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建筑中不同样式的马头墙有什么含义?

 三平斋 2017-11-17



马头墙是徽州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马头墙形制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墙脊的多檐化和座头的造型方面。马头墙厚度20~30厘米,砖石垒筑,以小青砖为主,墙体高度随屋顶坡度层层跌落,立面轮廓呈阶梯状,墙脊呈水平带翘角面或圆弧面,圆弧面较少。

房屋主人一般根据房屋的进深尺寸决定着水平脊檐的长短和山墙阶梯的级数和尺度,墙脊顶面横向砌筑三线排檐砖,上用小青瓦覆盖,在跺头的顶端处都会安装博风板,其上再安各种式样的“马头”,墙体用白灰加以粉饰。

不论用哪种座头,马头墙的每一阶都会呈现两坡墙檐,从远处看,极具马头神韵,这应该也是称其为“马头墙”的缘故。由于各大宅院进深各异,马头墙便有了一阶、两阶、三阶、四阶之分,也有将其称为封山造型的,一阶即为一封山。因为一些大型民居有前厅和后厅,进深数量多,马头墙的叠数也会多至五叠甚至七叠,由于尺度合适,五叠造型给人的整体印象如层峦起伏的五座山峰,又被称为“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座头依房主身份、地位、财力、追求的不同而造型各异,大概分为“斗式”、“坐吻式”、“鹊尾式”、“朝笏式”等数种。

印斗式

印斗式即跺头上端使用窑烧制成的透雕式“卍”字纹或“田”字纹的方斗一样的砖,侧面看去,犹如一块庄严的金印蹲坐墙头,在印托的处理方面又有“挑斗”和“坐斗”之分。马头墙使用金印式座头是为了显示房屋主人读书做官的一种追求,颇具激励之意,一般都会出现在以读书为喜爱,以做官为梦想的文人儒士屋顶之上。

朝笏式

朝笏式即用做成古代君臣朝会所用的狭长板子式样的砖做跺头,有的是在跺头处反放一块瓦片代表朝笏(如图),属于简易型马头墙的一种,还有的将座头上翘的特别夸张形成朝笏样,以表达主人对进朝做官的一种期盼,显示主人志向高远。

坐吻式

坐吻式即跺头由窑烧制成的吻兽构件做成,常见的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吻兽常见于北方建筑之上,而马头墙上镶吻兽,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吻兽可以显示房屋主人的高贵,另有避灾祈福的意味。

鹊尾式

座头使用雕琢成似喜鹊尾巴样子的砖块。应该有抬头见喜,喜气洋洋的喻意。

整个徽州村落,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古朴淡雅、高大明朗的马头墙,犹如一匹匹奔腾的骏马,让本该呆板、冰凉的墙体充满活力,尽显动态美。一系列由马头墙墙脊黑瓦强化的水平线所构成的轨迹,它们交叉、跌宕、转折、并进,反映出徽州地形的起伏、河流的蜿蜒,让徽州建筑在整个山清水秀自然美景的映衬下,繁中有序,充满韵律感,更加凸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