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

 河南咳喘网 2013-05-15

.哮喘粉方:麻黄5,白芥子20,甘遂12,细辛8,玄明扮15,延胡15.其用去:取上药末分成三份,用鲜桑白皮汁适量,调匀,做成糊讲状,再分成若干等份,分别百劳、肺俞膏盲、涌泉穴(每次敷贴两穴,交换敷贴)。六小时左右去药,用纱布包扎好(外层加一塑料薄膜,以免易干而少效。

1..穴位选择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定喘,膻中。年老体弱者,加肾俞(双)。2药物配制白芥子30g,细辛30g,延胡索12g,甘遂12g。共研细末封存。用时以鲜姜汁调和至软膏状。23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取4×4cm正方型胶布,中央涂上2g左右药糊,贴敷于穴位上。4~6小时取下,贴敷后少数病人出现痒甚或灼痛,可提前取下。每年入伏后开始贴敷,每伏贴1次,共贴敷3次。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1年以上无反复者为痊愈。原长期服药不能减轻,重时不能平卧,治疗后基本可以不服药,能平卧,逐渐好转

.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

1.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初伏、中伏、本伏当天分别治疗一次,冬至当天一次,共治疗四次,2.取穴慢性支气管炎取百劳、肺俞、膏盲。定喘、心俞、隔俞、肾前;支气管哮喘取百劳、肺俞、定喘、膏有、肾;喘息性支气计炎取百劳、定喘、肺、心、肾、隔俞。3药物制备取白芥子、元朗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本,过120目筛,加麝香06克和匀(若需药物量大,可按以上比例加倍配制),用新鲜姜汁调成育状备用。4敷贴方法取绿豆大或包谷大药丸一粒,捏作饼状,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再取34cm2胶布固定。药饼保留424小时后去除。局部有热辣感和留下赤斑是正常反应,若出现水疱,随时就诊。

止咳散穴位敷贴治疗咳嗽30例桃仁、杏仁、栀子、白胡椒各7枚,糯米15粒,分别捣碎,混匀。治疗时先将双脚侵入热水中浸泡数分钟,擦干,轻揉后,将碾碎的药粉放在包药纸上,敷于涌泉穴,用胶布固定。一般晚上敷贴,次日早上拿掉(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每日1次。

止咳平喘膏

处方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19898(1):13

剂型

膏剂

药物组成

黄芪30g大黄30g麻黄20g葶苈子24g细辛6g丹参15g

主治

小儿咳喘。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上药并研细末。将药粉用鲜汁调成糊状,制成约0.5cm厚,1×2cm大小敷于穴位,取穴大杼,定喘,(),天突,膻中。每次取6-7个穴位,贴8小时取下,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摘要: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统计学处理显示:(1)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2)虚寒型咳喘三伏天敷贴的疗效优于痰热型咳喘。结论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1.2  辨证分型  (1)虚寒型:咳嗽或哮喘声低弱,痰色白而清稀,自汗,面色白、肢冷、舌淡苔少、脉弱者230例。(2)痰热型:咳喘声音洪亮,痰黄粘稠而量少难出、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80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  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按6331的比例研末拌匀备用。

    2.2  选穴  主穴:肺俞(双)、大椎风门(双)、天突膻中定喘(双)、厥阴俞(双)、心俞(双)、膈俞(双)(交替使用)。配穴:虚寒型配肾俞(双)、足三里();痰热型每次必用大椎、并配丰隆3岁以下小儿配涌泉(双)。

    2.3  操作  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胸背部,并要求皮肤清洁干爽(有皮肤病的部位不宜贴药),将上述药末用食醋调配成糊状,用压舌板挑取少许药物,准确地涂敷在所选的穴位上,直径约1.5cm、厚约0.3cm,再用裁剪成边长约3cm的正方形无菌手术薄膜,把药膏固定在皮肤上。28h取下敷贴的药物。以贴药的皮肤痒、潮红,甚至起细小水泡为度。儿童敷贴的时间不宜太长。每伏敷贴1次,每次选用68穴,上述穴位交替使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经过3个三伏天的穴位敷贴,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半年内未见复发者为痊愈。症状、体征,较以有改善,发作的次减少,症状减轻,每次咳喘的病程缩短,痰量减少且比较容易咳出为好转。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无改善者为无效。

4.  体会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常见病症,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属急性病症,调治失常可转为慢性;内伤咳嗽多为慢性病症,复感外邪也可急性发作。若迁延不愈,或年老体弱,肺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而哮喘则是以发作性喉中哮呜,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病因为宿痰内伏于肺,复感外邪,如风寒风热花粉、烟尘等;或因情态失调,过分劳累,食入海腥发物等触引内伏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壅塞气道,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哮喘。本文讨论的咳喘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上述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季节,尤以秋冬寒冷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多发。笔者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法是遵循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天人相应中医理论。农历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的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中药敷贴穴位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从而祛散伏痰,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及反复感冒等患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另外,肺俞是肺之精气输注之处,可调理肺脏机能,止咳平喘;风门祛邪宣肺平喘;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宣通肺气,泄热降逆平喘;膻中属任脉,为气之会穴心包经募穴、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能调理肺气,疏通经脉气血,宽胸理气化痰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穴;厥阴俞、心俞、膈俞均为膀胱经穴,循行于背部肺的部位,均能调整肺脏功能,治疗咳喘等肺疾[1]。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艾灸或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的穴位,能刺激人体位于胸段的交感神经节(椎旁节),可以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可以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黏膜的血管收缩,炎性渗出物减少,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状态,对气的阻力降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2],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它是中医学中独特的外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安全,老少皆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意:咳喘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时,应积极配合针灸及中西药物治疗,肺部感染发热,或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者不宜用该法治疗。)

六:止咳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久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潘嘉珍

治疗方法自制止咳散组成:1号方:熟附片40克,制南星60克,姜半夏60克,五味子50克,干姜40克,细辛50克,洋金花80克。2号方:香白芷50克,五味子50克,天竺黄50克。分别将1号、2号方中药研成细末,装罐密封。敷贴穴位:1号方贴于大椎穴;、2号方贴于身柱穴。具体方法:解开患儿衣领钮扣,取俯卧位或弯腰卧于家长膝上,以小匙分别取药末0.2克于上穴,外以消炎止痛膏敷贴固定,

止泻膏贴脐治婴儿慢性腹泻

苍白术()、车前子、云琴、诃子()、茵米()10,吴英、丁香、胡椒、山植f)6克。共研细宋,取适量用香油调如花生来大小,塞脐窝,用胶布贴敷固定。每日一换,一般二三次即愈。此为祖传验方,。止泻膏贴脐治婴儿慢性腹泻

穴位 :定喘,膏肓,肺腧  处方:白芥子,干遂,丁桂散 ,每伏天当天敷贴与上穴,连用三年,敷贴后有麻辣痛感后去药,敷贴处气泡,注意防止感染即可。适合小儿哮喘,成人也可用

复方柴黄膏穴位敷贴用于小儿退热

药物配制大黄粉100g、柴胡、地骨皮、蝉退、栀子各80g,研粉混匀。取蜂蜜用蒸馏水稀释成6070%蜂蜜液,取适量蜜液将上述药粉拌匀至稠膏状,蜜闭于容器内备用。3用药方法取药膏若干,用少许蛋清调成糊状,制成两个5分硬币大小圆饼,敷于双侧涌泉穴(足底正中),用大于药膏面积的胶布固定。46h后揭去,每日1次。用药膏前先用75%乙醇将用药部位擦干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