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民出身的大将军司马穰苴如何立军威

 乐水无涯 2017-11-16

司马穰苴

名 片

姓 名:田穰苴

别 名:司马穰苴

生 卒年:不详

家 乡:尚不明确

座 驾:不详

兵 器:不详

性 格:刚烈威严,爱兵如子,赏罚分明

爱 好:一鸣惊人

所处朝代:春秋

家庭背景:田穰苴属于田氏宗族,但并非田氏嫡出,地位实与一般平民无异。

顶头上司:齐景公

荣誉称号:草根大将军

历史评价: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经典之战:率领齐国打败晋、燕

历史遗迹:田穰苴墓

现居住地:今天的齐都镇尹家村南

个性签名:谁说我有野心,以死来证明清白总可以了吧。

——平民出身的大将军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他的原名叫田穰苴,他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世称司马穰苴。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没有多久便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晏婴推荐的人才】

田穰苴生活在齐景公时代,当时的中国除了形式上的中央政府周以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长期存在的有十三个,分别是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和吴。在那样一个中央政府名存实亡、诸侯并立的年代,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一句话:谁能打谁就是老大。

有一年,晋国和燕国同时出兵袭击齐国,晋国占领了齐国的阿、甄两地,而燕国占领了黄河以北的齐国领土。从两国一致的军事行动来看,当时晋国和燕国显然达成了某种协议,目的就是合伙瓜分齐国的国土。齐国军队在两国的夹击下一路溃败,眼看就要顶不住了。危局需要英雄,接着英雄就出现了,这个英雄就是田穰苴。

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臣——晏婴,晏婴有着超越常人的人才观和判断力。在国家危亡关头,晏婴马上想到了田穰苴,于是便向齐景公极力推荐田穰苴,他说:“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意思就是说:田穰苴虽然是田完庶出的后人,但他可谓文武全才,文能胜任思想工作,武能肩负破敌制胜的使命。

齐景公对田穰苴的“庶出”身份并未有所介意,既然晏婴如此推荐,他也不想错过这个人才。于是齐景公马上安排,亲自面试晏婴推荐的将军候选人田穰苴。齐景公找来田穰苴开始聊天,自己聊,听对方聊,聊到最后,结果就是:齐景公迫不及待地任命田穰苴当了齐国的将军,委托他统帅齐国的军队抵御晋燕两国的侵略。齐景公意识到自己果真捡到了一块玉石,不赶紧下手恐怕就晚了。

田穰苴的仕途就这样顺利地开始了。这个过程基本上可以用“一步登天”来形容。

按理说,这小田完全可以找个大点的地方,找帮自己的朋友,热热闹闹地开个“party”来庆祝一番。但他没有,他还要向齐景公提要求——他想要个人。什么人呢?既不是狐朋狗友也不是红颜知己,而是一个监军。虽然在晏婴看来,田穰苴“文能附众”,完全具备了兼任监军的能力,但是田穰苴自己还是不想身兼多职,他强烈向齐景公要求派一位监军来帮他做好思想工作。田穰苴说自己“素微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所以“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田穰苴首先是表态,表明了自己并没有忘乎所以,他强调了自己能成为位高权重的将军全凭老板齐景公的慧眼识才和超常提拔,对老板的感激溢于言表;其次是摆困难,一个出身微贱的人突然空降到了一群资深的老臣老将之上,这事搞不好是要死人的;最后是找退路,万一失败了有齐景公的宠臣帮自己扛一半,万一成功了那也是在齐景公的领导下做了该做的事。我们知道,在帝王的专制统治下,将军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有可能死人,唯一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和成功之道就是“分享”——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积极主动地分给自己效力的老板。成功这种东西很奇怪,有时候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田穰苴第一次当官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愧于“兵家第一人”这个称号。

