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疗法有哪些?

 称泥 2017-11-16

你好!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治疗

1.饮食治疗的原则:

①调控每日摄入的总热量。

②均衡饮食,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提倡多食粗粮。

③规律、定量饮食,少食多餐。与运动、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④戒烟、限酒。

⑤饮食治疗个体化,满足生长发育,满足妊娠、哺乳妇女的特殊需要。

⑥严格遵守,长期坚持

2.每日总热量的估计

以成人为例:

控制每日热量摄入,以维持成人理想体重,保证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妊娠和哺乳妇女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对合并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应有利于其康复。

(1)对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原则,可按下列公式粗略计算:

①桂法:[身高(cm)-100]×0.9

②Broca法:身高(cm)-110(身高在4125px以上)

身高(cm)-105(身高在4125px以下)

其中桂法计算的结果比较接近我国承认的标准体重表。

(2)营养状况的评价: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超过10%-20%为超重,低于标准体重10%-2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消瘦。

也可以用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评价。按中国标准,正常范围是18.5-22.6,小于18.5为体重过低,大于23为超重,大于25为肥胖。

(3)劳动强度的评价如下

(4)计算总热卡:如下

3.各种营养物质的分配和摄入量

①碳水化合物:占膳食热量的50%-55%,多用米面和一定杂粮,女性以200-250g/d大米,男性以300-350g/d大米为宜。

②蛋白质:约占15%-20%。推荐每日摄入0.8-1.2g/kg标准体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或糖尿病患者,这一比例应适当增加。可每日1.2-1.5g/kg体重计算;儿童每日2g/kg体重。糖尿病肾病患者减至0.6-0.8g/kg体重。其中动物蛋白占到1/3以上。

③脂类:脂类<30%,每日0.6-1.0g><10%,避免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300mg><><200mg>

④维生素、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尤其是维生素B类和钙。食盐小于3-6g/d。如无心脏和肾、肝病变,进水不限量。

⑤膳食纤维:20-35g/d

⑥戒烟、限酒:红酒每天少于150ml,白酒每天不超过30ml。酒精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应与食物同时摄入。

4.膳食设计

每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产热16.7kj(4kcal),每克脂肪产热37.7kj(9kcal)。按照每日所需总热量和各营养素的比例,将热量换算为食物重量。膳食设计时先计算碳水化合物,然后计算蛋白质量,再计算脂肪需要量,最后用炒菜油补足脂肪的需要量。三餐能量一般按1/5、2/5、2/5或1/7、2/7、2/7、2/7或1/3、1/3、1/3分配。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适当调整。

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详细阐述了血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的概念及其在饮食治疗中的应用。GI是指食入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在一定时间(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与食入相当量的葡萄糖后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将葡萄糖的GI值定为100.一般GI<55为低gi食物,56-69位中gi食物,>70为高GI食物。食物摄入后血糖水平还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关。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含量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血糖负荷。GL值的大小为食物GI值与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乘积的百分比。GL值<>

(二)运动疗法

1.适应症和禁忌症:主要适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亦可。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患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新近发生的血管栓塞,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立位低血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情况下不宜进行运动疗法。

2.实施

①运动项目:有氧代谢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但简单易坚持,此类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徒手体操、羽毛球、扭秧歌、做健身操等。

②运动量: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可以用运动后心率来衡量,如实际运动后心率(靶心率)=170-年龄(岁),则这样的运动量属中等。一般以达到靶心率后持续20-30分钟为好。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在运动后十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心率说明运动量比较适合。也可测定心率指数(运动后心率÷以前运动前心率)来判断是否到达有氧代谢运动。如果心率指数介于1.3-1.5之间可以认为达到有氧代谢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5次,累计时间150分钟为好。

③运动时间的选择:推荐餐后30分钟-1小时后运动为宜。

④几种常用的运动方法

(1)步行:走平路速度在80-100m/min比较适宜,每天走3000m,如果体力不能耐受或时间不允许,可以走10分钟,休息5分钟再走,或者稍放慢速度,不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2)慢跑: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慢跑速度100m/min比较合适,可以跑步和走路交替进行,也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了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3)骑自行车:可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锻炼,运动强度为450-700kg/(m·min)。也可在室外,但应注意安全,最好在晨间或运动场内进行,速度以8-15km/h为宜。

(三)口服糖尿病药

目前临床使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主要包括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格列奈类),近年研制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阻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而备受青睐。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药物的降糖效应、安全性、副作用、耐受性、降糖外的作用及患者胰岛素损伤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经济状态等,综合平衡多方面因素后选择适当的口服抗糖尿病药。

(四)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根据病情及短期适应症两类。

1.长期适应症:

①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目前趋向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理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并安排除各种应激因素时,若联合足量的口服药应用血糖仍不能达标,提示有胰岛素应用指征。对体重正常或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态度应该更加积极。

②由于肝、肾功能不全及药物的副作用,而无法坚持口服药物治疗。

③存在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3期及以上的视网膜病变、临床糖尿病等。

2.短期适应症:

①严重急性代谢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乳酸型酸中毒等。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胰岛功能决定是否改用口服降糖药或联合或单独胰岛素应用。

②急性或慢性应激状态。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血管事件,开胸、开腹、截肢或骨科大手术的围术期等。

③“糖毒性”状态,尤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5mmol/L(也包括初发的患者)。目前认为,此类患者普遍存在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损伤,为尽快解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可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