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备课——上好课的前提 (转)

 水清岸人 2017-11-17

有效备课——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称作备课,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上好课,课前必须备好课。有人把教师的备课的过程,比喻为工程师的设计工作,教案就如同施工的设计图纸,工程师设计图纸是精心细致的,教师备课也应该是精雕细琢的,如果因为备课不仔细,即使在教学中写错一个字,念错一句话,那错字错句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所以备课这项工作千万马虎不得。

    一、关于备课的几种错误观点

    当前社会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随之应运而生, “拿来主义”更是多数年青思品教师的惯用做法。有人认为作为教师关键是要上好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可以粗略一些,拿着现成的教案抄写即可,这是完全错误的,抄来的教案只是别人经验的总结,不一定就能适应自己,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同样内容的教案让两个风格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说有老师看到某名师在上课时摸摸学生的头,他觉的这个方法很好,可以学者用用,回去上课,当他一摸学生的头,学生立马就回应道:“你为什么要打我?我怎么了?”同样的方法效果为什么不一样,那是需要内功的,所以,备课关键是要把别人的东西内化为适合自己的风格使用的东西,记得在华师大培训时周彬教授说过备课远比上课还要重要,备课准备愈充分,愈能适应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和教师的发挥。

       有人认为,教案越周密越好,因为真正的教案反映着一个教师的责任心,至于上课效果,决定性因素太多了,管不了。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在撰写的教案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始终指向上课效果,最大限度地控制、反馈、调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备课是决定上课效果的前提条件。

       备课的形式可以简化和多样化,内容也可以有详有略,但不能不用心。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教学上主要凭工作热情和勤抓学生是不够科学的,不可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因为上课前的备课相当于“决策”,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尽力避免。

     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备《课程标准》,二是备教材,三是备学生。

      1、备《课程标准》

     备课时首先要领会《课程标准》,这是国家制定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不仅规范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了对教学目标和程度的要求,还规范了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我们应该知道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的,但教材却是有很多版本的,有人教版、豫教版、粤教版等很多,这些教材编写的顺序、结构、层次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得依据课程标准这个政治学科的“宪法”,所以备课时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昨天卢老师已经给我们解读过课标了,我就不再多说。

     2、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分析教材,从各方面把教材内容弄通、弄懂,使教材中的知识完全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另外还要研究怎么样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要研究传授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原则、手段和艺术。自己把教材研究的很透彻了,如果没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倒不出来也可能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备教材一是要掌握教材的知识,二是要研究传授知识的方法。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宏观)

     政治课的每课、每节、每个框题,都有严格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是指学科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概念、观点、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等。我们首先要有对教材整体理解的意识,教师在点里去思考问题,不能把知识放在整体里去讲解,学生接受到的也只是一个点,也只是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懂非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是零碎的,而应该是形成结构的,网状的。我们教师要驾驭好教材,其中就包括能把握知识点、能力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我们教师宏观上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才能高屋建瓴,在备课时条理才能清楚,给学生传授才能思路清楚,如果我们自己都是糊里糊涂的,学生更像是在过山车,更是听的晕头转向。

     比如八年级上册,开学伊始,我们在第一节课就要给学生分析这本书的内容结构:本书重点围绕两个字展开“交往”,第一单元讲的是在家庭与父母的交往,第二单元讲的是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交往,第三单元讲的是社会交往包括与世界的交往和网络交往,第四单元讲的是交往的品德和艺术,我们弄懂了教材的编排,这样一讲,学生很自然的清楚的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以往是习惯于直接开始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学生不懂得第六课为什么要放在这一单元中,更理不清本单元中《参与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这三课的关系,在做活动探索题时,思考的角度就比较窄,只想着和题相关的知识点,不会在全部课本中去检索和材料相关的知识。所以以后讲课时就要注意,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来感知本单元内容:本单元中有几课?每课主要讲了什么重点问题?三课之间是什么关系?等每课、每单元学习完之后,再来进行整体的回顾,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的内容就完整的展现出来了,在运用时就不至于头脑发昏。

(2)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微观)

      教材的课、节、框、段,每个部分都有中心意思,也就是编者通过教材要向学生传授的中心意思,每一部分的中心意思,就是每部分教育内容的核心,所以,我们教师抓住了中心意思,也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根本。

(3)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备课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这两点上,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了,就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了条件。刚开始上课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唯恐讲的少了学生不会,所以只要是课本上有的全部详细的讲解,结果是把自己累的不轻,效果也不见得好,所以怎么讲解、怎么突破重点、难点是我们在备课时特别要注意的。

(4)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这一桶水不能都来自教材,还需要我们多选择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政治课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要注意搜集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唐朝大诗人李贺,每次出门带个锦囊,在外遇到什么事情或随时有所感时,就把它写下来放入锦囊中,晚上回来加工成篇,据说,他的不少著作就是这样加工成的,我们政治教师也应该把平时接触到的同教学有关的资料收集起来,比如去上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总决赛,看完后我深有感触,就写了一个短篇,《我看达人秀》,所以做个积累资料的有心人,要能用很多的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学科,不要让学生看到一张学科的脸,就能成为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3、备学生

          备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很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1)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备学生很重要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把握自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如果有的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或学生对此内容比较熟悉的了,如果老师不顾学生过多的讲,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就好,那样学生会更烦,对于这样的简单内容,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只做适当的总结即可,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放在知识的拓展上。如:初一和初二上半期的课都很简单,如《创建新集体》,我们就不要过多讲解,我们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清楚课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五星班级?”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回答,如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等各个角度,让学生不仅了解知识,更要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达到知和行统一的目标。

      如果有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或在中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好接受的内容,在备课时就要多下点功夫,用什么方法突破难点,比如九年级《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中,学生对国家的主要矛盾知道的很少,学生自己看书也看不懂,也很难理解,所以在备课时,就要采用较形象的事例,通过分析事例来讲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状况

     政治课教师要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了解他们思想的闪光点和弱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育点。学生对来自社会上的一些信息,对来自家庭的一些思想倾向,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往往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的是正确的,是闪光点;也有的看法带有片面性和偏激情绪,要通过政治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他们正确的看法要加以肯定,对他们错误的看法要加以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要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要了解他们对当前一些政治问题的看法和国内外形势的看法,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

     比如在讲到九年级《不言代价与回报》这一课时,经常会出现两种观点的碰撞,一种是“学雷锋做好事应该不留名”,一种观点是“做了好事就要宣传,以此来教育别人。”据此,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在双方的激烈辩论中,使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是复杂的,不同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并存,并存在着冲突,此时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通过辩论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会理智的分析问题,走出了思想的误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