齐景公突然发现:这个田穰苴不但军事素质过硬,政治思想上也这么成熟,他自是高兴不已,于是马上任命自己的宠臣庄贾担任穰苴军中的监军。后来这位监军一上任就成功地“帮助”穰苴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威信,以罕见的高效率履行了监军的责任,齐国的军队在庄贾的“帮助”下一下子团结到了田穰苴周围,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杀庄贾立军威】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三军总司令田穰苴面临的国情是:前方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军情紧急。田穰苴当时就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时分在军营正门会合,然后率领三军奔赴前线。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田穰苴马上进入了自己的角色,第二天没等到正午他就早早地赶到了军营门口等待庄贾,为了准确掌握时间,他甚至命令手下树起了观测时间的木杆和滴漏。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正午的太阳把立在军营门口的木杆留在地面的影子浓缩成了一个圆点,庄贾这小子还是没有出现。站在军营门口的田穰苴抬头看了一下远处,齐国首都临淄的城墙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田穰苴感觉自己该做点什么了。他左手紧握剑柄,右手捧着刚刚到手的兵符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军营,传令集合三军。中军战鼓擂起,三军将士集结出营。沙场点兵,战马嘶鸣、旌旗招展、刀枪林立。三军整肃,等待将军下令。

按一般惯例,新官上任总要发表些什么长篇大论的,诸如自己会怎样怎样做,怎样怎样为大家谋福利之类的话,时间至少是半天。但田穰苴没有,他言简意赅地向三军将士申明纪律。简单地说: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回报,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要付出什么代价。尽管田穰苴言简意赅,但听得下面的士兵们都心里敲鼓,看来这位新上任的领导要找人开刀了。而这个人就是庄贾。

这边是气愤紧张严肃,而就在另一边的临淄城里,庄贾正在和他的亲戚朋党喝酒,庄贾府中充满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丝毫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上记载:“贾素娇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从这句话来看,事实上庄贾不仅是齐景公最宠信的重臣,而且还是田穰苴被破格提拔之前的前任齐国三军总司令。齐军接连败退,弃城失地,而前任将军、现任监军庄贾不仅非常光荣地和亲朋好友一起喝送行酒,而且还心安理得地耽误了与现任将军田穰苴约定的军事计划。既然有庄贾这样的军队最高领导存在,齐军接连败退、丧权辱国就不难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庄贾虽然一贯娇贵,但是作为一个政治上非常成熟的资深政客,庄贾这样完全不顾大局而大肆放纵的行为仍然是很不正常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据推测,庄贾的有意失约就是要以实际行动鄙视突然爬到自己头上的暴发户田穰苴,企图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然后继续掌握齐国军队的实权。作为齐国官场上的老江湖,庄贾早已经适应了齐国的政治环境,在他看来只要有齐景公撑腰,田穰苴这种土包子即便当了将军也是自己手里的牵线木偶。按照这种逻辑,庄贾与田穰苴的第一次合作需要先杀杀对方的锐气,这样以后才能在军队里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政治生态环境和权力分配秩序。事实证明,庄贾的确非常了解自己的老板齐景公,但是非常不幸,他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田穰苴非常不了解。

酒过三巡、日头偏西之时,庄贾浑身酒气地出现在军营。端坐在中军大帐中央的田穰苴不仅一身戎装,而且一脸的肃穆,与昨天一脸谦和地跟庄贾约定见面时间的田穰苴截然不同。他的眼神冷漠而神秘。庄贾意识到自己好像做得有点过分了,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但已经晚了。

田穰苴如同一座雕像岿然不动,发出一声:“何后期为(为什么迟到)?”这种声音有种泰山压顶的压迫感,使庄贾心里一颤。

但毕竟田穰苴开口了,庄贾不禁感觉有点放松:“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同僚和亲戚安排送别,所以耽误了)。”田穰苴听到庄贾轻描淡写地提供了这样一个答案,马上以振聋发聩的“三忘原则”有力地回敬了庄贾,“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田穰苴讲的道理比庄贾大:有首歌唱得好,“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这本来是小兵都懂得的道理,偏偏你庄贾装糊涂,所以就别怪我田穰苴对你不客气了。

