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励的正确姿势

 loiase 2017-11-15




本期解码人:

葛玉御  经济学博士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硕士生导师

让奖励事半功倍,1 1>2的激励方式你学会了吗?


奖励不如经历,金钱不如精神,我们的情怀到底值多少钱?


第一财经,《解码财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研部讲师葛玉御,为您解码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激励他人,敬请关注! 


姿势1

激励要对事不对人

      老王在过去一年的工作非常出色,年底公司要奖励老王。在奖励时,是应该说“老王在过去的一年表现非常出色,所以给予奖励”,还是“老王在过去的一年做了哪些出色的事情,所以给予奖励”呢?

现实中看到的往往是前者,而我们的建议应当是后者。前者激励是对人,后者激励是对事儿。如果是针对老王本人进行激励,那容易给老王一种信号“我很出色,获奖是应该的”,也许老王真的是很出色,但如果他因此觉得获得激励天经地义,在下一年工作并不出色而没有获得预期奖励的时候,他会有巨大的落差。

老王在获得奖励时,工作积极性往往会大幅提升,而失去奖励时,工作积极性会严重受挫。由于“损失厌恶”,老王在心理上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也就是说,因失去奖励而导致的消极怠工可能远大于获得奖励带来的积极性。

   而这样的老王不是个例,长此以往,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企业的激励应该是因为员工做对了事情,而不是员工是谁,激励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姿势2

激励中的参照与锚定






设想一种场景,你呢,因为工作出色,老板决定给你加薪,从年薪12万提高到14万。得到消息的你,自然很开心,对不对?你蹦蹦跳跳地跑回去,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跟隔壁的老王说,我工作出色,老板给加薪了!这时候,老王异常淡定地站起来说,我也加薪了,从11万涨到了15万。

这个时候你什么感觉?强忍住内心的悲痛,祝贺老王,一转身跑到老板跟前说,“公司正在上升期,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我愿意放弃这次加薪的机会,要不我们就都不加薪了吧!”

你觉得自己做不出来?不管你是否真的会这么做,我相信大多数人真的会这么想。其实很正常,这是我们之前节目中聊过的“参照依赖”,人们对于得失的判断取决于参照点的选取。从12万涨薪到14万,当然可喜可贺,但如果旁边之前不如你的老王从11万到了15万,你的参照点马上就变成了老王。本来是激励的事儿,在你眼里变成了“损失”,在这次激励中,你感受到了不公平。

但说实话,这未必是真的不公平,也许老王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比你出色的多,人家涨薪4万是应得的。但我们想要强调的是,激励这种事情,也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倒不是说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让一个人的贡献配得上他得到的激励。

       人们总会比较,相对于激励的绝对数值,他更在意的其实是激励的相对额。而员工对激励的感知又常常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常被用来当作“锚”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初始激励,这被视为一个企业内部纵向比较的参照点。初始激励的选择要非常谨慎,因为这决定了后续员工会如何参照。第二种是同行其他企业的激励,这被视为企业间横向比较的参照点。这也成为企业进行激励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但不管如何,差异化的激励,其核心在于匹配。要引导员工把参照点的选择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激励差异转移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的对比,对激励是否公平的感知不应来自于他和其他人的差距,而是他的贡献与激励是否相配。


姿势3

1 1>2





1 1>2,这肯定不是个数学问题,毕竟葛老师还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怎么理解呢?请大家思考一个场景,一次性捡100块钱,和分两次,每次捡50块钱,哪个让你更开心?应该是后者吧。捡到100块钱一般要比捡到50块钱更开心,但是并不能达到捡到50块钱开心程度的两倍。所以,虽然捡钱的总额是一样的,但是分两次捡,能让你多开心一次,总的开心程度超过单次捡到100块钱。

这就是所谓的“1 1>2”。

具体到激励来说,当老板决定奖励一位业绩出色的员工一部车加数量可观的奖金,他有两种选择,一起给和分开给。如果一起给,员工开着车把奖金拉回家,自然开心得不得了,但这种开心只能持续一段时间。而如果选择合适的间隔,分别奖励车和奖金,这位员工将会多开心一次,对老板激励的印象更加深刻。


姿势4

多个选择未必好

思考一个问题,假定你们团队工作非常出色,老板决定对你们进行激励,给了两种选择。第一,海南三亚双飞五日游,价值5000元;第二,高科技彩电一台,同样价值5000元。你会选什么?

当我说出第一个选择的时候,屏幕前的很多人可能是面带微笑的,可当我说完第二个选择的时候,很多人开始眉头紧锁。你发现,自己陷入了纠结。你想说,“我都要”,但是对不起,只能二选一。

要旅游?还是要电视?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那些选择了海南三亚旅游的人,尽情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蓝天、碧海、金沙滩”,而选择了电视的人呢,只能坐在家里,从这台高科技彩电里看人家的“蓝天、碧海、金沙滩”,选择电视的人突然意识到,电视虽好,但却是自己牺牲了海南三亚双飞五日游换来的!想到这里,电视显得没那么可爱了。而选择旅游的人呢,在享受了五天美好的日光之后回来,到同事家做客,看到了这台价值5000元的高科技彩电,陷入了沉思。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出去尽情愉悦的时光是牺牲了这样一台彩电换来的,而现在,打开自己的手机,除了300多个赞以外,啥都没了。

我们说,发福利,给激励,是希望员工能够感念公司和老板的好。而现在,因为发福利的时候多给了一个选择,发福利变成了发纠结。不管选择旅游还是选择电视,他们都认为这不是老板给的激励,而是自己做出牺牲换来的。

这就像宋小宝的小品《吃面》里所呈现的。他先点了一份炒面,嫌人家太干,于是换了一份汤面,吃完之后抹嘴就要走人。服务员拦住,说你吃面没给钱。他问了,给啥钱?服务员说,汤面钱!宋小宝说,汤面我用炒面换的,给什么钱!服务员说,那炒面也没给钱啊?宋小宝说,炒面我没吃,我给什么钱?饭店的老板听完之后,表示“没毛病”。

这顿霸王餐的关键就在于“汤面是用炒面换的”,他认为这是自己牺牲了“炒面”换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但事实上,在给予员工激励的时候,多个选择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今晚21:40

    葛玉御为您解码   

 《激励的正确姿势






现在在留言里告诉我们

有哪些关于财经的问题

您想与我们的嘉宾深入探讨呢?

别忘记分享

 晚安









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本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