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次序与人的无限性

 木蘭猫不睡 2017-11-16

说明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我选了福柯的《词与物》与华勒斯坦等著的《学科?知识?权力》两本书来读,这看似是一个偶然,可是以我对人的历史、知识、权力、人文学科的现状等和人的自由相关话题的兴趣来说却是一个必然。福柯在他的书中以其独特的“考古学”分析方式向我们呈现着“真实的历史”,一直吸引着我。虽然在阅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艰涩的语言、难懂的理论,几乎几次都想中途放弃,可是当我忍着读完它们之后,想想还是很有收获的。因自己的能力有限,只好把读书所得做以整理,以呈老师。

秩序、权力与人的有限性

——读《词与物》与《学科?知识?权力》有感

文学院05级研究生 250492

《词与物》是福柯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本书中福柯运用“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方法以相似性、同一性、差异性、物之序、知识型等概念为工具,探究“在何种基础上,知识和理论才是可能的;知识在那个空间内被构建起来;在何种历史先天性基础上,在何种确实性要素中,观念得以呈现,科学得以确立,经验得以在哲学中反思,合理性得以塑成,以便以后不久就会消失”?,也即制约西方人思考、语言、感知、交换、技术、价值等活动的各种内在规范的“构型”,

福柯称之为“认识型”。

首先,福柯试图说明从16世纪以来,在西方文化中,语言是以什么方式被人言说的,自然存在物是怎样被人感知和收集到的,交换活动又是怎样进行的,其中又是怎样展现出一种“秩序空间”的;而且,这种“秩序空间”又是怎样与时俱进,展现在普通语法与语文学中,展现在博物学与生物学中,展现在财富研究与政治经济学之中。其次,福柯在我们现代称之为语言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内为我们分析了从16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认识型经历了两次大的断裂。一次是发生在门世纪中叶的从文艺复兴到古典时代(17,18世纪)的知识型断裂;另一次是从古典时代到现代(从18世纪开始)的断裂。首先,福柯是从对三种认知对象——语言、生物与财富——出发来确定这三个时代各自的知识型的,文艺复兴的知识型是“相似的秩序”,古典时代的知识型是“表象的秩序”,而现代的知识型则是“历史的秩序”。其中,“人”一直到了现代才第一次进人了西方知识的机制之中。可以说,“人只是一种近来的发明,一个尚未具有200年的人物,人类知识中的简单褶痕(un simple pli),想到一旦人类知识发现一种新的形式,

1/5页

人就会消失”?。

具体说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世界应该是自我复制、自我折叠、自我映现与自我连接的;因而事物之间都是相似的。据福柯归纳,这种相似有四种形式:适合、仿效、类推、与交感。适合指的是各种事物空间的相邻性而具有的相似性;仿效指的是各种事物通过模仿对方或与对方较量而表现出来的不受位置规律束缚相似性;类推是适合与仿效的综合,既有因空间上邻近的相配性,又有相互仿效的相似性;交感是指一种同之强求,是一种拥有危险的同化力,使其他物的个性消失。这四类相似形式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型”,即万事万物之间是以相似性的关系为普遍存在的。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坷德》却预示了文艺复兴的认识型——相似的秩序——的终结,“书写不再是世界的散文;相似性与符号解除了它们先前的协定„„物仍然牢固的处于自己嘲笑人的同一性中:物除了成为自己所是之外,不再成其为其他任何东西;词独自漫游却没有内容„„词不再是物的标记,而是沉睡在部门灰尘的书中。”?至此以后,同一名称可以用来指称许多本质上不相同的事物。符号不再是世界的标志,不再通过相似性与对象发生秘密的联系,而是变得更加简单,成了一个二元的表象结构:“符号包含两个观念,一个是有关进行表象的物的观念,另一个是被表象的观念;符号的本性就在用第二个观念来激发第一个观念。”?古典时代的认识型出现了,这就是“表象的秩序”。这一认识型的特点就是在有关税、分类与交换活动的具体经验中,在普通语法、自然史与财富研究中的所追求的精确、分类和变化。

到了18世纪末,西方认识型又发生了一次断裂,具体表现在普通语法、博物学与对财富的研究分别被语言学、生物学与政治经济学所取代。前者注重的是非数量化的同一与差异的秩序空间,而后者则趋向于数量化、组织化与机制化。在这一认识型之中,发现了人历史性(有限性),即人受制于劳动、生命、语言,只有在人的语言、人的生命自身、人创造出的客体中才可以向人靠近。

第二次认识型的断裂,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从消极方面来看,西方文化愈来愈重视知识的形式化;从积极方面来看,各种经验领域开始与对主体性及其有限性的反思联系在一起。于是,现代认识型——人的有限性与历史性——就出现了。与此同时,“人”也随之出现。但是,“人”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体”,他是一个同时包容经验与先验、我思与未思的两面体。另一方面,在这次断裂中产生的人文科学也变得十分复杂,换言之,它也是一个矛盾体。因为根据现代认识型,所有科学必须遵循实证性与严格性的要求,即在数学与物理、经济学、语言学与生物学和哲学这三个方向上,所有科学必须形式化与数学化。但是,人文科学从来就无法被完全实证化和数学化。随着以理解——解释为导向(而不是以

