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蜜手艺:制糖人

 川上曰图书馆 2017-11-16

肩挑糖担走街巷

手敲铜锣哐哐哐

引来孩童齐围观

吹个糖人好漂亮


制糖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手艺,据说宋代时就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经,制糖人的艺人沿街叫卖,小小糖人是孩子小时候最喜爱的玩物之一。如今,孩子的玩具多了,糖人逐渐变为民间艺术出现在景区中...


历史传说


据说制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

相传刘伯温落难时,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二人调换服装,刘伯温借此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将糖加热变软,并制成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争先购买。后来有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制糖人儿的技艺,刘伯温一一教会这些人,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流传至今。


传统工具


早年间,制糖人的艺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

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向外呈辐射形的格子,里边写着'葫芦'、'大公鸡'、'关公'和'猴子'等等。

木盘中心有一个固定在线轴里的转杆,长度比木盘的直径要短一点,转杆的顶头垂着一根小针,转杆停止转动时,小针指着哪个格子,就得哪个奖,奖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几率就越低。圆木盘底下有个抽屉,拉出来里面是用来画糖人的面板和塑糖人的模具。柜子右上角有个洞用来插草把子,所有做好的糖人都插在上边。

另一头担子的样子差不多,但没有面板,只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着糖稀,再下面有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竹签和木炭。

制糖人按照制作工艺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塑糖人


吹糖人

'吹糖人'在宋代时称'戏剧糖果',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艺人自己熬制的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艺人一般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所以积累的操作经验最为珍贵。

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民间 '吹糖人'的艺人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

此时,糖棒犹如细管,吹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可以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会顺便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画糖人


画糖人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其造型亦最为趣味。

画糖人是用糖浆在石板上画出的,所用石板多为光滑冰凉的大理石,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待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糖人的制作过程很是精彩,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冷却,所以要一气呵成。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候凝结即成。


塑糖人

塑糖人是用模具塑造糖人,是三种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做法。

将糖稀慢慢倾倒在模具上,稍加勾画,各式各样的图案就跃然纸上,然后附上小竹棍,凝住,甚为简便。


糖人造型


制糖人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

吹糖人有金瓜、石榴、桃子、鸡狗、猴吃桃、元宝灯笼、寿星、和合二仙、渔翁钓鱼;

画糖人有文人武士、宝剑、龙凤、麒麟、鸟兽等;

塑糖人有罗汉、财神、寿星、狮子、宝塔等。

听老人讲,在上世纪80年代初,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为了让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几支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孙猴子或是其他的小糖人,这个颇受儿童欢迎,常常有小孩子将家里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觉着甜滋滋。

制糖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在街头巷尾默默承载着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在这个新兴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糖人身上所承载着的人情味、历史感是无法替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