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纸书”成业内热点话题

 知识学习2013 2017-11-18

现代纸书3_副本.jpg

  为迎合互联网发展,出版业在融合发展的探索上着重于将线下实体内容转成线上虚拟平台,并形成相应的消费和价值体系,而这种盈利模式导致的后果有两种:第一,纸数融合向两条线发展,没有真正融合并落地实现盈利;第二,数据和资源被三方平台获取,成为为他人做嫁衣。

  会上,专家针对传统出版业现状提出了一个纸质出版物的全新盈利模式——互联网+“实体”(纸书、纸刊、报纸)的“现代纸书”全新盈利模式,如今,这个模式已为4700万册图书带来了1.31亿线上增收。

  移动互联时代做具有交互功能的“纸书”

  “现代纸书”是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方式、满足读者多种需求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纸书。即通过真实可阅读的纸质图书,配套附加资源与服务,引导读者在阅读纸质书后,再次为深度扩展内容付费。同时,通过强大技术手段抓取读者数据,与读者建立长期联系,持续为读者提供精准知识服务,将读者回流到出版社,形成新的消费模式。

  和传统纸书相比,现代纸书在不改造传统出版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轻量转型,显著增强传统纸书的竞争力:

  首先,除了将纸质书有限内容与互联网海量资源对接外,“现代纸书”还能针对不同的读者,推送不同的、符合其喜好和需求的内容。

  当一本“现代纸书”到读者手中,读者有可能继续为这本书中的线上扩展内容资源付费。读者在线上对内容付费后,收益归图书本身所有,没有结算周期,金额直接打到出版社后台系统。

  同时,作者和编辑也能获得收益。作者不仅拥有版税,还能从书的衍生线上数字资源中获得收益;编辑通过对优质内容的挖掘,拥有巨大运营收益空间。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代纸书”彻底改变了传统纸书无法和读者产生交流的局面。

  一本图书的线上收益权卖了688万

  目前,国内近150多家出版社已经开始了对现代纸书的探索,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环球时报》、《环球人物》杂志等。其中,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长江作业本》成为典型案例。

  今年年初,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的一本教辅图书《长江作业本》吸引了出版业内的众多关注。

  这本书的春季线上运营收益权在知识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时,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竞标采购,最终卖了688万元。

  这本普通的教辅书如何实现了这笔数额不小的交易额?

  不仔细看,《长江作业本》和其他书的差别并不大。唯一不同的是在首页印了一个很显著的二维码。二维码旁写着“家长扫码,轻松辅导,强化学习,快速提升”,并用流程图介绍了扫码步骤,以及二维码中的内容。

  通过手机扫描该二维码,立即跳转进入到线上平台,两秒钟不到,“数学难点特级教师讲解视频”、“本书答案”、“名师问答”、“深度习题”……文字、音频、视频、在线问答等多种形式的线上资源就出现在手机页面上。

  “本书答案”,是书中的习题答案,过去,这份答案被印在书的最后,但家长帮助孩子批改作业时,翻阅起来特别麻烦。

  现在,这套答案作为免费资源被放在了线上。

  “深度习题”,是帮助家长给孩子巩固每日学习内容的,一套题目的售价为3元。

  “名师在线问答”,是这本书的编委会成员、特级教师和资深教育专家们为家长支招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提出的问题会在48小时内会被专家们回答,每个问题售价为9.9元。

  据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扫描二维码的用户达到了这本书发行量的1.8倍,付费产品的售卖率更是达到这本书发行量的78%。正因如此,这套书的线上阶段性收益权在知交所挂牌时,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成功获得688万元营收。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兵说,《长江作业本》是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王牌图书之一,市场覆盖面非常广。每年,这本书到市场后,出版社只是大概知道它们到了哪个学校,但是并不知道它们到了哪个具体的孩子,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是谁,有什么需求。总觉得出版社每天都在编书,却不知道读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今,通过交互功能的设计,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不仅充分挖掘了《长江作业本》的优质内容,扩宽了盈利渠道,更在线上与读者产生直接关联,获得了这本书的庞大读者数据。

  在通过系统后台收集到这本书的读者数据后,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又针对每一个读者进行精准画像,将不同的知识内容推送给不同的学生家长,满足每个家长的精准需求。

  如今,这本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线上盈利势头。

  同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一本《三大名师英语六级历年真题超详解及复习指导(2016.12)(试卷版)》通过相似的交互形式实现“名师在线付费答疑”,在去年考六级的高峰期,短短几个月就实现近15万元线上盈利。

现代纸书1_副本.jpg

  精准画像 读者与编辑发生直接关联

  “现代纸书”最重要的优势是为作者、编辑和出版社搭建起与读者建立联系的入口。读者一旦对纸质书中的内容感兴趣,并渴望获得更深度的内容时,便会通过二维码扫码,成为线上内容平台的用户。

  作者通过平台和读者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知道自己的作品正在被谁阅读;编辑和出版社通过平台知道自己出版的书的读者是谁,这些人喜欢什么内容;读者通过平台给作者和出版社反馈自己的读书体验,彻底改变传统纸书的单向传播路径,形成良性的生态互动。

  出版社通过”现代纸书”的发行可建立起自己的读者库,通过年龄、性别、地域、阅读习惯、阅读时长等对读者进行精准分类,与读者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可建立起精准的图书发行地图,无需通过间接打听和市场调研,就准确的知道自己的图书卖到了哪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如某地读者的阅读喜好与习惯、不同省份更喜爱的书籍类型,哪些书籍放在一起容易捆绑销售等用户行为,更好地进行图书营销。

  编辑和读者的互动从理想变为现实,通过线上平台可以直接交流,编辑了解读者喜好,反哺内容生产,生产出读者喜好的内容。把传统的“作品思维”发展到全新的“产品思维”,与互联网+真正接轨。

  数据为王时代,一本图书是否发行,“经验式”的决策方式已经落伍,大数据分析已经为更精准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托。通过“现代纸书”的生产,出版社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读者,不必受制于调查得出的滞后的市场数据,更不必通过过剩生产的方式来满足读者需求。反之,能搭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技术分析对读者进行精准画像,定向地策划、生产出符合读者潜在需求的资源和服务。

  传统出版以新的方式搭上知识付费快车

  出版融合大势下,众多传统出版社都在探索如何转型发展。大多数出版社的转型方式包括搭建自有平台、纸质读物电子化、利用AR/VR等技术实现纸质读物的线上线下交互等,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今读者对深度内容的需求回归,给出版业的重新繁荣提供了机遇。现代纸书,搭乘着移动互联和知识付费的快车出现,更为出版社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在不久的未来,这必将是出版业又一新的繁荣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