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适应(郭培耘)

 郭培耘 2017-11-17

人生存在环境中。

对于生存环境一般有三种心态与做法,一是主宰或改变,二是适应,三是逃离。不过,三者之中最为实际最为可取的还是第二种:适应。

因为这是现实决定的。同样一个环境,有人确实能够主宰它改变它,而有人却只能接受和适应它。能够主宰环境改变环境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只配去适应去接受。这少数人的“主宰”和绝大多数人的“适应”,就是皆大欢喜的“和谐”,就形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因此我们说,作为普通人要想生存,对于环境就不要总是幻想着能够去主宰什么,改变什么,而要善于接受和适应。能够接受的胸怀才是宽广的胸怀,善于适应的人才是智者和强者。

人活着的宗旨应该是快乐,而不是郁闷、烦躁、苦恼。要想得到快乐,就要衡量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看看自己到底是哪一类人。能够主宰环境改变环境的少数人在主宰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会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能主宰环境只能接受和适应环境的人也可以在接受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如果明明是一个普通人,不具备能力和条件,却硬要拒绝适应环境,甚至幻想“主宰”和“改变”环境,其结果必然是不愉快。

前些天,我们学校堵上后门把教学区和住宅区一隔为二的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校长说是“便于管理”,老师则因为失去了一条“便道”感到“不方便”。人们是纷纷议论:从住宅区大门到校门骑车子是逆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校长极端自私,从住宅楼刚搬走就将门堵上了;“管理”一个小门只需在上学和放学时有个人看管,其余时间锁上不就可以了么?这校长不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而热衷于“堵门”……说法都非常有道理。但笔者认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且从群众的议论中隐隐看出他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而导致了心态的失衡。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认为堵上有堵上的好处,不堵有不堵的好处,堵与不堵都能讲出来道理,从堵和不堵中都能发现乐趣。决策者从堵后门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而我们当然也应该从适应环境的变化中获得无限的乐趣。比如我,上班绕远了,但是无论是骑车还是步行,我都能从绕远中看到以前不曾留意不曾看到的风景,而且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灵得到了放松。确实,按习惯从住宅区大门到校门骑车子是逆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但是我骑车子总是靠右侧通行——上班时出住宅区大门向西走:顺行;下班时出学校大门向东走:还是顺行!一天当中总是“顺”——上班顺,回家顺,走路顺,处处顺,这种心情是多么的美好啊!况且后门堵上已经成了事实,总是义愤填膺也不是个事,总不能一镐头将其扒开吧?总不能将这不快放在心头时时折磨自己吧?

一般来说,领导阶层与群众阶层是两个矛盾的群体。多数领导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这是常态。“好的领导”考虑问题则多是兼顾:既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可惜的是,这个年代这样的领导实在太少了。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委曲求全想得开,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过多计较,配合领导创造一个相安无事,皆大欢喜的“和谐”局面。否则,领导会不高兴的,领导不高兴了后果会很严重的!当然,笔者年轻时不如现在的“乖”,那时的做法是:站出来做群众的“领袖”和决策者斗争。结果大家都吃亏。

回到话题。适应的心态是健康的心态。因为人生所遇,多数不是顺着自己的性子或自己所需而来的,而需要随遇而安逆来顺受才能生存下去的呢!试想,如果你不是逆来顺受,而是“逆来逆受”时时与环境“抗争”试试?恐怕就不只是不愉快,而是到处碰壁,天天惆怅郁闷痛苦绝望,甚至连生存都是个问题了!

所以说,接受适应也好,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也好,都是智者所为,强者所为,或者说都是弱者生存的智慧,或者说是智者生存之道。

再说命运。人们都喜欢说“把握自己的人生”“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宰自己的命运”,可事实上能够做到的有多少人呢?多数人不都是任凭命运的安排吗?多数人的命运不是操纵在别人的手中吗?

像能够主宰环境改变环境的那些少数人——比如说那些能够主宰某个基层单位的一把手们,譬如校长,他们掌握着一个单位的“人”“财”“物”。但主宰和改变的只是他所能够掌握的那个小环境,而更大的环境也是只有适应的份了,对于决定他的命运的大环境,他也只能去接受去适应。延边州安图一中的王校长本来兴冲冲地干得十分来劲,可是突然间有一天上级决定他去初中当校长。这位校长尽管心里不理解不愿意,但还是很快地就调整心态服从了适应了立即去走马上任了,据说现在又干出了成就。延边州一所学校的另一位校长情况大致相同,也是当了多年高中校长,兴致盎然风风火火颇有朝气,也是突然有一天被调往初中去了。不过,这位很有经验很有实力很有成就很有魄力的老校长内心郁闷不愉快,感到不公平不体面,无颜见江东父老,没出仨月,老校长患心病郁郁而终了(在此沉痛悼念老校长,祝老朋友一路走好)。唉……这是悲剧。不过我在想,假如当时这位老校长想得开,假如当初老校长的心态平稳一些,恐怕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吧?人们常说的“官身不由己”,这个道理更应该懂得才对呀!

换个角度看,这些校长在老师们看来简直威风凛凛耀武扬威令人艳羡,在我看来却是十二分的可怜,值得五分的同情的呢。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拥有着诸如我们身边的校长“堵门”的权力,拥有着主宰着手下命运的权力,拥有者主宰小环境的能力。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命运却时时掌握在别人手中,他们时时在为他们的明天而寝食不安呢!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议论起当今社会环境。大家一致痛心疾首,纷纷说当今社会需要鲁迅的出现。我说鲁迅是个悲剧性的人物,鲁迅的出现是社会的不幸,也是个人的不幸。鲁迅的一生是焦虑的一生,郁闷的一生,是给领导们制造麻烦的一生。鲁迅一张口一动笔,领导们就会感到不舒服。现在的社会不可能出现鲁迅,鲁迅一旦出现了也不可能生存得了。现在社会需要鲁迅,但是谁来做鲁迅?是你?是他?反正不是我。我做不来,我也不想做。我不想像他老人家那样一辈子焦虑郁闷,也不想像他老人家那样生存。

综上所述愚以为,接受和适应的心态,是智者的心态、强者的心态,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要想生存则必须具有这种智慧。所以说,接受、适应也好,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也好,都是弱者生存的智慧。而弱者一旦能够适应了,自然就成了强者:任你如何变化,我都能够适应,我都能够生存,看你能奈我何?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误导我们年轻人或普通人对什么环境都要一味地适应。其实,除了适应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妙招:逃离。就是说,实在适应不了,我就要毫不犹豫地赶紧逃离这个环境,说不定真的会“柳暗花明”呢!

让我们这些没有能力没有条件去主宰环境改变环境的小人物安详地生存吧!(写于“淡墨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