顿时,田穰苴黑着脸问军正(当时掌管军纪的军官):“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按照军法,对于约定时间集合而迟到的人,如何惩罚)?”军正的回答很负责:“当斩。”对于身为齐国军队首长的庄贾来说,军正提供的答案简单得就像1+1=2,但是在军正提供这个答案之前,庄贾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个答案跟自己也会发生联系。深受齐景公宠信的庄贾,一贯不可一世的庄贾,此刻崩溃了。恨只恨当时没有中国移动,贵为齐国第一宠臣的庄贾只能派人快马飞奔向齐景公求援,这是庄贾最后的救命稻草。

然而,奔马再快,也不如田穰苴的刀快。

田穰苴的理论是,作为国家的前任军事首长,本来就应该为齐国的损兵折将、国土沦陷承担责任,所以,庄贾难辞其咎。与此同时,自知出身微贱的田穰苴也急需一个“昂贵的代价”来树立自己在全军的威信。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半路转正的女人往往比原配更急于拥有名牌奢侈品以证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显而易见,庄贾的脑袋之于田穰苴,就像豪宅跑车之于女人,都是最合适的“昂贵代价”。更重要的是田穰苴深知自己和娇贵蛮横的庄贾根本不可能和谐共存、长期合作。如果两人长期并存、明争暗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齐国的军队和国王来说都是浪费资源和生命,田穰苴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更何况田穰苴还有个最光明正大的理由:作为监军的庄贾,竟然在国家大事上都不遵守法则,那自然是该有所惩罚的。既然如此,庄贾这次在不合适的时候做的这件不合适的事,对田穰苴而言,却恰恰是在合适的时候得到了合适的机会。明摆着,庄贾是自己往枪口上撞的,不出差错没准还得找点毛病出来,更何况捅了这么大娄子。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田穰苴准备好了,他的刀也准备好了。军营辕门前,庄贾的人头落地,血染黄沙。

大军尚未出征,三军总司令先干掉了自己的监军,这个人不仅是国王最信任的宠臣,而且还是前一天总司令诚恳要求上级委派下来的监军。对于广大准备奔赴疆场的将士们来说,这种事不仅闻所未闻,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此刻所有的战士因为田穰苴的刀和庄贾的头同时屏住了呼吸,“三军之士皆震栗”。

而齐景公在得知田穰苴要斩杀庄贾以整肃军纪的消息时,着实吓了一跳,他实在没想到前一天谦虚谨慎、低调朴素的田穰苴变脸如此之快。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这种时候再合适不过。齐景公马上派出特使乘坐马车迅速赶到齐军大营要求田穰苴刀下留人,不管怎么说,庄贾是深受老板喜爱和信任的人,这样的人是杀不得的。为了保住庄贾的脑袋,特使在军营门前没有按照程序通报,而是命令驭手驾车直接冲进军营。当齐景公的特使看到庄贾鲜血淋漓的脑袋时,他震惊了,在当时的齐国朝野看来,只要齐景公不死,庄贾没有失宠,就没有人能杀掉庄贾。可是,摆在特使面前的事实,由不得他不信。

【手下留情,特使活命】

尽管庄贾的人头已经落地,但是特使还是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的,他还是向田穰苴传达了齐景公特赦庄贾的命令,田穰苴非但没有跪地谢罪,反而义正词严地回答:“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得,我离你齐景公太远,没有电话的情况下,我杀了他也当白杀了。说得特使也是无言以对。

既然庄贾脑袋搬家成为既成事实,齐景公迟到的特赦令也传达给了将军,特使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可以回去交差了。他却万万没想到田穰苴居然再次向军正提出了问题:“驰三军法何(在三军中乱闯该当何罪)?”军正再次负责(着实地负责啊)地回答了田穰苴的问题,仍然是“当斩”。如果把田穰苴的故事拍成电影,军正这个角色就只有两句台词,而且还是完全重复的两句台词。但是不可否认,军正的两句完全一样的重复台词很可能将成为电影史上最具震撼力的台词,生命的脆弱在这一刻被注解得简明扼要而鲜血淋漓。听到这两个字,特使的腿软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估计连齐景公也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特使,竟然就要因为这事掉脑袋了。但眼前这位大义凛然的将军,肃杀严谨的军正,庄贾那还在滴血的人头,这一切看上去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不是闹着玩的。

特使真后悔自己当初怎么那么冲动,进来时不该硬闯的啊。但后悔也晚了,架在他脖子上那冰凉的屠刀已经告诉他,事情已经几乎没办法挽回,他现在就只有期望奇迹的发生了。

奇迹还真的发生了!

