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詩两首

 江山携手 2017-11-17
唐詩两首

岑公燧書唐詩两首扇面於丙寅(1986) 年 [岑公燧是岑光樾太史之長公子 , 光緒二十九年 ( 1903 ) , 1923年入讀北京孔教大學 , 其後任香港漢文中學教席 ]



唐詩两首

 

其一 : 軍城早秋

 

作者:嚴武  年代:唐

 

原文 :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

 

註釋 :

 

⑴ 漢關 :漢朝的關塞,這裏指唐朝軍隊駐守的關塞。

 

⑵ 朔雲邊月 :指邊境上的雲和月。朔 :北方。邊 :邊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當時控制吐蕃內侵的要地。

 

⑶ 更催 :再次催促。

   飛將 :西漢名將李廣被匈奴稱為“飛將軍”,這裏泛指嚴武部 

          下作戰勇猛的將領。

   驕虜:指唐朝時入侵的吐蕃軍隊。

 

⑷ 莫遣 :不要讓。

   沙場 :戰場

 

譯文 :

 

昨夜蕭瑟的秋風卷入駐守的關塞;極目四望,但見邊月西沉,寒雲滾滾 ;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將士追擊敵人,不要讓敵人一兵一馬從戰場上逃回 。

 

解讀 :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秋天,嚴武鎮守劍南,率兵西征,擊破吐蕃軍七萬多,收復失地,安定了蜀地。

 

《軍城早秋》是唐代將領嚴武的詩作 , 作於同吐蕃交戰之時。

 

此詩描寫作者率領軍隊與入侵的吐蕃軍隊進行激烈戰鬥的情景。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沈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疆的將領,鬥誌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全詩表現了邊防將帥在對敵作戰中的警惕性,以及剛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視敵人的豪邁氣概。格調高昂,讀來使人振奮。

 

 

其二: 秋下荊門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原文 :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

 

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

 

 

註釋 :

 

⑴ 荊門 :山名,位於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

          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⑵ 布帆無恙 :運用《晉書·顧愷之傳》的典故:顧愷之從他上司

       荊州刺史殷仲堪那裏借到布帆,駛船回家,行至破冢,遭

       大風,他寫信給殷仲堪,說:“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此處表示旅途平安。

 

⑶ 鱸魚鱠 :運用《世說新語·識鑒》的典故:西晉吳人張翰在洛

      陽做官時,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菇菜、鱸魚鱠的美味,遂辭

      官回鄉。

 

⑷ 剡中 :今浙江嵊州,風景絕佳。

 

 

譯文 :

 

秋霜落在荊門,樹葉零落,由於山空使得江面也很開闊,秋風也為

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

這次遠離家鄉遊歷不是為了口舌之貪,而是為了遊覽名山大川,因

此才想去剡中這個地方。

 

 

解讀 :

 

《秋下荊門》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根據裴斐編制的《李白

年譜簡編》,此詩作於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當年李

白再遊峨眉山,秋間經清溪、渝州、三峽去蜀,來遊楚地,在離開

門時作此詩。

 

此詩寫於詩人第一次出蜀遠遊時,詩中借景抒情,妙用典故,抒發

了秋日出遊的愉悅心情,也表達了詩人意欲飽覽祖國山河而不惜遠

走他鄉的豪情與心誌。全詩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飄逸,意味深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