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摸象医案︱冰释水流治顽痹

 中医骨病疗法 2017-11-15

痹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驻马店市驿城区顺河乡有一姓孔老翁,时年72岁,患顽痹周身拘挛,筋缩佝偻,痛苦异常,求治于余。询问病由,方得知7年前因去往湖北某地贩牲畜,走水路乘船,夜受江风夹杂寒湿之气侵袭。该老汉性情暴躁,刚愎自用,初起未在于意,在以后几年里又夏种西瓜,白日身屈下蹲整枝拉秧,夜宿田间冒露护瓜,积劳成疾,病情加重。初感周身关节疼痛,经多方治疗时好时坏,效不彰显。逐渐至发展成腰膝曲屈,尻以代踵,着床就寝,不能正面仰卧,执杖行走,距不超百步而歇息。诊其脉沉缓,视其舌胖嫩水滑。随即取肾俞、命门、大肠俞、腰阳关、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等下肢阳经腧穴为组方,针灸并用,前后历时40多天而获痊愈。

在治疗过程中呈现一种规律现象令人发省。笔者在对该患者治疗一个星期后,患者反映腰及下肢各关节出现了弥散性疼痛。在早期阶段的每次取针后,都有黄色液体从针孔处向外流出。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而这种疼痛现象由腰部逐渐向下推移,直至脚面外侧小指处的至阴穴。余在随后二十多年治疗各种顽固性痹证的过程中曾都有类似现象发生。

体会:考痹证形成之因,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查风寒湿三因,究其顽痹之缘,尤当首推于寒。因寒主收引,“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素问﹒举痛论》)。人之经脉运行气血,犹如地之江河沟渠水流不息,寒气来袭,水流冰冻,血脉凝泣,气机受阻,阳气不通,故痛有定处。查《素问﹒举痛论》在论述脏腑经脉十二处致痛病因中,就有十一处之多皆因于寒。顽痹所成,大凡因寒,在治疗顽痹时,通常举措是温肾壮阳、温通经脉、疏通经络、祛寒逐湿。冰得热化,水流扩散,正气与瘀阻相碰撞,故现疼痛由点及面反而范围扩大,程度加重。熟不知这是寒去阳回,瘀开血流的积极象征。临床不深的初工见此往往无所主张,疑心顿起,改弦易帜,南辕北辙,治疗终无见效。如深知这一道理,就应坚定信心,坚持方向,锲而不舍,大胆施治,沉年痼疾往往就会冰释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