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40多年创作根雕上万件 一件就可换套房

 好书风 2017-11-15
  图为彭勇正在工作中
  他是一名艺术成就斐然的根雕艺术家,名片上却赫然写着农民二字;他随便一件作品就能换套像样的住房,他却连辆代步车都不愿买;他原本可以生活优渥轻松,却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其他时间全部在创作;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倾其所有想办根雕文化博物馆……他叫彭勇,一名真正的大国工匠。
  骨子里的热爱 让他走上根雕艺术之路
  彭勇,1963年生于合川县土场乡。自幼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便没有再读书,但是他对艺术却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一次,他在地里发现一颗桑树枝,很像鹿子的头,他便用母亲做布鞋的切刀将酒杯大的树枝切下来,结果一不小心划破了手上的静脉血管,血流不止。人生的这第一次“艺术创作”,在他的左手留下了一处深深的刀痕。
  彭勇在村民眼中一直有些特别,别的孩子喜欢调皮捣蛋,他却喜欢刻刻画画。他常常将看过的连环画中人物、画面,用自己自制的铁钉刻刀,刻在家里板凳、桌子、门上,自我陶醉,反复观察、修改。
  彭勇的舅舅在当地长期从事漆画工作,知道彭勇喜欢刻画东西后,便常给他讲述根雕的艺术价值,从那时起,他才知道什么是根雕,也由此对根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根雕艺术的追求之路。
  不过,当时根雕的价值并不被人理解,彭勇说父亲看他十七、八岁了什么事情也不做,成天围着树根转,意见非常大,认为搞木头是不务正业,几次都要把他拣来的树根给烧掉。彭勇就把树根全部藏到山上的老屋里。后来在父亲的干预下彭勇跟随舅舅开始学习漆画,虽然颇有成效,但是他对根艺的雕刻一直没有放弃。他只要发现有奇特树桩的地方,都会不顾一切地去采掘。曾有一次,在几十米的山崖上采根时由于不小心,掉下去,幸好被树枝挂着,差一点就掉下深沟。
  图为彭勇创作的《百鸟朝凤》
  散尽家财也要坚持 一件作品被出价360万元
  学习根雕的几十年,彭勇吃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1982年,彭勇创办家具厂,凭借高超的技艺、过硬的质量,厂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因此也获利不少。9年后,彭勇却任性地将其关闭,并将存下的几十万元“挥霍”一空,换来了他视若珍宝的根雕木料、制作工具等。
  “我练废了数不清的木料,也奔赴各地找寻各种木根。”彭勇回忆说。除了翻查资料,四处走访学习,找寻好的木根也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云南、泰国等地都曾出现他的身影。
  为了根雕艺术,彭勇把资金和身心全部投入到根雕创作和奇石的发掘中。但是要“把根留住”谈何容易,资金就成了他的最大难题。他不得不把自己寻找到的奇石卖掉,以补根雕开销。1993年他将自己的作品拉了几卡车,自费在四川省杜甫草堂展览,一展就是一年多,在一年里,有时连吃饭都困难。在家里制作品时,一干就是通宵,忘了家里没钱买米买菜,还是他七十多岁的母亲从几十里外的老家给背来她们自己农村种的谷子,缓解了燃眉之急。
  付出总有回报,四十多年来,彭勇创作了上万件根艺佳作,他的作品因材造型,或成荷花、梅花,或成雄鸡、飞鹰,或成朝官、村夫,寓意深远,形象生动,不少佳作被各地政府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1994年10月,四川省政府将彭勇的根雕作品《荷塘诗韵》送给日本贵宾,被视为国宝珍藏。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摆放着他的荷花根雕艺术作品《狂奔》。1999年,他创作的《百鸟朝凤》被昆明世博会交易中心出价360万元。“当时的我激动得发抖,我第一次知道根雕有这么大的价值,也感觉到民间文化的春天要到来了。”彭勇回忆当时情形,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二十多年苦心钻研 让失传已久的根雕技术重现
  为了更好的用根雕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初中文凭的彭勇,在钻研根雕技术的同时阅览了许多经典书籍。《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都被他翻阅了无数遍。如今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很深的文化意味。
  彭勇从事根雕创作,已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常常半夜起来记录灵感。“我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根雕,根本睡不着,觉得时间根本不够用。
  在不断的雕刻中,彭勇发现,技艺决定作品是否完美成型,而灵魂决定作品是否真正成“活”。对他来说,创作一件根雕作品需要根据树根天然的形象,加以自身的思考、积累的传统文化,运用巧而精、妙而细的手法,将灵魂注入作品之中。“根雕应该追求自然,摆脱人为的匠气,这是根雕艺术的真谛所在。”
  1994年,美学泰斗王朝闻听说彭勇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时,不禁大为感慨。王朝闻为他写下“区别于人为雕塑的根艺,应取天然之美见长。倘若掉以轻心而砍杀一通,则后悔莫及而徒感失策”的寄语,希望他在根雕艺术领域大胆探索。
  在王朝闻等美学大家的鼓励下,彭勇走出了一条野风派(指不加修饰,自由生长,没有人为的匠气)和野荷派相结合的根雕艺术路子。他花了二十多年,让失传已久的“蚂蚁上树法”“断头延伸法”“回归自然法”“移花接木法”等雕刻手法重现根雕界,其作品突破了材料限制,雕刻更加随心所欲。
  传承是他内心的结 想办博物馆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如今彭勇在艺术成就上已经很卓越,可是如何将根雕技艺或者说民间文化传承下去,却是他内心的结。
  彭勇很困惑,他教徒从来没有保留,只要别人愿学他都会收,就连食宿全包,年轻人也不愿来。“我收过无数的徒弟,最长的一个徒弟只学了三个月,其他的坚持的时间更短,很多看了点皮毛就走了。真本事根本没学到。如今的年轻人太浮躁,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当老一代人走了,我们祖先留下的传统经典要怎么传承?”
  图为彭勇的石头藏品
  现在彭勇采集的根艺原料用他的话说两代人都做不完,作品有上千件,但自己一件都舍不得卖出。他认为这些来自于大自然的艺术,应该归大众所有。彭勇说:“吾非千里之能,然有千里之志。人生没有第二次,我要加倍努力多留下一些千古绝唱的作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大型根雕奇石博物馆,为弘扬中国的民间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图文:赵昭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