沸扬扬的话语并没有让冯歪嘴子感到绝望,他仍旧活的好好的,老婆虽然没有了,但是两个儿子又让他重新镇定下来了。于是他照常活在世上,照常负着他的那份责任。

        讲到这里,本书所有的故事我都已复述完毕,而我手里一直都在翻看的《呼兰河传》,也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在尾声部分,萧红这样写到:“呼兰河这座小城,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而此时,我放下书,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书中讲述的故事,正在一点一点的牵动着我单调的心灵。它们犹如潮水一般,浸润了我无限干裂的心田。萧红的童年,大概也就是1915——1925年的岁月。回想这一段悲苦历史,就是旧中国动荡不安的年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无情的窃取,紧接着新文化运动爆发,最后中国共产党成立…萧红就是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故乡里的人与物,如同旧中国的局势,也是那么的命运多舛。旧中国半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让国民灵魂也同样的愚昧无知。发生在呼兰河这座小城中的所有故事,都无一不体现出人们极度封建迷信的思想,小团圆媳妇儿之死,就是血淋淋的铁证。

        从前,我看有关萧红的电影纪录片,我看见的是一个倔强的、任性的、抗争的但又不失温柔的萧红。如今在这本书里,我看见的又是另外一个萧红,那是一个思乡的、机灵的、坚强的而又无限纯真的小女孩。或许,这一刻,在大花园里,她坐在自己最亲爱的祖父腿上,正在听他讲述那远古的传说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