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气交变大论》谓:“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耳聋。”“……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耳无所闻”。此病多发生在外感风热邪气之后,邪气壅遏,使肺气不宣,肝胆经脉经气不畅。肺开窍于鼻,鼻与耳相通,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故感受风热,邪气阻滞,上犯头窍,肺气不利,经气不畅,可致头痛眩晕、耳窍不通等。耳鸣、耳聋大多同时出现,也可单鸣不聋,一般耳鸣多于耳聋。 【组成】桑叶20g,葛根20g,柴胡10g,黄芩10g,蝉蜕10g,川芎10g,香附15g,路路通15g,磁石30g,生龙牡各30g,甘草5g。 【功用】疏散风热,通窍聪耳。 【主治】感受风热而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浮数或弦数。 【用法】上药水煮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桑叶、甘寒清润,可轻清发散,既能疏解肺卫风热、宣散燥气,又能倾泻肝胆之火;葛根、柴胡、黄芩、蝉蜕宣散风热,清宣肺气,疏利肝胆经气;川芎乃血中之气药,香附是气中之血药,与柴胡同用,为《医林改错》“通气散”之意,能调气活血,通行经络;石菖蒲、路路通开窍聪耳,又因“肾开窍于耳”,故用磁石、生龙牡重镇潜阳,益肾纳气,以防升散之药太过;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相得益彰,共奏疏散风热、通窍聪耳之功。 【加减】如鼻塞声重,可加葱白3支、辛夷10g,以通阳开窍; 小便黄可加生地20g、茅根30g,以养阴利小便; 口渴、心烦加花粉15g、麦门冬15g,以止渴除烦。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7.杏林中医医话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