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人是不知不觉的基层公务员

 yxzxyz15 2017-11-18

upleader课程教研组原创文章

公务员可以分为三类,有先知先觉的公务员,不知不觉的公务员和后知后觉的公务员。

第一类是有先知先觉的公务员。先知先觉是一种最佳状态。有先知先觉的公务员,头脑清楚,预见力强,能够看见未来;不论是干什么事情,都能准确踩到点上,比其他人更加主动。同样是30周岁的公务员,在事业发展上,有先知先觉的人,很可能比同龄人要顺利得多,快得多。先知先觉并没有多么高深莫测,不是说一定要看见历史趋势或者大未来才叫先知先觉,而是说即便在干一件很普通的工作时,比如在文员工作中,也存在有没有先知先觉的问题。到底什么叫有先知先觉?比如说,领导还没有布置某项任务时,就能提前预见到领导将会考虑到这项工作,接下来就会安排这项任务,所以提前就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当领导真正把任务分配给你的时候,工作就会完成的很有效率,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如果是不知不觉或者后知后觉,直到领导已经交办了任务才开始干,这时候工作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如果领导还有时间上的要求,那么,要么会延误工作,要么会影响工作质量,这样一来,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肯定会大打折扣。当然,先知先觉最理想的状态,是能看到趋势,并能根据趋势作出大的判断。比如说,有的公务员感到经济上非常紧张,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很早就预见到房价会上涨,虽然是通过东拼西凑借钱买房,但是在房地产大涨的浪潮中,房子大幅增值。我在同一些公务员朋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异地公务员,通过考试到省会城市工作,他当时在省会城市买房时,房价是很低的,但是现在上涨的幅度比较高。通过及早投资房地产,他获得了一些收益,大概相当于好几年的工资,所以现在他整个人的状态明显不一样。因此,先知先觉是可大可小的,可以在大事上有先知先觉,也可以在小事上。

第二类是后知后觉的公务员。大家一听后知后觉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不是,能够做到后知后觉,已经比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都强,另外还有一多半的人是不知不觉的,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所以大家不要小瞧了后知后觉。后知后觉,指的是看到房价已经上涨起来了,才突然醒悟过来,要赶快买房,虽然多付了一点钱,但为时未晚;当领导交办任务时,你才意识到要干这个活,但在接手之后也能按照领导意图去办,这也叫后知后觉。在机关里,如果一直后知后觉,充其量就只是“干活的”。因为这样的人,思路总是比领导晚一拍到两拍,总是领导交办你然后才做,这样去工作就只能是一种体力劳动。对比先知先觉的人,很可能领导还没有想到的,他已经提醒领导,我们要不要干这个活,如果要干的话,现在已经做了准备可以马上做起来,这样的人就不仅是一个执行者,还是一个智囊,发挥了参谋助手的作用,创造出的工作价值就比后知后觉的人要高得多。我们进入机关工作,一开始一定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状态,但我们要通过增长经验,反复复盘,总结规律,从而理解领导开展工作的思维方法,理解领导开展工作的艺术,最终从后知后觉逐渐地转为先知先觉。

第三类是不知不觉的公务员,也是最差的一种情况。不知不觉,就是脑子始终“拎不清”,工作上始终浑浑噩噩,不仅做不到到先知先觉,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这类人在职场中要占到一半以上,即便反复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反复教授某项工作的操作方法,但是这类人干起活来仍然是不得要领,仍然不能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心得和工作技能。比如说写一篇稿子,有悟性、有先知先觉能力的人,稿子还没有交给他的时候,他自己看看范文,已经深得其要;后知后觉的人,在领导教了两遍之后,也能够大致理解,按要求完成;不知不觉的人,同一类文章,重复多次,仍然不行。不知不觉在职场中是一种最落后的状态,也是一种最可怕的状态。面对这样的人,领导即便因为有修养,没有对他大发雷霆,但是在心中可能已经有了放弃的态度。所以我们要提醒大家:在单位里,如果你的年龄比晚进单位的人年龄还要大,而领导对后来的人却更加倚重,那么,领导可能已经把你认定为后知后觉的人。

公务员有上述这三种类型,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力争做到先知先觉;如果不能,最起码做到后知后觉;要坚决避免不知不觉。

如何才能做到有先知先觉?我认为,第一个方面,一定要和具有高势能的人接触。比如说,要学习借鉴单位的领导,因为他有着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既然他能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说明他的思维判断力有高明之处。有的人会说,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哪有机会接触那么多高势能的人呢?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接触,那么可以间接接触,间接接触就包括读书。我们通过读书可以读到他人的观点,读到他人的理念,这相当于给我们做了一次间接的分享。比如读十九大报告,我们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趋势都在这次报告里,对于十九大报告,我们不能只是从考试的角度去背诵,而要重在理解、重在真正地揣摩、重在从学习过程中发现中国的未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和判断。

第二个方面,一定要进行社交,同外界交换能量,交流观点。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和边界的,只有不断同外界进行社交,才有可能获得先知先觉的好机会和高回报,这也是大部分社交的本质所在。

第三个方面,一定要敢为人先,大胆预判。如果不能做到敢为人先,那就只能“随大流”。

为了避免成为这种后知后觉的人?我认为,对于后知后觉的人来说,要进行刻意练习:要真正对自己的工作设立一个目标,对没有达到目标的情况一定要深刻剖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不断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

后知后觉的人,归根到底,是思维上的差距,如果想提升思维能力,一定要读书。在目前阶段,就要多看职场实战类的书籍,然后去体会、模仿。我们推出的upleader读书会活动,所选取的书籍全部都是为了帮助大家成为

▲ 点击上方图片可查看课程招生简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