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匡时秋拍 | 吴作人:亲爱的李娜生日快乐!

 alayavijnana 2017-11-16


Lot 3805

吴作人 蔷薇 

1934年 布面油画 

50×40 cm 

款识:Heureux anniversaire de ma chère Lina  

释文:祝我亲爱的李娜(莉娜)生日快乐!

来源:黄显之旧藏

RMB 1,800,000-2,500,000





比利时留学期间,吴作人遇到了李娜。比利时女孩李娜温文尔雅而又明媚坚毅,他们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后于1932年,在巴斯天的见证下,结为夫妻。1934年,吴作人精心创作了油画《蔷薇》,他在画面的左下角用法文写下“Heureux anniversaire de ma chère Lina”(祝我亲爱的李娜生日快乐),以此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的爱妻。《蔷薇》是反映吴作人留学比利时时期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作,更是吴、李两人纯粹爱情最为直接的见证。

1

从相遇到相随


1930年4月,吴作人在徐悲鸿的鼓励和家人支持下,从上海坐船出发,赴欧留学。到达巴黎后,他首先考入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因有得到比利时庚款奖学金的机会,于同年10月,转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跟随巴斯天教授学习。次年,在暑期油画展览上,吴作人考取了第一名,并获桂冠生称号。在那个时代,中国的西画艺术教育水平极其有限,而到欧洲一年,他就成为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名,肯定有一种奇特的东西蕴藏在他身上。老师巴斯天是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第一次看到他的习作,就把班上所有的学生叫到一起,指着说:“请记住这个中国人!”


吴作人和巴斯天教授以及同学们


就在那年的秋天,他在布鲁塞尔美术宫的一次画展上,与一位美丽的比利时姑娘相遇,吴作人晚年回忆到这一段时说:“我们一见钟情,她的眼神令我着迷。”之后两人开始约会,这个女孩的名字叫Célina,汉名“李娜”。


婚后的吴作人与李娜


在吴作人后人吴宁的叙述中,吴作人与李娜的这段关系,最开始遭到了李娜家人的强烈反对。当时李娜的姐姐是她的监护人,她的姐夫是八国联军的后代。姐姐曾不止一次,甚至以断绝关系来警告李娜,不让他们继续交往。不同的观念日益尖锐,1932年的5月,姐妹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李娜收拾行李,搬出家门,为了吴作人,她与自己的家庭断绝了关系。也正是这一次吃饭间的盛怒,给李娜种下了胃病的病根。不久后,吴作人与李娜结婚,萧淑娴、童第周、吕霞光、李瑞年等很多好友和同学纷纷前来祝贺,他们度过了非常甜蜜的一段时光。



2

天人相隔与西行


1935年春,吴作人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准备回国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李娜回到家乡库尔特列辞别久病的母亲,跟随丈夫吴作人回到国内,他们住在南京傅厚岗8号,成为了徐悲鸿的邻居,直至战争爆发随学校内迁。


1937年,吕斯百马光璇夫妇、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等在吴作人家聚会



1938 年战地写生团在河南前线合影,右起陈晓南、吴作人、 孙宗慰、沙季同


1938年吴作人为了支援抗战,组织了“中央大学战地写生团”去河南前线记录战争,两人聚少离多,从吴作人家属整理的这个阶段信件来看,两人基本每天都有通信。李娜的信中,几乎都在哭泣,她一边自责自己不应该影响丈夫热爱自己祖国的行动,却又一遍遍请求丈夫早日平安归来,这就是一个外国女人在战争时期的异国他乡,孤独等待自己唯一亲人时的心情。次年,李娜在生下一个男孩之后,由于产后虚弱,以及为爱情而留下的胃病复发而去世。异国的姑娘什么也没有,没有娘家,没有后代,甚至战乱中都没有青冢。李娜去世后的第四天,他们爱情的唯一结晶,刚出生不久的男婴也夭折而去。不能想象吴作人当时会怎样的悲痛!


李娜去世后,吴作人过于悲痛,左眼忽患视网膜发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作画,他再也不愿回原住地刘家院子居住,在吕斯百夫妇的安排下,在凤凰山半山腰一座废弃的石堡中安身,这段时间,他经常借酒消愁。此时吴作人悲痛的状态,也曾被秦宣夫表现在画面当中。


1940年代,秦宣夫创作凤凰山生活速写,画面左上即描绘了,李娜去世后吴作人的悲痛状态


在吴作人家属吴宁的回忆中,吴作人从来没有和他们讲过他与李娜的故事,吴宁是通过她的表姨萧曼第一次知晓这段往事。萧曼当时正在为吴作人撰写传记,当吴作人讲到自己与李娜这一段经历的时候,放声大哭。那时他已经70多岁了。吴作人很少发脾气或有过激动的情绪,他总是很克制,而他多年后说到李娜,却不能自已。


有一次吴宁为吴作人弹琴,找来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的钢琴谱来弹,刚弹了几句,突然听到了吴作人的哭泣声,他讲“李娜葬礼上用的就是这首曲子”,此后,吴宁再也不弹这首曲子,怕惹他伤心。再后来,吴作人重病,一日他突然哭醒,吴宁跑过去,就听到他不断呼唤的是“李娜”的名字。


“西行”路上的吴作人


吴宁做“吴作人档案”,采访过很多他的学生、老朋友,凡是谈到李娜去世之后这一段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说,他那时候情绪很糟,非常思念他的亡妻。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高度的压抑与悲痛,使得他的精神需要一个出口。只有艺术,只有走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做艺术的探索,或许才能医治他的痛苦。所以,他选择了“西行”。


相信如果李娜活着,吴作人一定不会去青藏高原那些偏远危险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两年。如果他不“西行”,他的艺术就不可能获得一个重大的提升,也就是我们说的,向有民族气派的油画方向去发展。所以,这就是人生,无法评判到底哪个是福,哪个是祸。只是,李娜成为了他一生永远的歉疚和遗憾。


1934年,吴作人以李娜为原型创作的油画《窗前》


2009年,吴作人的母校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的老院长给他做了百年回顾展,把他的画放在布鲁塞尔最重要的大皇宫展厅展出。展品中有一幅画《窗前》,画的是李娜坐在窗前缝补。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找到李娜的坟冢,也没有找到她比利时的家人,然而她的容貌,却被永远地凝结在画布上,留在了艺术史中。


3

溢于言表的爱



艺术吸引人地方,很大原因在于艺术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振奋、喜悦、忧郁或者悲伤的情感,它总能直指人心,带观者回到过往,体会那个时刻。从《蔷薇》酣畅淋漓的笔触中,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吴作人当时愉快的心情,红白相间的蔷薇更是他热恋期直白的表达。导演郑君里在1945年曾撰文称,吴作人是一个善感而不爱泼辣表露的一个人,静穆,内韧。由此,带有强烈感情的《蔷薇》是吴作人非常珍贵且少见的作品。


吴作人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成长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他们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而求学于西方,学习西方强处以及中国的弱处,最后成为了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今,我们通过这件《蔷薇》,得以回溯一位家国民族重任之外分外炽热的艺术家,一位为爱情而奋不顾身的法国女子,一段动人却曲折的爱情往事,以及一个动荡艰辛却不曾后退的奔腾年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