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脉书香】梁艳 | 夜读王阳明(连载九)

 聚力阅读 2020-06-28

■ 

夜读王阳明

    

22

文:嫣然  

        有人说,自我批评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

        是人都会犯错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及时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也促使我们在思想上获得了一种重新的认识。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是这么记载的:“舜常自以为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

        舜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孝顺,所以他变得很孝顺;而他的父亲常认为自己很慈爱,因而无法做到慈爱。

        此句话表明了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常常可以做到检视自己的行为,并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那么他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加有条不紊。想反,如果一个人时常觉得自己很优秀,并沾沾自喜而任意为之,那么这个人的言行只会不断地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与过失。

        俗话说,自满则败,自矜则愚。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就无法看到自己的短处与过错。相反,虚心之人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弱点,从而常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懂得自省,就能及时改掉自身的毛病。善于反省,就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过失与差池。当一个人在反省中体察到错对的利害关系之时,他就会有前车之鉴的经验,从而使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做得更加用心细致。

        与其说自省是一种能力,不如说自省就是懂得自己的无知与粗浅,并从中有所领悟与收获。

23

文:嫣然

        周积问:“何遗言?”先生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在《王阳明年谱》中所说的话。王阳明所悟透的生死,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光明而自由的状态,就能把生死真正地超脱于精神之上。

        有生必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这是谁都无从改变与逃避的事实。既然生死我们都无从选择,在这条死亡的必经之路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走向自己的永远归宿呢?

        生死为人生之大事,但却常常让活于尘世中的我们难以真正参透生死的玄机。

        在生与死的漠漠长河中,试问天下能有几人不惧怕死亡?又有几人看透生死的本质,而不眷恋尘世的繁华与美丽?

        既然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生为活着之人,我们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那一刻瞬间陨落。佛说因果,却在生死必然发生的过程中让我们领悟到了人的真心与本性。但超度生死,视死如生,却是凡人无法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超脱之境。

        西塞罗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即然生命的过程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风景,无论美丽或惨淡,不管是长是短,我们都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每一朝每一夕。王阳明认为,要想知道生死之道,我们就应该坦坦然然地活着,只要内心澄明灵净,我们就能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不为外事外物所牵绊,不为外界之欲望所缠身,我们就能领悟到自己心性的光明与真谛。万物的自然轮回,何曾不是生与死一般的自然?!

        恐惧死亡,但我们却不得不走向这条永远的不归路。在生死面前,既没有伟大,也没有渺小。有的皆是涛涛江水向东流的一样结局。

        既然生死属于生命的自然之事,我们又何须庸人自扰乱心神呢?顺其自然是生存的法则,又何曾不是一种生存之道?

        就让一切自然的发生,自然地结束。唯有放下精神的包袱,我们的内心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宁与平静。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如此甚好!

24

文:嫣然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对于外界的诱惑因素,他是这般诠解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修身养性,涵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就必须摒弃外在的诸多喜好,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之上。只有心无旁鹜地去做一件事之时,我们的精神与注意力才不会分散在其它的生活琐碎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心思靠拢,从而才有希望去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愿。

        人活于世,谁都会遇到外界的种种不同诱惑,或诱于物质,或诱于权势之争,或诱于个人的利益关系。不管基于何种诱惑,它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功利性的存在。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如何抵制外界的诱惑与引诱,的确需要靠个人的自控与自制能力方可做到。说到底,一个人若想修身养性,涵养自己的一颗不为外事外物所侵扰的清心,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人生既是一场漫长的修行,生活又何曾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行呢。生存离不开生活的空间,生活自然也是我们物质与精神的一部分。因此说,面对外界的种种劝诱利诱,能否做到“坐怀不乱”,更需要的是个人的精神克制与心态的平衡相互结合才行。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德行告诉人们: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每个人都具备有天生的自控能力,但基于种种诱惑与个人对事物的某种目的,这种自控能力就会因为个人的内心需求而产生不同的后果。并不是我们无法控制对外界的诱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欲望会让人在诱惑面前变得卑微并失去应有的理智。

        学会拒绝外界所带来的干扰与诱惑,懂得聚精会神的去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抵制自身对各种嗜好的渴求,不沉迷,不迷惑,不为外物所动。若能做到心静自然和谐的境界,我们就有可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是短暂的,人的精神是有限的。若想修养自己的品性与操行,我们就应该懂得舍弃对外界的各种纷扰与诱惑。心性若能淡泊清静了,我们的精神与生活自然就能远离这个喧嚣繁扰的世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