田穰苴手下留情了。他知道再这么认真地玩下去,下一个当斩的就可能是自己,齐景公不仅是齐王国的最高执法者,更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立法者。田穰苴将军的屠刀终于在特使的脖子上拐了一个弯,他说:“君之使不可杀之。”任何法制都有底线,君主专制时代也有法制,君主专制时代法制的底线就是君主。特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齐景公本人,杀了特使就等于在政治地位和君权尊严上对齐景公进行了斩首。这等于向君权宣战。

田穰苴在当时还不具备向君权宣战的实力,所以他放过了吓得半死的特使。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将军,田穰苴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军法的尊严,既然军正说过当斩,就必须有人死。于是特使的随从、驾车的左驭手和拉车的左侧马匹,跟着特使来到军营的两个人、一匹马顷刻之间变成了三具失去头颅的尸体,他们为特使这一个忽略的错误买了单。

接下来的时间里,再也没有人敢怀疑田穰苴将军说的每一个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否则,就意味着生命的代价。田穰苴让捡了一条命的特使回去向齐景公如实汇报,自己率军出征。

【爱兵如子】

一天前还“士卒未附”的田穰苴终于树立起了无人能及的军中威信,可以想象,当庄贾以及特使的随从和驭手因为违反军纪被斩首的时候,齐国三军将士是多么的恐惧和震撼。然而对于一个真正的名将来说这显然还不够。

田穰苴需要的不仅仅是三军将士的敬畏,这只能驱众赴死,要想战无不胜,他还需要部下心悦诚服的爱戴和拥护,这可以让人争相为自己效命。恩威并重,一拉一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此而已,两千多年前的田穰苴将军早就开始应用了。于是在行军途中,田穰苴深入基层士兵,详细地过问士兵们的衣食住行,为伤病的战士们寻医问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不仅如此,刚开始享受高薪的田穰苴将军非常慷慨,他不仅把齐国将军应该享受的工资待遇拿出来充公,而且还按照最羸弱的士卒标准领取口粮(当时军队分配军粮按照士兵的体力和战斗力作为标准)。

田穰苴连齐景公最宠信的大臣都敢杀,身为田穰苴的手下,齐军将士们不禁也为自己的安全和命运开始了担心。紧接着,将士们亲眼看到这位杀人不眨眼的田穰苴将军深入军营的每个角落,随机地和每一位碰到的战士聊天谈心,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一样关心大家生活的每个细节。更让战士们想不到的是这位本来高高在上的将军不仅毫无吝惜地把自己的工资全部充公,而且还心甘情愿地和普通士卒同吃同住同劳动。田穰苴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的一系列行为,不仅在庄贾主持齐军工作时无法想象,甚至在整个春秋时代的各国军队里都是空前的,战士们迅速被这个杀人不眨眼而又爱心泛滥的将军征服了。

田穰苴将军的带兵之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平常的日子对当兵的关怀备至,关键的时刻对当官的冷酷无情。

【不战而屈人之兵】

春秋战国是一个政治形势非常复杂的时代,各国的君主、大臣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勾结、联合、陷害的复杂博弈关系,各国之间称得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当时,无间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政治生态。就在田穰苴将军通过深入人心、恩威并重的思想工作迅速提升齐军战斗力的同时,齐军战斗力成功升级的情报也通过复杂的间谍 网实时地传输到了晋、燕两国侵略军的参谋总部。晋、燕两国的战时决策效率非常惊人,两国参谋部立即对齐军战斗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并调高了对齐军战斗力的评级,最后两国一致做出了撤军的决定。

