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加减辅助穴位敷贴治疗哮喘96例临床疗效研究

 张东玉诊所 2017-11-16
       【关键词】  穴位敷贴; 小青龙汤; 哮喘
       支气管哮喘[1](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疾病,其特征为广泛性气道痉挛狭窄,表现为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双肺可听到弥漫性高音调干性啰音,在呼气时较明显,发作间歇期常无症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常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则归属于中医哮病[2]范畴,其发生多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而成本病,其证型较多,本文主要围绕冷哮一证展开讨论,并以小青龙汤[3]加减辅助穴位敷贴[4]治疗哮喘,以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5]为依据,观察口服药物和穴位敷贴联合治疗哮喘的实际效果,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11~2009-11入院收治的哮喘病人96例。诊断标准均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依据。其中男性50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1.09∶1;年龄18~65岁,平均(32.5±8.5)岁。病程6~28年,平均年龄(16.6±10.4)年,3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发作时多见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等,属中医冷哮范畴。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3.0随机分组,分为3组(即单纯小青龙汤组、单纯穴位敷贴组、小青龙汤辅助穴位敷贴组),每组32人。
       1.2  治疗方法小青龙汤组:蜜炙麻黄、芍药各12 g,桂枝6 g,细辛、干姜各3 g,甘草、五味子各8 g,法半夏10 g。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每次180 ml,每14天为1个疗程。合并感染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穴位敷贴组:白芥子、甘遂各18 g,元胡、细辛各10 g,半夏8 g与姜汁混合制成药饼,取穴:列缺、肺俞、定喘、膏肓。治疗步骤:取丁桂散少许,上敷与穴位,以胶布固定。贴敷45分钟后取下,以局部有红晕且微痛为度。每2天1次,14 d为1个疗程。
       
       小青龙汤辅助穴位敷贴组:同时给予小青龙汤和穴位敷贴治疗,14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近期疗效判断标准[6]。喘息症状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为临床控制;喘息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为显效;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有所减轻为有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资料中2组数据间的比较用F检验,各组结果用±s表示,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P<0.05表示数据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结果小青龙汤组中18例得到临床控制,6例效果明显,8例无效,总有效率75%,预后随访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28.12%;穴位敷贴组中16例得到临床控制,5例显效,11例无效,有效率为65.63%,复发10例,其复发率为31.25%。小青龙汤加减辅助穴位敷贴组中13例得到临床控制,15例显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87.5%,复发5例,其复发率为15.63%。其中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变情况。见表1。表1  三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数值(略)
       2.2  结果分析小青龙汤加减辅助穴位敷贴组与单纯小青龙汤组、单纯穴位敷贴组比较,肺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存在差异性, 患者经小青龙汤加减辅助穴位敷贴治疗后的肺功能回复较其他2组明显,证明:口服药物辅助穴位敷贴在治疗哮喘方面较单纯药物或者穴位刺激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
       3  讨论
       
   
       《内经》原文虽无本病确切记载,但在《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汉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中却囊括其症状在内。哮病发作的病理变化为内有“伏痰”遇外感而引发,痰随气阻,肺气失宣,而导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如《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若病人素体阳虚,又外感于寒,痰从寒化,寒痰为邪则发病为冷哮,故证见恶寒,流清涕,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畏寒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等,治疗以宣肺散寒,祛痰平喘为法。中医药治疗哮喘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就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哮平喘功效,作为治疗哮喘常用方剂,已沿用至今,且证明其疗效显著。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兼能利水,再配以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细辛、干姜为臣,温化寒饮;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佐药,与干姜相伍,又可温化中焦水寒之邪,以上诸药皆为辛温之品,恐其辛散太过耗伤肺气,故再加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酸敛护阴,并为佐治之用,另加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其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敷贴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7]为理论基础,辨证论治,选择有效的药物,制成膏、丹、丸等各种相应剂型,贴敷于相应的腧穴或病变部位上,通过药物对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敷贴疗法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在遇到危急时刻就已学会用泥土、草根等外敷进行急救;《五十二病方》已记载有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等疾;正如《理瀹骈文》所说:“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穴具有宣通肺气,祛邪外出。肺俞[8]乃肺之背俞穴,以宣肺祛痰。定喘为平喘之效穴。膏肓为肺系疾病之要穴,三穴治法为驱邪肃肺、化痰平喘之用。白芥子能搜皮里膜外筋骨之间寒痰并散结通络止痛,其药理作用具有抗过敏之功效;细辛性温,味辛,入肺、心、肝、肾四经,具有温经散寒、化饮、祛寒痰之效;甘遂性苦寒入十二经,具有降气平喘作用;元胡性温,入肺、脾、肝经,为血中之气药,可以活血,利气,止痛,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嗽,为治湿痰的要药;鲜生姜其性微温、味辛,功能温肺化痰降逆,诸药合用,敷贴药穴合用,共同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配合穴位敷贴在治疗哮喘[9,10]等症状方面分别优于小青龙汤组和穴位敷贴组,这正是体现中医的两大特点(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应用于临床的疗效体现。在治疗观察中体会到,中医综合治疗哮喘符合中医学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法则。
       【参考文献】
          [1]洪麦芳.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1):32.
       
       [2]刘玉霞,郑心.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688.
       
       [3]王世聪,黄河清,李希.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2):71.
       
       [4]吴艳松,张元兵,刘良徛.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9,40(5):75.
       
       [5]周承华,徐月清,王秋鸽.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09,15(17):2690.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 26(3): 132.
       
       [7]王欣.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研究及认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5):352.
       
       [8]吴兆利,张庆荣. 肺俞穴的古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04.
       
       [9]王世聪,黄河清,李希.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2):71.
       
       [10]万英,赵相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J].四川中医,2009,27(11):1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