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画温润,北画清刚——山水画南北特色

 自华居 2017-11-17

新媒体管家

《寒鸦图》 五代 · 李成

山水画自五代宋初居画坛之首,直至清初九百年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同时山水画又是文人画家驰骋的最主要苑地,历代画论、画法、画风、画派演变也都主要在山水。这一时期产生了“百代标程”、“照耀千古”的山水画大师,如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都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画家。

由于地区差异,南方和北方的山水画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他们或描绘层峦叠嶂的丘壑之象,或感受山川的自然与本真,以高度成熟的艺术造诣共同将山水画推向一个新境界。

西岩暮色图 五代·关仝

纨扇 页绢本设色

或问近代之艺与古人何如?答曰:近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

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今不及古;

若论山水、石林、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古今优劣》

当北方士人在战乱中退隐山林,通过描绘高山流水、冬雪秋霜来寻求精神寄托时,南方画家们则过着另一种生活。诚然,五代时期南方的山水、人物、花鸟俱盛,这和南方的局势有关,但若定论五代绘画重点在南方,未免失之笼统。

如果说北方经历的是凄风苦雨,南方则是日丽风和,北方精神倔强,南方舒坦妩媚。所以,南北山水画之特色,一温润,一清刚。北方多的是风骨,南方多的是韵致。

北画清刚

北方山水画家关仝(约907-960间)以雄强、伟岸的风格见称于世。他的山水画与荆浩大体相似,精神气格也与荆浩相通,但在景象选择和构图上较荆浩更为简括,即减少了突出深远感的山峦层次,把重心放在主要山峰的体量构成上,笔墨方面更为灵动洒脱。

脱略毫楮。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也。

——《宣和画谱》

《关山行旅图》 五代·关仝

《关山行旅图》中,关仝所画山峰不像荆浩画中意境深远,但在山石结构和形态上更加错综复杂,仿佛“四面斩绝,不通人迹”。

与荆浩《匡庐图》对比来看,关仝笔下山川更显盘弩蓄势。画中一座巨峰突兀高耸,形似卷云,以“高远法”营造出拔地之势。山间流水成溪,一座小桥连接两岸,村落掩映其中,其间人来人往,杂以鸡犬马驴,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北方山水景象。

《匡庐图》(局部) 五代·荆浩

关仝是荆浩的学生,在笔墨上,他将荆浩的《笔法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做到了笔笔贯通,浑然一体。北宋画家刘道醇(生卒不详)评其艺术造诣已具备了张彦远(815年-907年)所说“真画一划,见其生气”的水准,称关仝学荆浩又超越了荆浩,而享有“出蓝之誉”

整幅作品幽渺空濛,景致简约,但意境宏阔;笔墨虽属轻拂漫扫,但尽得松灵之气。画中人物细小如豆,但刻画精心,且有情节在内,所以虽然细小而分量颇重。为突出起见,人物全着白色服装,愈发明丽跳脱。从中可见出隋唐山水人物画的遗规,但舍青绿而施以水墨淡彩,从而也就克服了青绿山水人物画容易出现的浮艳与俗怯之感,使作品更显隽秀与雅致。

李成、范宽亦师法荆浩。

李成(919-967)的山水画清刚、淡雅,范宽的画则给人雄强朴茂的感觉。北宋画家王诜(1036-?)在同时观看二人画作之时,认为李成“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而范宽的画“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并评其二人画派“一文一武”,李成“文”而范宽“武”。

《读碑窠石图》五代·李成王晓(合作)

《读碑窠石图》局部

李成的传世作品不多,并有真伪之争,《读碑窠石图》被认为是比较可信的作品。画面作荒寒旷野之景,占据画面大半篇幅的是几株落叶老树,枝条形如“蟹爪”。一通形制古朴的巨碑矗立在树下,与萧疏的环境显得十分协调自然。一位头戴竹笠的老人正仰首读碑,身旁一位持杖童子神态专注,碑侧有款“王晓人物,李成树石”。整幅画作意境静穆、萧索,“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给人苍茫怀古之感。

《溪山行旅图》五代·范宽

山骨郁茂,林麓幽邃,咫尺杳霭,远隔千里。

——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七十一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950—1032)的传世名作。此图高轴巨帧写溪山行旅之景,气势磅礴。款署“范宽”两字于左下林木密叶间。画中巨峰矗立,元气淋漓,极目仰视而不能穷其高,飞泉一线,下临深谷而不知其深几许。

范宽画风格峻伟,所画山峦多取正面,构图宏大,块面感强烈。此图近景即大石横卧,直逼眼前,而山径溪谷掩映其间,中部峰峦迭起,林木掩映。飞殿楼阁隐于峰树之间,山间石径逶迤于密林之中,整幅作品境界壮阔。

南画温润

北方山水画家描绘着层峦叠嶂的丘壑之象,南方画家感受着山川的自然与本真。作为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董源的山水画达到了“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艺术效果。而董源的继承者则首推巨然。

巨然(生卒不详)是五代末,宋初画家,《图画见闻志》称其为“钟陵僧”,江宁(今南京)人。他师法董源,皴法、点苔基本相似。其山水画温润而不外露刚拔之气的风格也基本和董源相似。但巨然少作平远构图,其山林高深,草木华滋之感比董画显得更加苍郁。

《秋山问道图》 五代·巨然

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

——《图画见闻志》

《秋山问道图》最能代表其山水画的风貌。画中山峦交错拢合,次第推远,峰顶置于画面正中,给人巍峨凛然之感。山间林木茂密,山顶多画矾头(碎石),林中曲径通幽,房舍内有二人对谈,点明“问道”主题。

在技法上,巨然画山石以长线勾皴,淡墨渲染,去其凌厉刚劲,显其温润华滋,山峰造像去其险峭而取其圆润浑厚。山头多作光滑的卵石,树干勾染,树叶用墨点簇而成,画面清淡,仅苔点用墨较重。整幅画作整洁有序,秀润在骨而不露外强之气。

《秋山问道图》(局部)

巨然的艺术贡献还在于绘画内容与题材的扩展。在他的山水画中,人物故事不局限于达官显贵,而是扩展到了文人,尤其是对隐居题材的热衷,对高人逸士的推重。由于契合了士人心理,不但使他的画广为文人所欣赏,隐居题材也成为后来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选题。山水与高士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组合,历久不衰,也正缘于此,巨然才能与董源并称,共同引领山水画近千年的发展走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