就在田穰苴将军率领求战心切的齐国大军扑向敌人的时候,晋、燕两军根本没有给对手正面对抗的机会,而是迅速从两个方向分别撤退,放弃了已经占领的大片齐国领土。接下来留给田穰苴将军和齐国大军的工作就是追击敌人和接管领土。

田穰苴将军创造了奇迹,他不仅在短短四天的时间里把一支士气低落、节节败退的军队变成了渴望战斗和荣誉的虎狼之师,更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兵不血刃就收复了大片沦陷的领土。

齐国举国欢庆,齐景公率领诸大臣到临淄郊外欢迎田穰苴将军,检阅并慰问了三军将士。为了表彰田穰苴将军对齐国的突出贡献,齐景公当场任命田穰苴将军为齐国的大司马,从此田穰苴被世人称为司马穰苴。

【功高震主,抑郁而终】

当初田穰苴胜利归来时,还没有回到齐国首都临淄,他就主动将军权移交,解除了战争状态,宣誓效忠齐王,之后才回到了临淄(“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这显然是做给老板齐景公看的:田穰苴将军虽然杀了监军,但是他可以做到监军在和不在一个样,事实和舆论都将证明田穰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将军。但是,这位忠诚的战士并未得到理应得到的待遇。

齐景公虽然荒淫无度,却也有一样令人称道之处,即能任用贤才。他执政四十余年,文有晏婴为相,武有田穰苴为将,竟使本已日趋衰败的齐国颇有振作之势。

内外政事有晏婴和司马穰苴撑着,齐景公整日便琢磨着怎么吃喝玩乐。可惜他最宠信的庄贾被田穰苴杀了,一时竟找不到像庄贾那样陪他玩乐的“狎友”,玩起来未免觉得有些不能尽兴。

一天,齐景公在宫中饮酒取乐,一直喝到晚上,意犹未尽,便带着随从来到相国晏婴的宅第,要与晏婴夜饮一番。

齐景公的随从前去敲门,向晏婴通报:“国君来了。”

晏婴忙迎接出门,问齐景公:“国君为何深更半夜来到臣家?”

齐景公说:“酒醴之味,金石之声,美妙得很,寡人想与相国一起享受一番。”

按说,国君亲自跑来找臣子喝酒,这是臣子莫大的荣耀,是求之不得的事。不料,晏婴却不领情,他板起面孔,对齐景公说:“陪国君饮酒享乐,国君身边自有这样的人,此等事非臣之职份,臣不敢从命。”

在晏婴这儿吃了闭门羹,齐景公不免有些下不来台。没办法,国家大事他还要倚仗晏婴,也只好忍气吞声了。

离开晏婴的府第,齐景公又想起了司马穰苴。于是,君臣一行又来到司马穰苴的家中。

司马穰苴听说齐景公深夜造访,忙穿上戎装,持戟出门迎接,急问:“诸侯得无有兵乎?大臣得无有叛乎?”

齐景公笑嘻嘻地说:“没有。”

司马穰苴佯装不解,又问:“然则昏夜辱于臣家者,何也?”

齐景公说:“寡人无他,念将军军务劳苦,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乐,思与将军共之耳。”

司马穰苴接下来的回答与晏婴的回答如出一辙:“陪国君饮酒享乐,国君身边自有这样的人,此等事非臣之职份,臣不敢从命。”

齐景公万万想不到在臣子的家门前竟两次吃了闭门羹,不由意兴索然。左右问他是否回宫,他说:“还是到梁丘大夫家吧。”

梁丘大夫名据,是个像庄贾之类的阿谀奉承之徒。听说齐景公来找他饮酒,顿时乐得手舞足蹈,慌忙左操琴、右持竽,口中唱着歌,跑出门来迎接齐景公。齐景公大喜,与梁丘据相携入室,把酒欢呼,喝了个通宵达旦。

次日,晏婴与司马穰苴都上朝进谏,劝齐景公不应该深夜到臣子家饮酒。齐景公说:“寡人无二卿,何以治吾国?无梁丘据,何以乐吾身?寡人不敢妨二卿之职,二卿亦勿与寡人之事也。”

