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集》文房雅玩汇集古代文人雅士乃至帝王官宦居室案头的精美器用,材质各异,既可供设于案几,又可把玩于掌中,可远观,亦可近取。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收藏怡情养性,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受用清福”! 1103 清乾隆 白玉鼻烟壶 H:7cm RMB:150,000-250,000 鼻烟壶以羊脂白玉为材,玉质温润,凝白无瑕,呈椭圆体随形而制,器形饱满圆润,器壁厚实,大气而优美。鼻烟壶口沿琢磨有度,丝毫不苟,堪称精妙。“良玉无须琢”,此壶通体素面,不加任何雕刻,以镜面壶身充分显示玉之君子风度,局部带皮色。制作工艺古朴、自然、浑然天成。清代人崇尚玉质的温润,讲究“无绺不做花”,为保持玉材润泽的质感,而做素面鼻烟壶,尽显玉色之美。这类素面留皮鼻烟壶大多为乾隆年间作品。 一个标题 1107 清18世纪 白玉雕象耳活环龙凤纹扁瓶(带座) H:30.5cm RMB:1,800,000-2,500,000 来源:纽约苏富比1994年10月6日LOT.69. 扁瓶外壁几近满雕,工艺非凡,制作精良,古雅之中带出锦绣繁复之工艺,为典型的“乾隆工”玉器。“乾隆工”主要指玉材尽奢、不惜工本,皆和阗玉料;雕工顶级,精雕细琢,刻线流畅一脉贯穿;风格一为仿古二为痕都斯坦,体量大者厚重肃穆为仿古,体薄而巧丽、纹饰颇具外域风格者为痕都斯坦。 该扁瓶器壁厚实,用料上乘,正是仿古风格的“乾隆工”玉器,当为宫廷内陈设佳品,赏析之令人神往。 一个标题 1108 清乾隆 白玉携琴访友图砚屏 15×9.5cm RMB:1,300,000-1,800,000 来源:伦敦佳士得 砚屏背面平整,上刻楷书“御题松壑携琴图”诗文,内容为“高阁开窗俯碧峰,幽人默坐兴偏浓,涧边童子抱琴至,动操应成风入松”,诗文内容来源于乾隆御题《张宗苍松壑携琴》图,当为清宫造办处依此画而特制。原配紫檀座满饰松竹、菊花等祥瑞之物,工艺精湛,与砚屏相得益彰。 砚屏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但形体较小,古人常将其置几案、条桌之上,是用作陈列、摆设的观赏性小型屏风,故江南又称台屏。屏心常见的有大理石、嵌瓷片等漆木为之,而玉石者为名贵上品。 此玉砚屏为和田白玉制成,温润凝莹,触手似凝脂,致密细腻,嵌插于紫檀木座中。砚屏为扁平长方体,正面以高浮雕、镂雕和阴刻等技法雕琢“携琴访友”题材。近景处可见一位老者策杖徐行于小桥之上,侍童怀抱古琴相随,桥下流水湍急。前方有台阶随山石之势而上,通向远处的亭谢。右边可见来路崎岖,两颗苍松挺立,枝干虬劲,松叶繁茂。整幅画面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意境旷远清雅,雕刻刀法干练娴熟,极具文人画气韵。 一个标题 1109 清乾隆 白玉浮雕螭龙纹瓶 H:9cm RMB:600,000-800,000 乾隆皇帝爱玉好古,此香瓶便是乾隆时期仿古玉器中的一件极为精巧之作。香瓶以和田白玉籽料为材,玉质莹润洁白,若脂柔滑,局部带皮色。口部细琢平滑,盘口,束颈微下侈,饰双铺首耳,溜肩鼓腹,转折处圆滑,承接圈足,底部略凹。此玉瓶腹部以高浮雕、镂雕的技法雕琢螭龙攀附,龙首扁平,龙身舒展,四肢强健有力,龙尾分岔旋绕。三条螭龙高低分布,其特殊之处在于布局之随意,不拘于中国古代“对称”的装饰规则,颇具自然生气。 整器质地与纹饰皆承古风,高贵古雅,质美工精,圆弧处细腻温润,棱角处爽利洒脱,细节处内挖、打磨均细致入微,器虽小却尽展玉雕之美。 一个标题 1110 清乾隆 白玉云蝠纹如意 L:49cm RMB:2,800,000-3,800,000 清代如意基本摆脱了实用用途,如意被视为吉祥瑞器,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乾隆帝尤喜如意,曾作有诗云“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乾隆三十年后,历次进贡中无不有如意。