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欣赏|田英章学生楷书十杰书家荆宵鹏《惟善为宝》等作品赏析

 Andong6263 2017-11-15

笔者为了涉猎各路书法大家的工笔楷书技法,对于田英章先生培养评选的楷书十杰作品肯定不会轻决放弃借鉴的。前几日对夏梁、王丽、李淼等几位工笔楷书家的作品进行了揣摩。中国十几亿人中的十位工笔楷书大家,他们每一个人的书法都其特点,也有各自领悟的技巧。其中有些技巧技法甚至比老师都还有效。

图1:田英章《求实创新 大展宏图》

看过田英章先生工楷书法的书友可能发现,田英章先生早期的作品与后期的作品,风格是不一样的。早期作品更多方笔直笔,少见曲笔,作品更多展示一种铁枪铜刀的气势,可谓意气风发。而到了后期作品,笔法之中则多出现了一圆笔成份,纵然是楷书作品也多了一份温顺气色。作品整体风格之外的气息与启功书法有了一些相似性。

图2:荆宵鹏楷书《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这是一个极为通用成语,笔者正式练习楷书以来,才发现是书法家们最喜欢书写的成语。笔者发现荆宵鹏先生的楷书笔法更显中庸,一个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各个部分有体现曲笔的地方,也有体现方笔的地方,还有体现直笔的地方。也许还可以通过更替笔画着墨的浓淡粗细来实现工笔楷书作品风格上的变化。

图3:荆宵鹏楷书《凤质龙文》

对于工笔书法练习者而言,要达到“工笔”的要求,帮然我们就少不了在笔画书写讲究起笔、行笔、收笔(对于折笔画还有“折笔技巧”)形成笔迹的整齐性。不得不明白的是,为了这样的着墨整齐,我们不得不将书写速度降下来。

当然非工笔的书法,笔画也就没有专门对于墨迹的整齐性庄重性的要求。书写速度肯定会有所提高,但作品多少会有一处“随意”感。最重要的是也没了工笔书画精致性了。

图4:荆宵鹏楷书《惟善为宝》

通过大量观察书法大师们的工笔作品,笔者发现启功大师所说的“行书当作楷书写,楷书当作行书写”的道理,比如一个楷书单体字中,我们同样可以将那种特别出色的行书联笔部首写法放在楷书书法之中,有时反而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在荆宵鹏先生的作品《惟善为宝》之中,“为”字的起“点”与“撇'就联笔成为一个部件一次写成,让整个作品都有了不同之处。

图5:荆宵鹏先生硬笔楷书作品

书写的好与坏,最终都将成为一种书写习惯。一位写好字的书法家他书写与常人书写,其间工作差别与辛苦程度并无差别,而书法家的作品可能被称为艺术品,而常人的却无人关注。究其根本书法技法最后形成的是书写的一种书写习惯,更确切地说,是书写者关于笔画形态“美不美”与笔画布局的一种认识。可能这也是书法大家们主张我们大量临帖的原因所在。

图6:荆宵鹏楷书《仁者雍容》

有了挥笔书写的技巧再加上笔画布局结构美的认识,可能就是汉字书法的全部最终功夫。也许正因如此,硬笔字写得好的人,毛笔书法也都不差,因为硬笔与毛笔书法最终都只是“笔画功夫”与“笔画布局”美感两个基本东西使用不同工具的最后表现形式。

分析荆宵鹏的楷书作品,笔者发现荆先生在多处将笔画“撇”写成不同形态,要么直“撇”比如“容”字中,而在“雍”与“者”“仁”三字中的“撇”则写成曲笔,反而显得字更加飘逸。

中国书法发展数千年,书法创新的点已经让睿智的祖先们研究透了,可能留给现代人创新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工业制造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发展,这种社会化审美观的变化也许就是人们进行书法创新研究的突破口。无谁是笔法、或是结构、或是笔画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