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分享|多重耐药菌的管理防控(中篇)

 左强强 2017-11-16
导 语

在多重耐药菌上篇中我们了解了目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有关耐药菌问题、MDR相关概念及卫生部门颁发的MDR相关文件,让我们继续了解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及相关的病例监测与报告流程。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①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②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③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④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①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②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③ 耐药菌传播增加④通过医护人员手及物品接触,飞沬等,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⑤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MDR感染或定植的高危人群

①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②在MDR感染率高的科室住院患者③低龄、高龄患者、长期住院患者④ICU、手术、插管或侵入性操作患者⑤免疫抑制剂应用患者⑥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者⑦应用呼吸机患者等


造成MDR感染危险因素

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②侵袭性操作未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③手卫生不到位④长期置管⑤免疫力低下⑥隔离不及时或未有效隔离⑦物品消毒不彻底或共用⑧患者周围的环境消毒不及时等


MDR感染的危害

①治疗费用增高②治疗难度增加③病死率增高④毒性可能增加⑤医疗风险增加,医疗质量降低


MDR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①MDR为院感重要病原菌,超过70%的院感由MDR引起②MDR与敏感菌株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致,但可选的抗菌药物极为有限③MDR医院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及病死率


美国CDC推荐的防止细菌耐药发展的策略:

①预防感染②有效的诊断与治疗③合理使用抗生素④预防耐药株的传播⑤隔离病人≠隔离耐药菌株


有关MDR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①目标耐药菌株:MRSA、VRE、CRE(包含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多重耐药菌②各科对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要做到有样必采,及时做细菌培养、鉴定并对其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进行检测③对目标多耐菌按“危急值”样管理④微生物实验室电话通知科室⑤感染管理科利用院感监测系统监控⑥向患者所在科室发通知并指导消毒隔离措施实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例监测与报告流程:

①微生物实验室发现目标耐药菌株后,电话通知临床科室②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登记,通知主管医生,按照《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评价表》逐条落实措施③院感科到临床科室查看指导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④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向临床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及其药敏情况


多重耐药菌管理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临床工作中一直都被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困扰,唯有我们医务人员一起砥砺前行,才能在多重耐药菌问题上作出成效。


本课件根据感控公开课第49期公开课讲师马乐龙老师的讲课课件改编而成,公开课视频和课件已上传至感控工作间2017,欢迎下载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