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心脏支架以后到底能不能做磁共振? 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困扰着病人、放射科医生、心血管医生们。打开百度搜索关键词:心脏支架、磁共振,答案众说纷纭。所幸经过心血管医生不懈努力,大多数检索出来的结果都认为大多数心脏支架术后是可以做磁共振的,然而总留有一点余地:在一定条件下,有些支架似乎还是不能做磁共振,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从放射科的角度,心脏支架术后不能做磁共振主要考虑两个原因:金属支架会在磁场内移位;磁场作用下金属支架会产热,对血管造成损伤。 但事实上,冠脉支架在植入过程中,在十几个大气压的扩张下,支架牢牢地镶嵌在血管斑块内,把狭窄的血管支撑起来,充分释放的支架是不会发生移动的。同时,植入以后的支架会逐渐被新生的血管内皮覆盖,称之为内皮化,也就是支架和血管“融为一体”了。金属在磁场中产热确实存在,但是冠脉内血流是连续而且快速的,产生的热量不至于损伤心脏。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对于心脏内植入的器械做了专门的阐述: 1. 能否行磁共振检查,取决于置入物的金属材料,一般情况下,正规厂家的产品要求注明“磁共振安全”、“磁共振不确定”或“磁共振不安全”。 2. 非铁磁性的金属置入物,如不锈钢300系列、钛或钛合金,可以直接行磁共振 检查。弱磁性的置入物因磁性很弱,一般不会移动位置,如血管内支架和金属瓣膜等,但最好6周后再行磁共振检查。 3. 大多数冠状动脉支架或外周血管支架都是弱磁性或无磁性的,且紧密地支撑在血管内壁,很难移动,特别是6至8周后已有内膜生长,变得更加牢固。 4. 目前认为,3.0T或以下场强的磁共振机上进行检查是安全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支架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磁性到底怎么样,厂家的产品是否注明了安全性呢? 2016年,中国大陆共开展了66.65万例冠脉支架手术,其中70%是国产支架,国产支架中以乐普、吉威、微创等三家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的支架为绝大多数,在进口支架里,主要以波士顿科技、美敦力、雅培这三家国际大公司为大头。我们来看看这几家公司提供的支架说明书。 首先是波士顿科技提供的Promus Element支架,该支架由铂钴合金制造,在说明书中明确写道:在植入支架后即可行磁共振检查是安全的。 以下是美敦力公司提供的ENDEAVOR RESOLUTE支架,该支架是由钴镍合金(MP35N)制成。说明书中也很明确写道:支架在植入后即刻进行1.5或3.0T磁共振扫描不会出现移动。 接下来是雅培的XIENCE系列支架,是由钴铬合金制成,说明书中也提到即可植入支架后在3.0T以下的磁共振扫描下是安全的。这是在单个或重叠长度在68mm的支架的研究结果下所证实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病变长度都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进口的三个支架的说明书中都明确提到了,在植入支架后即可行磁共振都是安全的。所根据的研究条件都是在1.5T和3.0T的磁共振下,而且扫描时间不超过15分钟。事实上,目前世界上所有应用于临床工作的磁共振最高的场强不超过3.0T,绝大多数磁共振连续扫描时间都不会超过5-6分钟,因此,也就意味着这三个支架在植入之后即刻进行磁共振检查都是安全的。 接下来是三个主要的国产支架。乐普医疗的Partner支架、吉威医疗的Excel支架,微创医疗Firebird支架的都是由不锈钢316L制成。这三个支架都是仿造美国强生公司Cypher支架。 在Excel支架的说明书提到,建议在8周以后再行磁共振扫描。在Partner支架说明书中未找到磁共振检查的建议。Firebird支架目前已经被微创新一代支架所替代,不会有新的Firebird支架植入,故不再讨论。根据相同的材质和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不锈钢支架在植入后8周再行扫描将会更加安全。 微创医疗现在提供的支架主要是Firebird2和Firehawk支架都是采用钴铬合金。从Firebird2的说明上提供了和三个进口支架类似的研究报告,但没有直接说明是否可以即刻行磁共振检查。参考国外支架结论来看,钴铬合金支架可以即刻在术后行磁共振检查。 市面上应用较广的几种支架的材料及推荐行磁共振的时间
总结: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支架都是由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的,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以国产支架为代表的不锈钢支架在术后8周以后行磁共振检查会更安全一点,合金材料制成的支架可以术后即刻检查,而不用担心安全性的问题。随着技术逐渐进步,相关研究的开展,国产支架厂商陆续推出新一代的合金支架。乐普医疗正在推广的GuReater、Nano plus支架也是采用钴铬合金,可能会逐渐取代Partner支架。而目前更期待的革命在于生物可降解支架的进步。在植入后,支架将在2-3年内完全降解吸收,避免了长期服药和支架内血栓等风险。由于生物可降解支架是高分子聚乳酸制成,替代了传统的金属支架,磁共振和冠脉支架终于不用再相爱相杀了。
|
|
来自: doudou0427 >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