皇帝也拿如意赏赐王公大臣,如意渐渐地成了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此如意为典型清代乾隆时期玉雕风格,表现了清代宫廷审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用意。如意尺寸较大,玉质上乘,品相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一个标题 1111 清乾隆 碧玉饕餮纹龙钮带盖熏炉 H:17cm RMB:480,000-680,000 来源:香港苏富比1989.11.15,LOT636 纽约佳士得1994.6.2,LOT123 这件熏炉,通体以碧玉雕琢而成,质地细腻如墨绿色凝脂。盖钮镂空雕琢盘龙,纹饰细腻,造型立体,富有浓郁的宫廷气息。器身抛光圆润,腹部呈半球形,两侧雕琢兽首钣鋬,鋬上衔活环。盖沿与器身之上出戟,饰饕餮纹,纹饰法度严谨,颇具威仪。其下承三兽足,置于白玉缠枝莲炉座上。 全器造型浑厚端庄,其选料精良,琢磨精致,堪称清代玉雕之杰作。碧玉香熏炉既可实用,又是珍贵的陈设之物,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 一个标题 1128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观音瓶 H:46.5cm RMB:600,000-800,000 来源:佳士得 观音瓶胎体厚重,喇叭形大撇口,唇口束颈鼓腹,高圈足外撇,足底出矮平台,形制端庄大气。通身以浅蓝釉为地,填红、绿、黄、紫、宝蓝五色釉作花纹。唇口处饰如意花纹一周,通体装饰缠枝莲纹,莲花色彩鲜艳,黄、红、蓝、绿相间搭配而成,枝叶则用深绿色填涂,唇口、圈足、底部皆鎏金处理,鎏金光亮。该器造型规范、色彩绚丽、纹饰工整、镀金明亮、工艺精益求精,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反映出乾隆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制器的标准特征。整体纹饰富丽堂皇、华贵端庄,用当时发展完备的珐琅釉色,由宫廷珐琅画师细心填涂器面,做出的繁缛纹饰可媲美同期的珐琅彩图案。 铜胎掐丝珐琅有着黄金和宝石般的华贵和瑰丽。因其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故很长时期内主要作为御前用器,由宫廷内皇家御用作坊制作,除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和馈赠礼品给外国友人外,民间难得一见。 一个标题 1129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灵仙祝寿如意 L:42cm RMB:650,000-850,000 来源: 1.重要法国私人旧藏 2.苏富比摩洛哥,1984年3月4日,编号263 3.苏富比纽约,2005年3月31日,编号231 4.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DAVID H:UANG & SON ART FOUNDATION) 展览: 美国加州,华·美,《华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2011年6月17日-7月17日,编号50。 此件作品来源清楚、流传有序,为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收藏,最早于1984年苏富比摩洛哥上拍,编号263号,并在2005年3月31日再度于纽约苏富比上拍,编号231号。