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练的是《隋唐演义》中的“罗家枪”

 汐钰文艺范 2017-11-16

很多人对评书《隋唐演义》印象深刻,其中一段描写隋唐年间号称“常胜将军”的罗成,于千军万马中使用一杆银枪出神入化,特别是“回马枪”的败中取胜直杀得敌军无人敢挡,就这样,久负盛名的“罗家枪”也伴随着这个故事在民间传为美谈。


“罗家枪”也称“罗氏五十四枪”,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它涵盖了传统五虎断门枪的部分招式,又具有许多独有的奇招,经过几代武林高手的发扬光大,发展成为名震武林的独门枪法。


“罗氏五十四枪”共分两趟:第一趟24枪,第二趟30枪。在津南区咸水沽镇,这门绝技在孙氏家族中已经传承了整整五代人,如今,已成为天津市津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氏五十四枪”传承人孙业权


孙业权5岁便跟随父亲孙洪涧习武,从最基本的马步、拳法、踢腿、举杠铃学起。那时习武的生活很枯燥,但是孙业权觉得,年少时的这段经历不仅历练了身心、锻炼了意志品质,而且对于他的综合素质也有着很大的提升



据“罗氏五十四枪”嫡宗传人孙业权介绍,传授给他们家族武艺的师太爷孙文渤祖籍河北省沧州,祖上以开镖局为业。


孙业权的祖父孙忠义因幼年体弱,在民国四年(1915年)时,由叔父推荐到本族远房亲戚所在的河北省沧州习武,并拜当地军马站孙文渤为师。


他聪颖好学,深研精琢,继承了孙文渤的衣钵。孙文渤精通八极拳、少林螳螂拳、功力拳、青萍剑、五虎断门枪以及“罗氏五十四枪”等武功。


民国六年(1917年),孙忠义随孙文渤闯关东到达营口,开设“抚顺镖局”,在从事镖局生意时,孙文渤带其走江湖、访豪杰,后来又到天津开办武术国术社。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孙忠义到塘沽河头村设场授徒,之后落户咸水沽,这些武林绝技便在咸水沽生根开花。


孙氏家族代代习武,孙业权5岁便跟随父亲孙洪涧习武。


他回忆,当年习武,从最基本的马步、拳法、踢腿、举杠铃学起,虽然是父亲教授,但父亲对于自家人是一种不留情面的严格。“那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冬天穿着自家做的棉裤,由于经常踢腿、劈腿,棉裤裆部已经抻得没有棉花了。”在父亲的督促和指导下,孙业权的武艺进步飞快。


那时习武的生活很枯燥,但是孙业权觉得,年少时的这段经历不仅历练了身心、锻炼了意志品质,而且对于他的综合素质也有着很大的提升。


据传说,罗家枪法源于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隋朝时,罗成之父罗艺娶了姜维后人的女儿,并凭借自身极高的武术天赋,将姜家枪法进行改进,自成一派,传承至今,故有“罗家枪姜家传”的美传。




“罗氏五十四枪”体现了快、巧、妙的特点,以攻为守,守中带攻,攻守相合。尤其是招式“败中取胜”,就是民间俗称的“回马枪”,速度非常之快,常常令对手躲闪不及


相比其他枪法,“罗氏五十四枪”神出鬼没、变化无穷,且出招凶狠、雄浑果敢,而又精巧细腻,拦拿柔妙、脉络分明。全套枪法攻击部位主要是咽喉、外肩、裆部、胯部等。


此外,孙业权介绍,“罗氏五十四枪”还有拦、拿、提、捋、劈、崩、穿、点、挑、拨、扫、磕等独具特色的枪法,体现了快、巧、妙的特点,配合各种步型、步法,构成了完整的“罗家枪”的实用套路,以攻为守,守中带攻,攻守相合。


其枪诀特点是:“此枪之势最高强,崩三拷四实难防。左右定下夺门势,后有不良断门枪。断门枪法世间稀,枪响进步无挪移。崩拷诓诈难取胜,古代传留二人知。”


尤其是招式“败中取胜”,就是民间俗称的“回马枪”,速度非常之快,常常令对手躲闪不及。


“虚合开实闪展腾挪见刚而闭,随撩而入如行云流水,石火电光使人防不胜防。御之不及徒有拔山之力难奏,于无人之境,总之飞杆千斤击秋毫而去损,青丝一线击虎肾有余,博龙擒虎随手而得,多旗斩将无往不利,此断门枪诚武备家之精髓,战斗之绝艺也!”


这是前人观看“罗家枪”后,对其绝妙招式的赞叹,夸赞其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动如雷霆电闪,细如游龙穿梭,节奏分明、气势雄浑。


虽然“罗氏五十四枪”出神入化,然而练习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孙业权回忆,正式摸枪之前,他练了三年“抖大杆子”,即拿着一根大杆练习拦、拿、扎的三个动作,“不像刀剑一样,枪这种兵器很长,练起来必须有出有回,做出动作时,手抓住枪的位置必须准确,才能发挥出枪的最大威力,因此并不好控制,难度很大。”




过去的拳谱中,每一个招式的图解都是古人手画上去的,由于受绘画水平限制,很多动作并不准确。如今,他正着手利用现代化的拍摄技术将招式分解拍摄,加入到这些拳谱和枪谱中,以便更为准确地保留这些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罗氏五十四枪”还体现了中国的武德文化。


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中看到的长枪枪缨都是红色的,而“罗氏五十四枪”使用的长枪枪缨是白色的,“红色代表血液,而白色则有手下留情之意,因此‘罗氏五十四枪’虽猛,其宗旨却是点到为止,放对方一马。”这种武德文化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孙业权从小就听父亲说,家传的这些武艺是十分珍贵的,应该好好继承和保护。


从2013年起,他一边开始为咸水沽周边的小学生教授武术,一边着手整理祖辈留下来的拳谱、枪谱和剑谱等,“这些资料在家里存放了很长时间,很多已经残破不堪,将它们整理、抄写下来,有利于对它们的保存和传承。”


孙业权现在是津南区咸水沽镇新业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平日工作极为繁忙,因此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抄写工作。


“有时候抄到深夜,已经很疲惫了,但是想着尽快完成这件事,便决定再抄一会儿,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常常写到凌晨两三点。”孙业权表示,除了整理文字资料外,他还会走访散落在各地的曾经跟随祖辈习武之人,收集祖辈的武术技艺。


很多人已经失联了半个世纪,寻找起来非常困难。


他回忆,有时候,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一名习武者,却发现虽然同是练拳、练枪,但是门派不同,只能重新寻找线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