话虽这么说,敢让一国之君吃闭门羹,齐景公心中自然很不痛快。

不遭人妒是庸才。司马穰苴先前出色的表现当然会遭到嫉妒,而这种嫉妒在司马穰苴还没有广泛建立起自己政治势力的时候非常致命。

本来田氏已经权倾朝野,如今又有个司马穰苴一跃而成为掌管齐国军政的大司马,这就不能不让一直敌视田氏家族的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如芒刺在背。

齐国的田氏、鲍氏、高氏、国氏四大家族互有矛盾,以前只是在国君面前争风吃醋,后来是争权夺利,而且日趋激烈。这几大家族中,田氏的势力最为强大。田氏的代表人物田桓子是个有心人,在齐庄公时就开始发展家族势力。至齐景公时,田桓子趁齐景公对民众盘剥无度之机,用大斗出贷、小斗收进的办法来收买人心,赢得了齐国人民的交口称赞。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见田氏甚得人心,势力迅速膨胀,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欲驱逐司马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

齐景公似乎也预感到田氏势力太盛,便采纳了鲍氏、高氏、国氏的意见,将司马穰苴辞退了。

司马穰苴无辜被免职,未免有些想不开。毕竟,他成为齐国的大司马,并非凭借田氏家族的势力,靠的是自己的才能和军功。如今,他却成了四大家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这又让他如何想得通?

人在长期心情郁闷的情况下容易致病。可怜一代卓越的军事家,竟因此抑郁成病、一病不起了。

司马穰苴死后葬于临淄城郊,其墓在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墓高10米,南北25米,东西38米,保存完好。

后来的齐威王积极继承并实践了老祖宗司马穰苴的带兵之道和战争艺术,齐国凭借司马穰苴奠定的军事策略迅速成为当时各路诸侯中的霸主。为了形成齐国战无不胜的核心竞争力,提高齐国军事理论水平,齐威王命令大臣整理了前世流传下来的司马兵法,并且结合了司马穰苴总结的军事理论,托名司马穰苴汇编了一套兵书《司马穰苴兵法》。

【军事思想】

司马穰苴年轻时就广泛地阅读兵书,对古代兵书颇有研究,在军事学方面造诣颇深。后来,他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战争实践,创造了《司马穰苴兵法》。但司马穰苴在世时并没有编著成书,齐威王时,组织士大夫追论古代的《司马兵法》,才将司马穰苴的兵法编入其中,号称《司马穰苴兵法》,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一卷五篇《司马法》一书。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和《孙子兵法》将战争中的诸因素概括为奇、正这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相仿,司马穰苴则把战争中的诸因素抽象为轻、重这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他说:“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他认为掌握战争的规律关键在于处理好轻、重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即所谓“筹以轻重”。譬如处理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问题时,战略和战术都要同时照顾到,但是又要有主次之分,要以战略统帅战术,这就是“以重行轻”,反之,“以轻行重”则要吃败仗。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战术学内容。在军队指挥方面,他认为“上烦轻,上暇重”,统帅的具体指挥称为轻,统帅的帷幄运筹称为重,统帅的指挥只有轻则陷于繁琐事务,只有重又流于空泛,因此应轻重相节,该具体的就具体,该原则的就原则。在军队训练上,他主张“教惟豫,战惟节”平时训练要从严,战时使用应有所节制。在军队号令方面,他认为“奏鼓轻,舒鼓重”,总是快速前进,部队吃不消,要有张有弛,所以这两种鼓法要交替使用,而以舒为主。司马穰苴特别突出“战参”思想。他说:“攻战守, 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困,是谓战参。”即攻击与防御交相为用,前进和后退各有限度,队行排列有前有后,车兵,步卒唇齿相依,在战争中,这些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现象叫做“战参”。在兵器的配置上也体现这种思想。他说:“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各种不同性能的兵器只有配合使用,才能够“迭战则久,皆战则强”。

司马穰苴虽然死了,但他的《司马法》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宝贵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