除此之外,其于2011年6月17日在美国加州借展于华·美,《华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展览会,同时也出版图录,编号50号。 一个标题 1132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螭龙纹大烛台(一对) 款识:乾隆年制 H:46cm RMB:1,200,000-1,600,000 来源: 1.法国德劳特酒店DROUOT HOTEL,1867年12月售出 2.加拿大温哥华 MARCO CHEN先生旧藏 3.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DAVID HUANG & SON ART FOUNDATION) 展览: 美国加州,华·美《华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2011年6月17日-7月17日,编号74 烛台成对,整体由烛扦、柱、托座三部分构成。顶端置一圆形小盏,内设烛扦,中部置烛盘,与上部小盏以立柱相连,口沿皆外撇;底座为覆钟形,底施“乾隆年制”楷书款。造型端庄稳重,典雅大气。通体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填饰缠枝莲纹及两两相对的螭龙纹,繁缛奢华,细致入微。此对烛台造型优美,装饰富丽,做工考究,掐丝线条粗细均匀,工整流畅,装饰题材丰富,鎏金金水厚亮,体现了精湛的乾隆朝珐琅器制作工艺。 此对烛台传承有序,源自奉三堂收藏,其最早于1867年12月于法国德劳特酒店售出,由加拿大MARCO CHEN先生收藏,并于2011年6月借展于华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并刊印成册,编号74。 一个标题 1133 明 铜胎掐丝珐琅鹤寿纹方尊(一对) H:34cm RMB:1,600,000-2,000,000 此对铜胎掐丝珐琅尊仿自上古青铜尊造型,精纯铜质为胎,撇口,束颈,圆鼓腹,下腹微垂,高圈足外撇,足底出矮平台。胎体厚重,体呈方圆,四边出戟,古朴凝练,风格浑厚,自然典雅。全器以湖蓝色为地,以宝蓝、绛红、草绿、白、黄等色填饰各色纹饰图案。以颈、肩、腹下部三道灵芝花卉纹饰带将全器分为四部分,口沿描金,口沿下以宝蓝填饰小型蕉叶纹,颈部以绿、红两色对称填饰大型蕉叶纹,肩部饰变体夔龙纹,龙身卷曲勾连,取材三代青铜纹饰,神秘威严。 腹部主题饰以牡丹仙鹤纹,姹紫嫣红,山石奇峻,腹下近足处排布如意云头纹,此为万历珐琅特点之一。四面足墙各饰飞马一匹,福山寿海,千云翔集,神骏踏浪飞驰,风火缭绕周身,宛然入仙,骏马四蹄腾空,马尾飞扬,驰骋奔跑,极富动感。掐丝繁密而不繁乱,构图考究,布局有致,花纹综合运用蓝、红、绿、白、黄等色珐琅,色泽丰富纯正,细润明亮,有天然宝石之美感。色彩绚丽,釉面光亮,填料色彩明艳,纹饰造型法度严谨,自然流畅,掐丝细腻精致,图案布局有致,富丽堂皇,华贵端庄。 一个标题 1172 清早期 洒金海棠炉 H:13.8cm,L:27.5cm,w:3100g RMB:320,000-380,000 底款:大明宣德年制 边款:宫式内用 玄字十六号 铜鎏金洒金双兽耳炉,样式端正古朴,呈海棠形。以上 等合金铜冶炼铸造而成,质地细腻。炉壁呈熟栗色,周身点金装饰,器表光滑润亮,兽耳仪态威严。 三兽形足承于炉底,精美异常。此炉皮壳手感光洁,叩击发声宏 亮。炉腹底刻阳文六字款“大明宣德年制”,字体文雅 大气,内铸有“宫式内用 玄字十六号”款为宫廷陈设用炉。 一个标题 1195 清乾隆 沉香雕“秋江待渡”图方尊 H:31cm RMB:800,000-1,000,000 来源:香港佳士得 方尊盘口,颈部呈弧线,肩部向下渐收,以上等沉香雕造,仅于两侧为美观而以楠木贴片,别具匠心。方尊盘口饰回纹,颈部于一周如意云头纹之下雕刻双龙捧寿纹饰,样式为乾隆时期典型的拐子龙纹,寓意吉祥。方尊中部以回纹开光,用上好的沉香精细雕刻山水人物作为主体纹饰,正背面画面内容相互衔接,表现一老一少于江边待渡的情景,构图连贯,设计精妙。