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外骨骼机器人将步入商业化,偏瘫患者有望重新“走”起来

 长庆wcqjs 2017-11-15


对于脊髓损伤和脑卒中(中风)患者而言,站起来已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自己走路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然而,外骨骼机器人的诞生却给了他们希望。11月11日,深圳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首款面向偏瘫患者的外骨骼机器人BEAR H1。

对于脊髓损伤和脑卒中(中风)患者而言,站起来已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自己走路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然而,外骨骼机器人的诞生却给了他们希望。11月11日,深圳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首款面向偏瘫患者的外骨骼机器人BEAR H1。

20171113_02_exo02

据第三方咨询机构GrandView Research预测,未来5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外骨骼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机器人的平均增速。

目前,全球有不少研发生产外骨骼机器人的企业,其中医疗康复领域做得比较出色的有以色列的Rewalk、美国的EKSO都已经拿到了美国FDA的认证,日本的Cyberdyne也取得了CE认证,进入上市销售阶段。中国也有多家企业进入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并研发出了新产品,但目前尚未有一家企业获得CFDA认证,也因此并未真正有产品进入到商用。

而迈步机器人本次发布的外骨骼机器人BEAR H1为专业医用级,主要面向医疗机构,通过骨骼级的分析,医生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的步态与足底状况,且能够进一步挖掘激发患者残存的肌体功能,纠正患者的行走姿态,帮助软瘫患者(小儿脑瘫、中风偏瘫、脊髓截瘫)、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脑梗等)骨骼损伤患者等重新站立行走。迈步机器人CEO陈功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下一步他们的产品将会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预计经过半年到9个月的时间,该产品可能获得食药监部门的认证。

20171113_02_exo03

迈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功博士

据介绍,BEAR H1外骨骼机器人不同于现有的刚性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它的最大特点在于采用柔性驱动器作为输出,不仅提高了力控制时候的稳定性和精度,更极大提升了安全性,节省了能量消耗。

BEAR H1拥有带动力的6关节(双侧髋、膝、踝),和髋部旋转辅助关节,可实现自然步态,适合身高150~190cm之间,体重小于85Kg的患者使用,并且其外骨骼尺寸可调,步态监测评估系统,还可通过触摸屏实时展示。

通过传感器,机器人可实时检测人体的运动状态,并通过特定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人体意图。陈功表示,“想走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包括他想迈左腿还是右腿以及想走想停等等,这些信息都会用于控制机器人。”

据了解,在2012年,美国与脑卒中(中风)相关的开支就高达716亿美元,预测到2030年这个开支将会达到1840亿美元以上。在国内,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脑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中风病人已经超过了1000万,并且每年还会增长150万到200万。

市场那么大,为什么Rewalk、EKSO、Cyberdyne等先进的产品却未能普及呢?一方面这些产品的价格比较高,平均售价为60~100万元,另一方面,外骨骼并未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导致很多人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往往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使用。

据陈功介绍,迈步机器人的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甚至1/3,尽管这已经算得上是高性价比,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仍然是一大笔开销。我们除了期待企业能通过量产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寄望于未来它可以进入基础医保的支付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