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托公司风险老总谈如何避免投资陷阱

 昵称56374 2017-11-16


  对信托行业来说,2015年是颇为动荡的一年。国内整体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在这一年变得越发明显,实体经济承受巨大压力致使信托风险逐渐暴露;通道优势的逐渐丧失导致传统的信托资金投资领域受到极大冲击;2015年6月中旬爆发的烈度前所未有的股灾更对证券投资类信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伞形信托则在这一场风暴中淡出了市场的舞台。

  随着信托公司处置问题项目日益规范化,行业中就问题资产的处置已经形成相对常见的方式。

  当前风险处置的主流方式

  一是时间换空间,通过延期解决流动性问题。大部分信托项目都在合同中约定了6个月的处置期,项目一旦出现风险时,受托人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安排延期。此段时期内,受托人会与借款人另行协商分期或分批归还信托本息的方案。此类项目仅适用于出现轻微性流动性风险的项目。

  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在发现信托项目出现风险隐患,可能导致未来出现违约风险,或者对于未来信托项目按期兑付的预期不高,又或者交易对手触犯信托合同相关条款时,可以在信托项目尚未到期的时候就终止信托项目,在风险未完全暴露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化。

  二是腾笼换鸟,通过变更交易主体解决问题。此类项目的处置思路是通过借款人与其他第三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三方协商,为第三方重新设计新的信托计划,资金最终用于解决归还原信托计划的本息。整体思路类似于解决三角债的方式,此类方式完成后,可彻底与原信托计划进行切割,无论是借款人资质,还是担保措施,还款来源均可与原借款人进行风险隔离。此类方式的优势在于风险隔离与操作时间相对快捷,但困难在于第三方的寻找、协商过程。

  三是越俎代庖,通过协调第三方解决问题。此类项目的处置思路是通过掌握抵押物或借款人的其他优质资产,寻找对资产感兴趣的第三方,或收购,或重组,或再融资,通过股、债工具,为借款人筹集资金,解决信托项目到期的本息兑付。此类项目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付出冗长的诉讼时间而尽快解决问题,但困难在于对借款人的把控能力、资产的优质稀缺性与寻找第三方的能力。

  四是按部就班,通过司法流程处置问题资产。此类项目的处置思路是通过司法手段处置抵押物或查封借款人、担保人其他有效资产,以法院拍卖的方式解决问题项目。此类项目的优势在于操作流程合法合规,受托人履职明确,但困难在于司法流程冗长且此类方式受当地司法环境与条件的影响而不可控。

  如何避免更多投资陷阱

  风险处置的机构与人员

  当前信托行业普遍采用信托经理负责制,信托经理既是风险项目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项目风险处置的实际操作者。实际工作中,如何用好信托经理的风险化解能力,既要发挥他们的行业资源与主观能动性,又要对项目的风险处置进程进行动态掌握,对风险处置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司决策。这里需要完美解决授权与监控的矛盾。部分公司也设立资产保全部,但保全部同样需明确其职能定位、与信托经理的职责分工等。

  我们的建议是设立资产保全部等相关部门牵头负责问题项目的处置工作,同时建立保全经理AB角制度,对风险项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大或复杂的风险项目由保全经理担任A角,信托经理担任B角,相对简单的风险项目由信托经理担任A角,保全经理担任B角。必要时,可将问题项目的信托经理调入保全部,让其专职解决问题项目,以便于内部工作分工与协调。

  此类方式一方面可发挥信托经理的个人资源,另一方面针对重大项目也可加强公司对项目问题资产处置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

  2015年,实体经济承受的巨大压力致使信托风险逐渐暴露。2016年,信托公司该如何避免更多投资陷阱?

  问题资产处置手段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掌握

  选择处置手段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对症下药,每个风险项目形成的原因不一样,解决手段必须针对具体项目设计个性化的处置方案,处置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坚持风险处置的标准流程的推进。部分项目在信托存续期间就开始出现风险苗头,此时信托仍在正常存续期内,多数信托公司对此类问题多以加强现场走访、加强跟踪、督促借款企业安排其他备选还款方案的手段为主,此时容易出现未按风险处置的标准流程推进的情况,如企业未按合同约定达到销售进度,销售资金未按合同约定进行归集等,但信托公司考虑企业已开始寻找资金,也就对企业已违约事项的标准流程放松了要求,如发出律师函催促债务人,履行债权人的告知等相关义务。这样存在几方面的风险隐患,一是未履行受托人的职责,为尽职管理留下隐患;二是一旦借款人其他筹款努力失败,将对后续法律诉讼举证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助长了借款人违约的心理预期,不利于对借款人施压,也让信托公司在今后的催收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是坚持软硬两种方式不放松。风险处置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很少能一帆风顺、不经历任何波折就完成了项目风险处置工作。所以,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应坚持“打中谈、谈中打”的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催收谈判中交易对手过于配合,前期过于顺利,后期反而容易出现波折。此外,出现风险的项目,已不能再用正常项目的商业逻辑来推论,借款企业对外虚假陈述的机率大大增加,违约成本也降低。对此类项目及交易对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一味强硬或一味软弱均不利于推进风险化解,同时谈判小组中人员的分工应有不同的侧重,以便共同协作。

  三是充分收集信息,找到突破口。风险处置的过程也是双方的博弈过程。项目一旦出现风险苗头,就要立即充分收集交易对手信息,包括公司、个人、家庭成员、家族企业、个人群体小圈子、同行商会等综合信息,对其进行充分分析,找到交易对手的薄弱环节。收集过程中,交易对手关注什么、看重什么,个人有无其他资产,借款企业、担保企业有无其他资产都是必须要收集的内容。同时,信托是金融持牌机构,信息收集过程中应注意合法合规性,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第三方完成相关工作,并做好风险隔离工作。

  四是刑事立案的利与弊。如部分项目中交易对手的相关行为已经涉及刑事犯罪的范畴,此时是否提交刑事立案是信托公司面临的问题。从刑事立案的优势看,一方面,可以给交易对手更大的压力,同时刑事立案前的案件走访、数据调取可以借助公安力量,直接获取借款人资金挪用、转移资产等证据,为后续执行阶段作好证据和提供信息工作;另一方面,按照当前先刑后民的原则,一旦推进刑案,民事立案将会被暂停,这会延长项目整体处置时间。同时刑案立案最终是否会正式立案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当地政府、公安机构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总体来说,刑事立案更多是作为一种手段,而非目标。

  今后,随着投资人教育的逐步完善,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被社会与投资人逐步接受、认可,如同当年接受刚性兑付的理念一般,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将更多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通过信托产品的风险分层化管理,真正体现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基本理念,从而带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