侧面光素,可见硬木本身的纹理质地,沉稳大气。 细细观赏方尊的主体纹饰,只见江边长幼二人着宽袖长袍徐徐前行,仪态生动自然,另一面的江上现一艘乌篷小船,远处山石层叠,石阶曲转,并有若干屋舍亭台掩映于松林间,远山线条简括,近处的树石则精雕细刻,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匠师将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结合,层叠错落,疏密有致,表现出一派动人的景致,尤其是山石的线条层次极富意味,松柏繁茂,山岩凹凸嶙峋,线条峭拔爽劲,颇得文人山水章法,整体画面精妙绝伦。沉香色泽深沉油润,古朴典雅,更显得画面意境清幽淡远,实为人间的“桃源仙境”。如此精雕细刻之沉香作品,造型、工艺、体量均十分少见,收藏价值颇高。 一个标题 1202 清乾隆 剔红“九龙宝盒” 款:“九龙宝盒” “大清乾隆年制” D:28cm RMB:800,000-1,000,000 此盖盒为圆形,子母口,采用雕漆工艺,于朱红大漆之 上,雕琢出层层图案,色泽鲜艳明亮。盒壁周身雕刻层 卷的海水纹,在波涛汹涌的海浪间雕刻九尾游龙,游龙 倒发突目,剔刻深峻繁密,腾动穿行于云霞之间,四周 环艺祥瑞,仙气升腾。 海水龙纹是一种典型的龙纹,瓷 器上多见,尤以元、明、清瓷器上的海水龙纹居多,乾 隆时期的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彩绘与刻花并用,红色 海水间白龙邀游,更是精彩离奇。 本品汲取了前代及同 时期瓷器纹饰的精华,利用剔红技术将海水龙的威猛矫 健立体地表现出来,鳞片争张,云水翻腾,形神兼备, 实属难得。乾隆皇帝酷爱雕漆,专设造办处承办皇家漆 器制作,此品髹漆厚重,造型雍容,刀法快利,锋棱显 露,堪为乾隆时期皇室御用雕漆之精品。 盒盖中央于器 内底分别阴刻填金“九龙宝盒”和“大清乾隆年制”款 。 一个标题 1203 清乾隆 铜错金银天鸡尊 H:23cm RMB:380,000-480,000 天鸡尊的造型未见于商周青铜器,最早为洛阳宋墓出土 为例,作鸟负尊形,应为宋代对于《周礼》中鸡彝、鸟 彝的想象。据今日实物看来,宋、明时期仿古风之盛行 ,天鸡尊作为崇古情怀之具体念想,才为皇家贵族以及 文人士大夫所推崇,而制作流行开来。天鸡是瑞兽,天 鸡负尊或天鸡负瓶的图案为进宝意,同时,天鸡作为吉 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避邪,它同时也是英雄勇武的象征。 仿古为复古,复古为复兴。本品为错金银天鸡尊,是乾 隆仿三代青铜之重器,天鸡翘首直立,振翅欲飞,长尾 内卷挺立,背负撇口尊,周身错金银饰几何纹图案,纹 饰错落,繁密精巧,华丽俊美,古朴盎然,栩栩如生。 此件拍品品相完好,是一件难得的仿古珍品。 一个标题 1204 清乾隆 珊瑚红料雕双骏图御题诗插屏 14.8×18.8cm RMB:200,000-300,000 此插屏为仿珊瑚料制成,质地致密温润,插屏嵌插于紫 檀木座中,屏呈扁平长方形,冠饰镂空拐子纹,玲珑美观,更显其尊贵气质。屏正面以高浮雕及阴刻技法,雕琢出树荫双骏图,布局错落有致,意境旷远清雅;溪水潺潺,仿若世外桃源。左上方阴刻乾隆皇帝御题诗。文体苍劲,笔笔见峰。 清廷先后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平定了准部、回部 叛乱。二部归顺后,屡屡向乾隆皇帝进贡,其中以名贵马匹为重。故此插屏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有反应历史之功,难能可贵。 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 时间 预展:2017年11月22-24日 拍卖:2017年11月24-25日 地点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