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6例

 张东玉诊所 2017-11-14
       【摘要】 
       目的观察夏季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就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56例,首先用梅花针打通双侧的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然后取白芥子、细辛各20 g,元胡、甘遂各12 g,研末分3次用;再取生姜适量,捣烂、取汁,调和药末;最后将调和好的药末分摊于油纸上,分贴于双侧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外用胶布固定,4~6 h后取下。每年夏季治疗,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0 d。根据病情需要治疗1~3个疗程。于治疗后的冬季观察其疗效。结果第1疗程后,有3例痊愈、46例好转、7例无效,有效率为87.5%;第2疗程后,有18例痊愈,36例好转,2例无效,有效率为96.4%;第3疗程后,有45例痊愈,11例有效,有效率为100%。与未治疗前相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夏季用中药白芥子、细辛、元胡、甘遂等组方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有效的。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中药 穴位 贴敷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力。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有吸烟、病毒和细菌感染、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等的慢性刺激)、气候、过敏因素等。内因包括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寒冷常为慢支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支发病和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季寒冷季节。
       咳、痰、喘为慢支的主要症状,临床分为两型和三期: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除咳、痰外尚有喘息,并伴有哮鸣音;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临床缓解期指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本文介绍夏季中药敷贴治疗慢生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3-01~2005-05期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6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0±13.5)岁。所有患者都发病两年以上,并且已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临床医生发给患者治疗简介并介绍治疗方法,取得患者同意后,留取患者的详细地址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它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1.2  治疗方法首先选准穴位: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盲俞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均为双侧穴位。用梅花针打通这些穴位。然后取白芥子、细辛各20 g,元胡、甘遂各12 g,研末分3次用;再取生姜适量,捣烂、取汁,调和药末;最后将调和好的药末分摊于油纸上,分贴于双侧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外用胶布固定,4~6  h后取下。治疗时间:2003年~2005年夏季。每年盛夏季节,治疗3次,间隔10 d/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与治疗前1年比较,冬季不发病为痊愈;发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发病时间缩短为好转;病情无减轻或加重为无效。
       1.4  评价方法统计学资料、等级资料用Ridit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  疗效统计结果(略)
        疗效经Ridit分析,P>0.05
       2.2  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经过3疗程治疗后,无一例复发,复发率为0。
       2.3  不良反应除3例患者因贴敷时间过长(超过10 h),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局部处理后,无碍)外,其余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4  典型病例男,52岁,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有10年病史。每年冬季均有发病且较重,春季及秋季发病较轻,每年发病时间超过3个月。2003年夏季接受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第1天治疗,首先将背部皮肤擦净,干燥,由专科医生取梅花针小锤,打通双侧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方法:用梅花针小锤规律地敲打穴位,直至穴位变红为止)。然后将调好的药末摊于约3 ㎝×3 ㎝大小的油纸上,贴敷到上述已打通的穴位上,嘱其4~6 h后取下。由于某种原因,取下的时间超过6 h,造成敷药的穴位皮肤形成水疱,来医院消毒处理后无大碍。10 d后第2次治疗,再间隔10 d第3次治疗。
       该患者2003年冬季不曾发病,2004年及2005年夏季继续治疗,至今不曾发病,慢性支气管炎治愈。
       3  讨论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是主干,犹如途径;脉络是分支,譬如网络。它们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把机体的各个脏腑肢节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平衡。
       俞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刺激这些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络、传输、调节作用,能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古代医家并不是把俞穴看成孤立于体表的部位,而是把它看成与脏腑密切相关、和经络不可分割的特定部分。俞穴不仅能够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疾病,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距部位的脏腑组织的疾患,对不同状态的机体能产生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同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背俞”主治各有关内脏以及与腑脏功能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肺俞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肺炎、胸膜炎、背部软组织劳损;膏盲俞主治肺结核、咳嗽、哮喘、贫血、盗汗、全身虚弱;心俞主治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心脏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癔病;膈俞主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胃病、急性胆道感染、呃逆、食道痉挛、呕吐、咳嗽、哮喘、肺结核、脊背痛、膈肌瘫痪。用梅花针打通这些穴位,起到对肺部疾患的治疗作用,同时增加局部药物的吸收。
       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经,能够温肺祛痰,止寒痰阻滞,胸满胁痛,咳嗽气喘;能理气散结,通络止痛、止痰湿阻滞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阴疽流注;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可以散寒解表,治阴虚外感风寒,祛风止痛,治头身痛、牙痛;可温肺化痰,治肺寒咳嗽、痰多;元胡,性味辛、苦、温,归肝、脾、心经,可以活血行气止痛,治气血阻滞的各种疼痛,脘腹胁痛;甘遂,性味苦、寒,归肺、肾、大肠经,能够泻水逐饮,治胸水、腹水、身面浮肿、痰饮积聚、咳逆喘满,可消肿散结,治湿热肿毒、疮疖,热结便秘。 
       运用中医博大深奥的科学理论,中药与穴位治疗相结合,在不发病的夏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使患者在无痛苦、无不适反应的情况下得到了治疗,且标本兼治,与既往每年发病时的痛苦、昂贵的医疗费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相比,其优点是显然的,值得临床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