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西医,本是一家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11-15


外面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照过来。坐在窗下,悠然地抱着有阳光味道的中医笔记,看似有心,实则无意。

 

以前写文章,总是喜欢把中、西医相比较,觉得老祖宗留下来的才是至尊宝典,把西医说得一无是处。但在翻到笔记某一页时,我却怔住了。

 

中医固然好,但西医也不是像我之前所认为的那样不好。就比如说,如果身体大出血,你能说去中医那慢慢调理吗?显然不能。当然,确实有些高明的中医也能解决,问题是这样的高人实在太少,反而到任何一家西医医院都能解决问题。

 

但是,既然中医、西医都各有利弊,也都能治病,那又为什么会有中、西医之分呢?又为什么会一味地争论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

 

如果放在两千多年前,这本不是个问题,因为那时的中、西医理念完全一样,西医认为绝大部分疾病都是自愈的,医生只是维护自愈力的;而中医认为病是自己好的,医生只是顺势利导,帮忙而已。所谓上医治未病,指的也就是养生,而养生的目的就是强化身体的自愈力。

 

但是两千年后的今天,中、西医分化得比较严重,其根本区别在于辨证两字,所谓辨证,就是大脑思维判断的一个方式。都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就拿肿瘤打个比方,如果认为肿块本身就是疾病,那切掉是正常的;如果认为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垃圾物质瘀堵最终形成肿块,那调理气血也没有问题;如果认为是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情绪、心态不稳定影响了气血,气血出现问题后致使肿块产生,近而通过养生、强生根治疾病也合情合理。所以,最终要解决的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当一个人学会辨证思想以后,他便不会再固执己见。通过不断学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最后使自己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但如果一直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思进取,思维就会一直停留在那个点,在固有的圈圈内不断地打转。

 

思维就像一个,只有把它击裂,它才能不断发散,把更多没有发展的开发出来,在裂缝中不断渗透,不断思考,那固有的思维就会在无形中提升,不断粉碎,不断更新。

 

也只有通过不断思辨创新的方式,才能把中医、西医再次合而为一,为全人类造福,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玉琨之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