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路福州路转角处 · 见证 · 德国邮政沧桑

 关福 2017-11-17

1903年青岛到上海的德国客邮实寄封


在四川路福州路转角处,有一幢建筑,它曾经是德国在上海的邮政机构——德国邮局。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以后,随着德国对华贸易的逐年上升,在沪德侨人数的日益增多,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在领事馆内设立专门邮政机构,又称“德国书信馆”代理侨民信函的寄发业务,使用德国发行的邮票,这种形式称为“客邮”。而伴随邮政业务的发展,这个设立在领事馆内的客邮机构已不合时宜,于是德国政府于1902年购进四川路福州路转角的地产另建德国邮政局大楼。大楼由倍高洋行的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于1905年5月竣工。德国邮局为三层混合结构,大楼充分利用位于路口的特点,以福州路与四川路转角处为正大门和主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建筑立面沿用当时盛行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门窗、腰线、穹顶等部位采用巴洛克艺术装饰手法,饰以大量花饰、雕塑,显得豪华、繁杂,时人评为:“雕饰过分,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这确实是上海历史上最美的一幢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    

从1905年大楼落成到2010年的今天,这座建筑仍在原地(今四川中路200号),但却在105中饱经了沧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后,招商轮船局接管了德国邮局作为电报用房,经过改建,1924年开始营业,称为“电报大楼”。1949年上海解放后,大楼又被木材公司、金属公司等单位所用。占用单位将大楼进行了彻底(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改建、搭建,原外墙立面和非功能性装饰被破坏殆尽。前几年我几次走过大楼所在地,还幻想找到一点原来建筑装饰的遗存,所见的是整幢楼被搭建得乱七八糟,楼下还被租借开店,挂满了红、蓝色写真制作的“兰州牛肉拉面”“重庆鸡公煲”等店招,真是“惨不忍睹”!(海因里希.贝克建筑师若看到,非当场吐血不可)今年初,我再次走访,发觉该楼似乎已租给某饭店,整体经过了整修,给人感觉是一幢新造的建筑。虽然还整洁,但已完全看不到当年的影子了,所以,现在这幢建筑并未挂历史优秀建筑的铜牌,它的光辉历史已经被人们彻底遗忘了。——这就是上海最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沧桑变迁。


1903年创建德国邮政局,位于四川路、四马路间(今福州路70号),由德国倍高洋行设计,3层砖木结构。立面采用后期文艺复兴形式,有雕像堆花,门窗樘口均作一定的艺术处理,其西南转角圆屋顶装饰更为繁复,后经装修原貌无存


1903年四川路福州路口建成的德国邮局,街上行人还拖着辫子。图为1908年的上海德国邮局


1914年四川路福州路口德国邮局和日本日棉株式会社


1928年的德国邮局,德国一战战败,邮局作为敌产归国民政府,成为交通部上海电信局总营业处,及交通部国际电台。房子已大改,穹顶和老虎窗还在


1949年5月上旬,共党嫌疑犯及经济犯在公审后从福州路警察局示众游街到刑场执行枪决 ,四川中路沿街满是看热闹的人群。后面建筑是德国邮局,与1928年相比变化不大


原德国邮局今貌(在四川中路福州路转角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