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入标题老北京的故事(一九七)劈柴胡同

 老树枯草 2017-11-17

劈柴胡同西单商场往北路西的一条东西走向,宽约四十多米的街道。未扩建前它只是一条米多宽的小胡同1905年5月16日,天津人臧佑宸在这一带开办了一所学校,才正式将劈柴胡同改为辟才胡同。可是不管文字上怎么写,一百多年老北京人还是始终叫它“劈柴胡同”,从不改变。

谁最早在劈柴胡同居住,已经无法查考。明朝大将徐达进京后,把原来元大都的内城往南改迁了一些,这一带的人口才骤然增多。

传说这条胡同的西口,过去曾有座不那么起眼的小庙。这座小庙坐南朝北。紧接着小庙的东面住着一户姓霍的人家,这家人很有钱,多少年以来长盛不衰。而霍家附近的邻居有不少是一天连三顿饭都吃下上的穷人。过了若干年,霍家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变穷了,一大家人有的甚至到了要饭的地步。霍家自己也很纳闷儿。
  有一天,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来到霍家,问:“你们怎么也卖破烂呀?真穷到这份上了?”霍家对收破烂的老头说:“我们也很奇怪。过去那么有钱,这钱都到哪去了呢?”老头哈哈一笑,便说,“这个我知道,原来你们为什么那么有钱呢?是因为你们家对面的张家开了一家劈柴厂,这样霍家风水就好。人们买劈柴烧火,火越烧越旺,所以你们霍家就越来越有钱。为什么后来变穷了呢?因为街坊在你家对面,也就是在张家劈柴厂的旁边挖了两口水井。这一来,把你们霍家的风水给破了。你想啊,井里的水打出来必然会浇灭你们家的火。更何况这两口井都是苦水井,‘火”被苦水浇着,烧不起来,你家怎能旺盛呢?日子怎么不变‘苦’呢?”霍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心想,原来是这些穷街坊挖水井把我们家挖得败落了,得想办法对付他们。
  一天深夜,霍家老少五口人,手拿锹镐,乘人不备,要把街坊家的两口井填了。就在他们偷偷往井里填土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大作,把霍家五口人都刮到井里淹死了。
  从此,张家生意倒是越做越大由于他们经营有道,慢慢地张家富裕起来,盖起了几座大房子,俨然成了大户人家。看到张家靠劈柴也能富裕起来,这一带的人很快都做起了劈柴生意。随后迁来的人越来越多,劈柴市场越来越红火。

后来张家的劈柴厂遭了火灾,衰败下去,但这并没有影响这一带的劈柴生意。劈柴胡同南面不远处还有一条大木仓的胡同,就是经营木材的地方。到明朝洪武后期,都城大体改造完毕,把这一带划归为阜财坊,到清朝划归镶红旗,改称劈柴胡同。

整个明代直至清朝中期,劈柴胡同都是贫穷的劈柴人聚居的地区,很少有地位高的官宦之家。不过因为慈禧的娘家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胡同,据此有专家推测,慈禧太后出生在劈柴胡同。劈柴胡同的来历还有一种传说。相传很久之前,这条胡同西头有家大院,两位被奸臣所害的大官将财产藏于此,派人看管,等后人长大后再将财产平分,并因此取名劈柴胡同(劈柴与劈财谐音)。这种说法似乎不可信。

劈柴胡同改为辟才胡同,吸引了不少名人,国画大师齐白石、当代著名学者张岱年也曾经住在这里。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的茶社也设在辟才胡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