2/5页

实证——数学为导向)的心理学、人种学与历史学的崛起并开始占据西方知识的核心,现代认识型的模式也就岌岌可危了。

在人的意识哲学发展的历程中,在福柯跨越众多领域的具体分析中可以让人清楚地意识到,世界是如此的纷繁复杂,人在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无法摆脱在“秩序空间”的束缚的,秩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方式。这些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同时也束缚了人的自由,它无形中在要求人给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虽然这些秩序的形成并不一定是人的初衷。同时,无论是人生存的需要,生命的有限性、话语表达的有限性,还是人们用越来越多的秩序对世界的进一步分割,都限制着人作为一个真正自我的存在。认识型经过第二次断裂之后,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人的存在,人文科学的复杂化也是适应这一变化而出现的。在这会学科领域内人文学科也已不同的形式出现。而人文学科的解释性特点与科学的精确性和实证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之争日益严重。

而华勒斯坦等人著的《学科?知识?权力》一书正是针对第二次认识型断裂之后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作的分析与论述。该书共收华勒斯坦等人的六篇文章。这六篇文章的共同之处是对人文学科和科学的关系,以及在学科规训中产生的隐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精妙的分析,既是对福柯的研究方法的继承,也是发展。

在这一本书中我们更加亲切地看到了与我们如此之近和我们密切相关的一些显性和隐性的秩序以及它们的隐形权力结构。这六篇文章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科规训制度导论》一文从首先从字源学上指出“学科”(discipline)有知识和规训两重含义,又从学科规训制度生成的历史指出各种学术组织和大学如何依据一些学科的排他性,与其他机构合成各种学术社群,掌握各种资源和权力,左右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到的学科规训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规训方式。在这种等级森严的学科体系之中,学科规训实际上起到了社会控制和规范化的作用,而所谓的跨学科研究和规训是多么的举步维艰。在这样就有明确的权力形式的现代学科规训制度下,我们似乎清楚地看到了它是如何“训练身体和心灵,并借着有系统的观察和细辨其监察对象看来制造个体”?。

《教育与学术规训制度的缘起:意想不到的逆转》一文向我们展现了各种教育实践方式是如何引导和规训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当书写、评分、考试成为教育过程中必要的程序之后,它以不可想象的力量(权力)左右和改造了学生学以致学的结构。以分数评判一个学生,实际上不仅用来互相比试,而且鼓吹竞争,为的是竞夺那些能显示自我的有用之处的流通价值,而且这些价值都是以精确的数字来进行度量的。同时当研讨班、实验室、课室成为基本教学方式之后,

3/5页

使书写和递交论文成为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估的方式,在此同时,学术语言的规范化也成为一种必要。经过这样严格的教育实践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又把他们在学校规训中学到的这些方法运用的包括教育实践和教育实践以外的领域中去。人们在教育实践方式的结构中学以致学,这里的教育和学科规训方式似乎具有所向披靡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深入地看到各种主导现代权力形式和知识形式。

《会计学:一门学科规训——被忽略的补充》和《管理学:一种道德技术》同样以谱系学与知识考古的方式对这两个学科领域的所蕴含的隐形权力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赞同并阐发了福柯的观点,特别注意到“学科规训”的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权力技术,它们是首先在教育场域上建立起来,然后渗透进各个个体,在传到社会。看来,任何现代学科规训形式都难逃错综复杂的权力/知识问题的框架。

《充当一种志业的人格——人文学科的政治理性》一文用超出人文学科和强调实用性的科学的视角,论证人文学科(自由民教育)也是具有其实用目的的,因为无论从自由民教育的历史还是自由民教育的具体实践,都无法完全把那种毫无功利性人格形态作为最高目标,而是按历史状况的不同,是历史机缘凑合的结果。自由民教育实际上处于在人文性和功利实效性,这两种极端之间的游离之中。而华勒斯坦的《超越年鉴学派,》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出大学体制中多学科研究的合法性,超越学科性的制约最主要的是要超越普遍——特殊的二元对立研究式。

在《学科?知识?权力》一书中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在现代知识分类体系和教育体制下,一人是如何接受各种技能和意识形态“训练”,从而进入社会的。虽然此书的最后两篇文章试图消解人文性与科学性,多学科与综合性的矛盾,可是这样的矛盾的解决是非人力所能的。在众多的显性的和隐形的权力体制下,人只能在一定的秩序空间中生存。如果想超越学科、知识、权力的限制,就如同我们试图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人的有限性。

如果从生存美学的角度来看,福柯对人的生存秩序(语言的、知识的、制度的,权力的,等等领域)的关注,实际上归根于他对现代人自由的生存状态的期许。福柯在引导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种种秩序和权力之后,他从人的主体出发提出了生存美学,希望人们在生活的艺术化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幸福。我想,这也是现代人共同的期许吧。

注:

4/5页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米歇尔〃福柯著~莫伟民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12月版~ 10页~第13页~第63页~第85页,《波—鲁瓦亚勒逻辑学》~第一部分~第四章,。

?学科〃知识〃权力~华勒斯坦等著~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3月版~27页。

5/5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