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评] 激活升级胡同文化要开渠引“活水”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7-11-18

  

1505723333155ddd

  汪曾祺先生曾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胡同曲里拐弯,四合院藏在深处,不管外界沧海桑田,院内人家也能各安天命,自成一格。

  “封闭”是胡同文化的一个特征,“封闭”也成为制约胡同文化发展的障碍。打破“封闭”的状态,提升胡同社区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胡同居民的生活品质,是今天胡同整治和发展的一个方向。

  把胡同里的小院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间,外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文化空间,朝阳门街道的“27院”对激活胡同社区文化,升级胡同居民文化生活,做出了有创意且有成效的探索。

  公共文化空间和胡同其实是“绝配”。胡同群居的布局和各家相对狭小的空间,决定了胡同内活动空间和文化的“共享”特征。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城市和社区的共享属性,跟胡同对共享服务和文化的需求,形成天然互补。

  胡同社区活动的特点是封闭、单一,专业资源缺乏;拥有现代管理理念的文化创意团队缺少的是探索实践的空间。两者相遇,取长补短,一拍即合。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胡同跟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团队混搭,从陌生、戒备到熟悉、共融,这是年轻的文化团队和年长的胡同居民“不打不相识”的过程,也是新潮现代的文化观念和封闭老派的胡同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开放思想和心态,参加公共文化空间为不同年龄层和文化水平居民量身定制的各类文化活动,胡同居民们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审美品位、提升了生活品质。不是胡同居民不喜欢更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而是之前接触的机会太少。

  打破空间的局限、打破思想的禁锢、打破文化的隔阂、打通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层级人群间的界限,让大家平等共享服务和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这是公共文化空间对胡同和城市服务和文化做出的贡献。(千龙网评论员 池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